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骶髂关节复合体是指位于骨盆环后部的骨-韧带复合结构,是躯干向下肢传导负荷的枢纽,损伤后治疗效果的好坏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高能损伤的骨盆骨折多合并SIJ骨折脱位,破坏骶髂复合体的完整性。近年来,针对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治疗方法有很多,本研究对近年来SIC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及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 骶髂复合体;损伤;内固定;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2-0022-02

骶髂关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是指位于骨盆环后部的骨-韧带复合结构。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着决定性的意义[1]。随着对骨盆生物力学、解剖学及影像学认识的深化,临床内固定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改进[2],近年来国际上更加重视骸骼关节整体结构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骸骼关节。本研究对近年来SIC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及总结,现报道如下。

1 骶髂关节复合体概况

1.1骶髂关节复合体临床解剖学特点

骶髂关节复合体的构成包括骶髂关节及其周围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筋膜等组成。骶髂关节由骶骨耳状面和髂骨耳状面构成, 其关节面呈前宽后窄形态,表面有很多点状凸起和与之相对应的凹陷。骨盆和脊柱的连接主要靠髂腰韧带、骨间韧带、背侧韧带及位于髂骨后上方至骶骨前下方的骶髂关节囊内上韧带。成年后骶髂关节的关节面间有许多隆起和凹陷,关节错位后靠韧带拉力自动复位可能性不大,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因素。因肌肉关节的后方脱位,所以前方的力量比较薄弱,而一旦骶髂关节复合体发生损伤,肌肉活动会增加骶髂关节的力量不平衡,使病情加重。

1.2 诊断

有外伤史,臀上部向后穹隆,腰骶部痛,一侧软重同时伴有下肢功能受限,伤侧髂窝和髂后上棘有明显触痛。骶髂关节脱位的检查等[3]。临床主要根据X线片(骨折线通过SIJ,分离移位>1 cm)、CT、螺旋CT冠状面、矢状面或骶骨曲面重建(CPR)进行检查。但必须注意诊断准确,避免失治误治,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增加痛苦[4]。

1.3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1.3.1 外固定支架治疗 主要针对垂直方向稳定的B3型损伤。

1.3.2 内固定治疗 骶髂复合体损伤手术指征: 当B1、B2型出现下列情况时:①下肢内旋畸形导致外旋障碍>30°或者内旋障碍者;②骶髂关节分离超过0.5 cm;③其他C型骨折者。SIJ脱位,经髂骨不稳定(涉及髂骨)骨折,单纯骶髂后韧带及腹侧韧带损伤[6,7]。

1.4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

后路途径采用拉力骨螺钉固定。

1.4.1后路钢板(接骨板)螺钉技术 适用于不稳定骶骨纵行骨折,双侧骶骨骨折或严重粉碎骨折。后路显露可直视骨折,并进行骶神经丛减压。准备1~2块相应长度的重建钢板,以双侧髂骨各固定3枚以上的螺钉为宜,在髂骨“安全区”固定。如:M型锁定重建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缺点是创伤比较大、抗剪力差,目前已很少应用于临床[9]。

1.4.2后路骶骨棒(经髂骨螺栓)技术 适用于骶髂关节稳定的骨折。缺点:应用于骶骨DenisⅡ、Ⅲ型骨折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过度加压,以免造成骶神经损伤;而且内置物相对较多,抗剪力比较差,目前也已经很少应用于临床[10]。

1.4.3后路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固定技术 适用于SIJ破裂和骶骨DenisⅠ型骨折,但髂骨后方损伤不可用。用脊柱内固定系统(TSRH)之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进行固定,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地维持了复位的效果,对于涉及垂直及旋转损伤的骨盆环损伤有稳定的作用[11]。

1.4.4后路改良Gavelston技术 后路Gavelston技术及改良Gavelston技术:适于腰骶关节不稳或合并骶髂复合体损伤。由于将棒置入髂骨内,抗拔出力将椎弓根螺钉置入髂后上棘内外骨板之间[12]。

1.5 后路骶髂螺钉固定技术

1.5.1 开放技术 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或合并神经损伤。包括后方背外侧入路、后正中入路。可同时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或在骶骨、髂骨各置入一根斯氏针或螺钉,用复位钳使其靠拢,助手对挤骨盆可复位[13]。其易造成创伤组织血供阻断、出血多、组织丢失及感染。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1.5.2 经皮技术 适用于不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髂骨翼骨折的Tile B、C1、C2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术者的闭合复位技巧要求比较高。

1.5.3 C臂引导技术 选择髂前、后上棘连线的中后1/4交点为进针点,不要穿出对侧骶翼,否则会损伤邻近血管神经。缺点为易误伤周围神经血管,且放射损伤大。

1.5.4 联合手术 ①C型臂透视导航下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术前确认骨折复位情况,调整C形臂合适的旋转角度,拍摄骨盆标准侧位像。用骨盆标准侧位像确定导针位置。进针方向垂直髂骨外表面,进针点向前倾斜约15°,向上倾斜约15°,缓慢将导针打入;操作过程中需要反复透视以便及时调整导针的位置与方向。②C型臂X线机引导下空心拉力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在C型臂机X线监测下将导针从臀部外侧插入髂骨外侧,进针点位于髂前、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处。

2 几种主要的前路技术

2.1 前路钢板螺钉固定技术

适用于合并髋臼的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沿髂前上棘向后至髂后上棘,沿髂嵴自骨膜下剥离进入髂窝,继续向后内侧剥离,显露骶髂关节和骶骨前外侧面,避免损伤腰骶及L5神经根[14]。缺点:易损伤周围的神经及血管,失血多及并发症多[15]。如直视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采用前入路切口,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髂骨、髋臼骨折的同时,充分显露骶髂关节选用合适的骨盆重建钢板对其进行固定。

2.2 前路SIJ解剖型钢板固定技术

优点:相对其他钢板螺钉,准确性稳定性较好。缺点:易损伤L5神经,对器械操作及术者技术水平要求稍高[16]。

2.3 前路经腹膜或腹膜外骶髂螺钉固定技术

适用于盆腔脏器多器官损伤的同时,应用此技术。缺点:稳定性差、风险大,易发生盆腔感染[17]。

2.4 几种技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重建钢板创伤较大,已停用,改为TSRH或改良Gavelston的钉-棒技术。经皮骶髂螺钉具有创伤小,时间短、便于护理并发症少、恢复快、稳定性好等优点[18]。

TSRH及改良Gavelston技术(适应于slJ脱位、能铭骨间韧带断裂)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这两种固定方式抗剪力较差[19,20]。

骨折愈合时间:经皮螺钉较短,重建钢板组较长。原则上后路重建钢板、TsRH或能骨棒(经骼骨螺栓)的适应证,是不合并骼后上棘骨折的Denisll、111型能骨骨折,髂后上棘、骼后结节、骼翼骨折是后路重建钢板、能骨棒(经骼骨螺栓)的禁忌证[21,22]。

3 小结

总之,随着社会及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涉及骶髂关节损伤的骨盆骨折治疗要求亦随之提高。现在家属及患者希望微创手术,以减少切开复位带来的感染、神经、血管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减轻痛苦,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丁浩,马金忠,黄建华,等.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1): 49.

[2] 潘进社,张英泽,陈伟. 骶髂关节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4):237-238.

[3] 周东生. 骨盆创伤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8-20.

[4] 潘之清. 实用脊柱病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65.

[5] 王亮,于四堂,刘秀民,等. 仰卧位CT引导下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0):1573-1574.

[6] 赵立力. 微创双锁定支持钢板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1):2221-2222.

[7] 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等. 前环固定结合后环TSRH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3):194.

[8] 陈红卫,赵品益,楼舒畅,等.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J]. 中华创伤杂志, 2008,24(6):444-446.

[9] 叶添生,张平,张寅权,等. 经前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6):496-497.

[10] 周雷杰,徐荣明,马维虎,等. 联合Galveston技术和TSRH系统治疗骨盆Tile C型骨折[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9):583-586.

[11] 杨军,周振东,李建军,等. 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J]. 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44-48.

[12] Lill H,Hepp P,Kornr J,et al.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how stiff should an implant be a comparative mechanical study with new implants in human specimens[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3,123(2-3):74-81.

[13] 胡业丰,贺瑞,尚希福,等.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11(4):354.

[14] 王亮,臧卫东. 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现状[J]. 解剖与临床,2008, 13(4):296-298.

[15] 雷磊,杨铁毅,王治.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内固定治疗[J]. 国际国科学杂志, 2011, 32 (3): 178-179.

[16] 李明,徐荣明,裘邯军. 骨盆后环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外科稳定方式进展[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201-207.

[17] 叶葆青,洪乐鹏. 骶髂关节脱位直视复位空心螺钉固定解剖学及临床应用[J]. 河北医学,2011,17(7):940-942.

[18] KarunakarMA,GouletJA,MuellerKL,et al. Operativ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diatric pelvis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J]. J Pediat Orthop,2005,25:34-38.

[19] 甄相周,李付彬,王亮,等. 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J]. 中医正骨,2006,18(8):64.

[20] Khurana A,Guha AR,MohantyK,et al. Percutaneous fus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with hollow modular anchorage screws: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 [J]. Bone Joint Surg Br,2009,91(33):627-631.

[21] 陈红卫,赵品益,楼舒畅,等.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J]. 中华创伤杂志, 2008,24(6):444-446.

[22] 王守刚,汪玉良,马方全.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治疗方式的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0):1550-1552.

(收稿日期: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