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墨新说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曙光永远令人兴奋,艺术也不能免俗。伴随末日预言的逼近,正在退潮的中国艺术市场,进入了公认的调整期。但富有才情的艺术家和市场推手们不会让持币观望的买家失望,寻找新艺术未来发展的可能,拍卖市场中,“新水墨”板块应运而生。场上整体的良好表现、高成交率,场下新旧藏家的争相追捧,都预示着“新水墨”将成为艺术市场的下一个热点。
对于艺术市场来说,2012年不是并非大丰收的年份。作为风向标,拍卖行的动向一直是市场好坏与否的直接反映。即便春拍作品征集之时便已经透露出市场疲软的信号,可最终的结果仍让人唏嘘不已,从最高价到成交额,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进入了真正的调整期,曾经蜂拥而至的和正在跃跃欲试的藏家们,面对琳琅的艺术品,反而握紧了手里的钱袋。但这并不妨碍一些新兴板块,在市场涤荡的大背景下逆市崛起。
嘉德作为国内最早的拍卖行,在作品的选取和专场的设置中都颇具匠心,今年春拍中推出的 “水墨新世界”专场的设置,释放出了信号,“新水墨”板块可能是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果然,最终“水墨新世界”专场以高达百分之九十二的成交率和1380万的总成交额成为春拍最大的黑马,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数据显示,作为“新水墨”的代表艺术家徐累,2001年其作品《海上花》以4.62万元成交,成为首次明确的拍卖纪录开始,至今年嘉德春拍专场上,以149.5万元折桂的《夜中昼》,其涨幅10年来达到30余倍,目前徐累平均每平方尺价格24.9万元,他的《桌上的青花》在今年保利春拍上更是以184万元的高价落锤。
在2011年香港天成国际秋拍场上,以17.7万港元成交的《幽暗》是近两年成绩不俗的80后新秀郝量的作品,而今年其作品《折射》以52.9万元成交,一年之内涨幅4倍不止;作为当代水墨中坚艺术家的谷文达,在香港苏富比4月举办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上拍出《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C1—C3》(三件),创下330万港元的个人成交最新纪录。这些数据在春拍整体并不景气的背景下愈发闪耀,“新水墨”板块在2012年的艺术市场中逆势上扬。
收藏行为本身是一种兴趣使然,更是一种投资的方式。每一个为艺术品掏钱的购买行为,实际上都暗含了对所购物品价值的肯定和对未来价格趋势的看涨,是一种价格和价值的双认同。如何理解这种市场上的“异动”?这些作品的哪些特质吸引了藏家的钱包呢?
从形式上来看,这些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视觉上与传统意义上的水墨绘画形式上相去甚远,与传统绘画中的山水、人物等题材的处理有明显的不同。这种视觉经验和审美的出现并不代表作品的离经叛道,而恰恰是对于传统水墨趣味的保留,使得这些作品在不断颠覆传统绘画的固有形式同时,能够很容易的被大众所接受。杭春晓指出:“新水墨”是对当代生活体验表达的通道,它与传统水墨含蓄的气质不谋而合,既采用传统技法带有东方神秘性,又不是陈旧的山水花鸟写意表达,而是结合观念性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转换。
时代感、当代性,是新水墨的典型特征。从本质上来说,“新水墨”的发展和崛起,还是归结于自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艺术家开始的对中国绘画未来的探索。自民国以来对绘画中西融合之路的探索至今仍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但从本土文脉出发,应该是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捷径,水墨本身作为最能够代表中国艺术核心气质的创作形式,具有与生俱来的乡土性。传统水墨创作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形成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在当下时代感的表达中也需要有更强的力量,如何去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下的时代气息,是一个颇为诱人又艰巨的课题。
现在看来,无论是“新水墨”专场的设置还是拍场中对优秀新水墨艺术家的推出,都是成功的试水,“新水墨”也就此机会,作为一个逐渐清晰的群体,开始独立的走向艺术市场的前台。众多70、80后艺术家在与市场碰撞后也逐渐寻找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根本上来说,从学术上多变的艺术语言,不羁的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段,再加上准确的推广和包装,这样的作品自然会在艺术市场上表现出应有的价值。对于那些专注中国式趣味又颇具当代审美的的艺术家和藏家来说,“新水墨”的成功也算是意料中的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