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阴:超越自我的幸福转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阴:超越自我的幸福转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阴人总是不满足现状,对自我的超越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他们一次次地张扬着“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神,施展着他们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做大事的胆魄,驾驭着江阴的经济社会列车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高速奔驰。

可以说,改革开放30 年,是江阴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30 年。

建设幸福之城

从上世纪60 年代的“天下第一村”到“欧洲小镇”;从70 年代的“苏南模式”到“江阴板块”;从“江阴制造”到“江阴创造”;从“异军突起”到“弯道超越”……一次次的自我蜕变到自我实现,不禁令人惊叹江阴人勇于超越自我的勇气。

改革开放30 年来,江阴地区生产总值由4.3 亿元上升到1190.56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63 美元上升到13627 美元;财政收入由8836 万元上升到190.5 亿元;进出口总额由219 万美元扩大到110 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41 元和199 元提高到21013 元和10641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由18 元提高到30708 元;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5 年位列第一;共获得经济、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环保等各个领域的全国性荣誉称号79 项。

然而,他们却还在自己问自己: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全面小康后还要干什么?其实,答案在江阴人心里早已清晰:建设“幸福江阴”!

对此,他们有段直白的表述:“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这就是他们即将实现的“幸福江阴”的未来图景。

“经济发展就是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让人民得到实惠;区域竞争不是狭隘地比速度、比规模,应该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持久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幸福指数;小康达标后,我们发展的着力点就是要不断提升科学发展内涵,真正把江阴建成幸福之城。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就是真正地还富于民,建设和谐江阴。”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如此诠释着“幸福江阴”的宏伟目标:一条具有江阴特色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发展理念

江阴人身上有一种敢想、敢干、务实、创新的“特殊”气质。

江阴利用江苏沿江深度开发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契机,大胆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创立了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开发区,实现了从行政管理为主到经济管理为主。2005 年末,又一次打破原有“四镇两办”的行政区划,设立临港新城,实施港城一体化发展。如果说,资本经营造就了“江阴板块”和“江阴现象”,促进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战略经营则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来运作,将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推向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经营。

江阴的公共事业建设工程从政府包办到社会共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政策、引导舆论的方式,组织和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完成,近5 年累计吸纳社会资本28 亿多元。

江阴坚持不懈地做强本土企业,不断优化企业结构,引领企业上档次,始终坚持运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对传统企业进行改组改造改制。2007 年,有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0 亿元,有29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有22 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数量居全国首位,本土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经济总量的79.5%。同时,江阴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 以上,促使每年有1000 多件专利产品诞生。到2007 年,江阴有48 种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有86 家企业参与国标和行标的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6%,实现了企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创造、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飞跃。

实践富民福城

“富人靠政策,穷人靠财政。”江阴市财政局局长黄耀清表示,“我认为公共财政就是百姓财政,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从财政收入增长中得到实利,从财税政策中得到实惠,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沐浴每一个人,在这方面我们江阴所做的离公共财政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近。”

近年来,江阴工业累计投入农业32亿元,财政直接投入“三农”建设资金近30 亿元。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到65.8%。同时,政府通过出台金融、税收、供地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农业开发。目前,村企联姻的村庄达70%,企业带动农户59215 户。其次,江阴实施以90 多个年销售收入5 亿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对140 多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兼并联合,从而致使被帮扶薄弱村全部脱贫致富,脱贫标准为村收入达100 万元以上,并以城镇带动乡村,利用城市各类优势生产要素建设大批农村新型社区,使农民能与城里人共同享受到公共基础设施及生活条件,农民集中居住率已达70.6%。

为了建立阳光普照的社会保障体系,2007 年,江阴用于惠民的各项财政支出达9 亿元,占可用财力的15%。基本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对城乡所有人群的全覆盖,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覆盖率达到100%。在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普及12 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江阴所有外来务工子女全部与城里孩子一样在公办学校就读。

如今,江阴又一次设定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到2010 年和2020 年,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递减5%;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3000 美元和25000 美元;预算内财政收入分别超过280 亿元和80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0 美元和7500 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 美元和5000 美元,城乡人均收入比分别为1.8:1 和1.5:1;研究和开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超过2.5% 和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5% 和60%。

江阴市市长王锡南曾以清朝张维屏的一首诗来形容江阴的未来:造物无言却有情,每逢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