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汉语的形合意合特征及英汉互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汉语的形合意合特征及英汉互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英、汉语两种语言不同的组织手段出发探讨形合及意合的定义及各自的特点,并通过分析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浅谈英汉互译中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特点;策略

一、形合与意合的意义理解

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任何语言所共有的两方面特征,但这两方面的特征在不同的语言中它们在表现趋势上存在着差异。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美国传统辞典》)给形合定义为:“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即从属结构从句与主句的依赖和从属关系。在《现代语言学词典》中,hypotaxis指"各种依附构式",特别指"从属连词连接的组构成分",即特别指主从句关系。形合强调了一种依赖和从属的关系。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美国传统辞典》)给意合定义为: “The coordination of grammatical elements such as phrases or clauses, without the use of coordination element.” 即不使用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的并列句或并列短语。意合(parataxis)强调的是各种语言单位间的并列关系。

主从关系在英语的语法体系中要求利用从属连词连接,而并列关系既包括不出现连接词而靠标点、语调连接的并列结构,也包括带连接词的任何并列结构。

二、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的特点

我们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英民族重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强调由一到多的思维传统,注重形式逻辑。英语的表现法,严密地受逻辑形式支配,概念所指定界分明,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扣接,句法功能呈外显性。汉民族历史上研究“天人合一”,重视整体形象,注重空间移动加上汉语是非拼音,非形态语言,它不具备形态发生的物质手段,因此汉语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很疏放的语言,形式机制很弱,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

(一)英语重形合

1.频繁使用关系词和连接词。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如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 what, when, where, why, how等,用来连接主句和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如and, but, or, yet, so, as well as, (n)either…(n)or…及while, when, as, since, until, so…that, unless等,用来连接词、词组、分句或状语从句。如:在我不再当电视制片人的这三年间, 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家里使用计算机终端进行的。For the last three years, since I stopped working as a television producer, I have done much of my work as a telecommuter.

2.频繁使用介词。介词是英语里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是连接词、语或从句的重要手段。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在英语中,介词包括简单介词(with, to, of, in, between)、合成介词(inside, within, without, onto)和成语介词(in front of, because of, along with, according to)等。而汉语则喜欢用动词。从表面上看来这似乎只是词类成份上的差异,但实际上反映了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方法及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各自特点。在翻译中我们必须认真注意各自的特点,可把含有动作意味的英语介词译为汉语动词,这样可以做到两全其美,既处理了英语中难以对付的介词,同时又增加了译文中动词的数量,使之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如:With envy he watched their faces: Edith, Ethel, Gerty, Lily.他怀着妒羡的心情注视着一张张脸庞:伊迪丝、埃塞尔、歌蒂、莉莉。

3.使用其他连接手段。除了以上这些连接手段,还有动词不定式,形态变化形式,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如性、数、格、时、体、态、语气、比较级等)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广泛使用代词以保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以及使用 “it” 和“there”作替补词(expletives)起连接作用等。英语常常综合运用上述连接手段连接各种成分,构筑长短句子来表达语义、语法关系及逻辑关系等。如:From a hill above a corpse-strewn plain a general speaking to his officers, leaned upon his spear. 陈尸遍野的平原,将军站在小山上,手扶长矛,向部署讲话。

(二)汉语重意合

汉语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注重逻辑事理顺序, 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话语中词与词、句与句等语言单位的结合主要是借助语义上的关联进行,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的意合性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体现:

1.使用语序代关联词。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合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有次。从句若前置,一般有“因为”、“如果”、“即使”等含义。据统计,汉语中三分之二的因果句不到必要时不用关联词。如: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If the Dragon king wants a white jade bed, he applies to the Wangs of Chiling, it's said.

2.使用排比、对偶等整齐、匀称的句式来替代关联词。汉语的排比句、对偶句具有形美、音美和意美的特点。因此,在这类句子的英译时就存在着一个形、音、意的问题。一方面要体现汉语句式的形美、音美和意美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拘泥于汉语句式的约束,而根据英语的要求做适当的调整。如:If you confer a benefit, never remember it; if you receive one, remember it always.施恩勿记,受恩勿忘。

3.使用紧缩复句。中文里有一些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凝固起来的固定句式统称为紧缩句,其特点为:以单句形式来表达复句内容。在这类句式中,分句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往往是隐含的。因此在中译英时,我们应该掌握必需的中文语法知识,通过逻辑分析,弄清楚句子成份之间蕴涵的逻辑关系,透彻理解中文字句里潜在的、内涵的、深层的意思,使译文表达得准确、流畅。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

4.使用四字格。四字格是汉语里广为运用的语言形式,被誉为中国古代汉语文字的"活化石",因为它具有文字简洁、凝练,结构对称、严谨,语调和谐、悦耳,内涵丰富、形象等特征,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汉语成语结构稳定,极大部分以四字格出现,在政治、文艺、科技等文体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常常是意合法的佳作。如:搞得我心乱如麻。It made me upset.

三、形合法与意合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虽然我们强调说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但是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单纯地用某一确定具体的方法翻译,即用形合法汉译英,用意合法英译汉。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翻译对象,经过全面分析后根据翻译对象的特色及要求分别用形合法或意合法进行翻译。

首先,一般情况下,尤其在讨论句子层面的翻译时,采用常见的做法:英译汉时,注意显性关连词语的隐性化,变形合为意;汉译英时,注意隐性关连词语的显性化,变意合为形合。要切忌机械地“对号入座”。试比较一下几组汉语译文

(1)If you turn to the left, you will find our institute at a distance.

a.如果你向左转弯, 你就可以远远看到我们学校。

b.向左转弯就可以远远看到我们学校。

(2)I can't trust him,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

a.因为他不老实,所以我不相信他。

b.他不老实,我不相信他。

以上英语句子中的各个成分(如词、词组、分句)之间都有连接词( so that; if; and; because; that)来表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形式比较严谨。通过比较各例的两个汉语译文,我们就会发现:译文a保留了原文的重形合的特点,因而显得生硬罗嗦,“翻译腔”十足;而译文b舍弃了原文的重形合的特点,采用汉语意合的方法组合句式,即将原文的连接词略去,然后按汉语的表达方式对原句进行必要的改组(先发生的事情先讲,后发生的后讲,消除原先形合的痕迹),因而译文读起来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而在汉译英时, 我们应先弄清句子间的关系,确定其类别(是并列还是偏正关系),然后选择恰当的关连词语,把汉语句子结构中意合的隐性连接手段在英语译文中将它显性化出来。如:有聚就有散。We never meet without a parting.

从以上例子可以明显看出,在以句子为层面的结构中,英语多使用以连接功能为基础的形合手段,而汉语主要依赖逻辑语义的内在衔接,形成一种隐约的意义脉络。因而,在英汉互译中,我们要把握好隐性和显性的转换。在译文中有意识地体现目的语的特征,减少让读者感到格格不入的异化味道,从而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其次,在处理语篇翻译时,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各自的写作风格,尤其是原文作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写作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的修辞效果,翻译手段要作相应的变化:直接用原文的组织手段,保留原文风格的译法,或采用与原文相反的手段。

如:

And now I looked much better than I did when Bessie saw me; I had more color and more flesh, more life, more vivacity, because I had brighter hopes and keener enjoyments.(Jane Eyre by Charlotte Bronte)而如今,我看上去比当初贝西见我时好多了。我脸色已更加红润,人已更加丰满,更加富有生命力,更加朝气蓬勃,因为有了更光明的前景和更大的欢乐。

该句中有两处因果关系,前者是意合,后者是形合。前者是现实世界中事件的因果关系,是语外关系;而后者是语篇中存在的因果关系,是语内关系。现实世界中的因果关系客观存在,不言自明;而语篇中的因果关系反映的是说话人的世界观或认识,因此必须指出和强调。

四、结束语

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因此,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练明快。故而,我们在做中英文翻译的时候必须考虑这种中英文结构上的差异,从而避免“翻译腔”,使得翻译的文章去除明显的翻译“烙印”。

参考文献:

[1]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4]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5]任晓霏.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的形式对应[J].中国翻译,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