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04》的青春纪念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04》的青春纪念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成绩超好的“书呆子”,一个见到女生就说不出话的理科高材生,一个喜欢电影的运动狂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转校生,组成了一间不同寻常的宿舍,由此开始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奋斗的高中生活。这是电影《104》里的故事情节,这也是我们高中生活的美好纪念。回首高中三年,也许有些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渐显模糊,但即便如此,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和他们一起共度的那段美好时光。

104,一切的开端

“你是否曾经到过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走进时,一切的不开心都会被清空。对我而言,104便是如此。”在剧本的开端,我写下这样一句话。第一眼看到《104》,恐怕很难将其与高中、青春、励志等词汇联系起来。104不是什么隐藏着玄机的暗号,也不是什么决定生死的代码,它只是我高一时再普通不过的宿舍门号。到高二文理分科时,我分到了其他宿舍,事实上在104的日子也只有这一年的时光。但对我来说,这三个简单的数字却包含了无限的含义。

在104的这一年里,我知道了平常看起来温顺的人有时候其实满脑子都是歪点子,而平常看起来恶狠狠的人有时候却温柔善良;知道了删,会唱《海阔天空》;知道了“诺基亚”比“苹果”耐摔;知道了还有人在玩“暴力摩托2000”……总之,印象中的104总是充满了各种笑声。

也是在这间宿舍里,我和《104》里的两个演员熟识,一个是饰演“鹏哥”的陈思鹏,一个是饰演“范斌兵”的吴世明。思鹏功夫好、讲义气,“鹏哥”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为他量身定制的。相反,在片中,范斌兵这个角色被设定为一个腼腆、谦逊、可爱的理科生的形象。其实在平时,吴世明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人,有了他,无论在班里还是宿舍里,笑声总是常在。

有一次,思鹏和世明拍了一分多钟的搞笑小短片,内容是恶搞《十月围城》。学过一些后期软件的我稍微将其包装了一下,看起来很好玩,班上同学都在传阅。有一天,思鹏笑着问我:“咱们什么时候再拍一部吧?”,“好啊。”我回答。

当时我们俩都不知道,所说的“再拍一部”,竟然会是一部长达八十多分钟的电影。就这样,沉浸在104的欢笑声中,我们度过了愉快的高一时光。

有些事,再不去做的话,就晚了

我从小就是一个缺少所谓“特长”的孩子,成绩并不拔尖,体育方面也不行,绘画方面只会画点漫画,小提琴只学了一年半,我写些小故事欣喜地寄出去后却从未被刊登过……但我最喜欢看电影,每个礼拜六晚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中央六台的《佳片有约》。

在平平淡淡的高二上学期,语文老师让我们看了两篇高考励志文章。一篇是贺舒婷的《你凭什么上北大》,一篇是《“坏孩子”孙宇晨冲刺北大》,我看完之后,心潮澎湃。没过多久,初中时的好朋友拍了部片子要去参赛,托我帮忙剪辑。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电影制作。第一次,我发觉电影其实可以离我们那么近。

直到有一天,一个突发奇想将之前的一切串联到了一起。那是一个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烙印的场景,足以成为一个无比热血的结局。104、高考、励志。将这一切汇在一起,将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围绕着这个想法,我飞快地写下了故事大纲。我约上了好朋友志杰、宇锋分别饰演片中的主角“周承翔…曾学勤”。就这样,在晚自习结束后安静的马路上,三个少年骑着车,聊着逐步完善的剧本。

时间一晃就到了高二下学期。眼看气温和学业压力一样,逐渐上涨,看似已经准备就绪的我却在摇曳不定。对那一段日子的回忆,让我狠下心来拿着压岁钱去买了一台小DV和一只脚架。我知道,有些事,再不去做的话,就晚了。也许人生中就这么一次,让我如此坚定地想去做一件事。我的成绩可以不拔尖,我可以是体育运动的门外汉……但这一次,我想认认真真地拍完这部纪念高中的电影。

就这样,我扛起完全不像是拍电影用的小DV,定下了“高三前拍完,给高三党们励志”的目标,开始了一段看似荒诞离奇却又热血无比的时光。

一路走来,有那么多需要感谢的人

炎热的天气刚刚采临,我们便开始了拍摄工作,为了减少对学习的影响,还得小心翼翼地避开上课时间、考试时间和自修时间,一个礼拜下来留给我们的就只有一两个中午或下午。剧组真的是个很奇妙的地方,见面不到几次,志杰、宇锋便和原104宿舍的两个“大将”混得老熟,几个人因为一个小剧组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没有紧张的资金运转,没有投资方烦人的催促,我们的拍摄流程轻松愉快。只有五个人的剧组仿佛成了我们在课余时间缓解学业压力的最佳阵地。

电影真的不是一个说要拍就能拍好的东西,第一次接触分镜头、录音、场面调度、外景地踩点等,我们难免有些笨拙。那时候,最怕的就是“补拍”。我们没有专门的“场记”人员,所以每一场戏的拍摄都要小心翼翼,拿着一个本子记着所有分镜头,万一有疏漏,就得冒着酷暑“补拍”。有些时候,也会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篮球赛那场戏,因为遇到高二会考而来回折腾了三次,在KTV拍摄时因为吃盒饭被赶了出去……

我很庆幸,那时候能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任劳任怨的剧组成员们、我的父母、同学、热心的王一猛老师、李钦瑜老师、班主任陈小玲老师……他们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很多人还亲自上阵参与电影的拍摄。全片约有五十多个临时演员,他们都是出于热心前来帮忙的同学、老师,后期的时候我们还请来了主持经验丰富的班长萧天任来帮忙录制影片的旁白。

拍摄时遇到了很多问题,说没有打过退堂鼓是骗人的,但每每想到有那么多人和我站在同一战线,看到眼前欢乐打闹着的剧组成员们,我便咬咬牙开机,继续前行。

事后回想起来,我发现让我真正喜欢上电影制作的,不是因为什么“从小到大的理想”,而是因为这次难忘的拍摄时光。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年夏天,不顾炎热的天气,只有五个人的小剧组扛着小DV在校园里到处奔走;那年夏天,一群年轻人在教室后门看着样片傻笑……

终于可以大胆地说:我,有一个梦想

2011年11月23日下午的校园里,读书声、哄闹声,一切如常,而在门窗紧闭的高三(8)班里,成片后的《104》正在进行着“首映”。看着这部夹杂着自己和许多同学半年心血的作品被投影在大屏幕上,已经看过无数遍的我紧张地看着周围的同学们,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脸上挂着的是微笑。影片结尾,那个在我脑中预演了无数遍的热血场景第一次在大屏幕上显现出来。影片结束,同学们先是一愣,紧接着响起了掌声。几个星期内,影片在全校传播,再后来,传到了网络上。我不知道《104》能够带给高中同学们怎样的激励,但相信我,片中“阿翔”通过奋斗不断进步的故事并非纯粹虚构,就如同贺舒婷和孙宇晨的故事一样,因为“梦想的实现往往建立在奋斗的基础上”。

影片拍摄结束后,我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学业中,“电影都拍完了,还怕什么”,就这样,像片中的“阿翔”一样,我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奋斗。带着“阿翔”精神,我进入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就读了我喜欢的专业——数字媒体艺术。

真的,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你放下心认真去做,无论是电影、高考,还是未来。

真的,高考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你坚持奋斗、珍惜时光,兴趣、梦想和友谊都可以跟高考完美地衔接起来。

时间轴跳转到现在,《104》的拍摄经历让我爱上了电影创作,现在,我终于可以大胆地说:“我,有一个梦想。”2013,身在北师大的我带着我的电影梦,正不断前进着。

回首已经逝去的高中时光,我所有的青春回忆,全因《104》而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