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海拔地区冬小麦扩种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海拔地区冬小麦扩种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进行扩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生长表现各不相同,青海省冬小麦在海拔2 500 m以下的各类地区均可种植,且收获期比春小麦提前30 d左右,产量比春小麦提高1 000 kg/hm2左右。

关键词冬小麦;高海拔地区;扩种;生育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088-02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带的布局与发展,2008―2010年,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实施“冬小麦扩种试验与示范”项目,在冬小麦现有黄河、湟水谷地低海拔(2 000 m)主产区的基础上,将种植范围向海拔2 200~2 800 m高度的沟岔水地和部分浅脑山(有灌溉条件)地区发展,加大向川水沟岔地区规模连片种植推广力度,开拓推广空间,积极挖掘黄河沿岸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将冬小麦种植区域向高海拔地区拓展,极力打造全省冬小麦重点推广示范基地,扩大其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1]。通过连续2年的试验与示范推广,冬小麦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9 066.7 hm2发展到2010年的13 693.3 hm2,全省冬小麦平均产量在7.5 t/hm2左右,最高产量达到10.5 t/hm2。高海拔地区冬小麦扩种试验的成功,提升了全省冬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冬小麦具有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等优势,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推广前景十分喜人。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冬小麦品种[2]有京农411(早熟品种)、兰天15(中熟品种)、冬20(晚熟品种),春小麦品种有阿勃。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立了3个试验区,包括不同品种在不同海拔、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的20个县作试验点:川水地区试验10个(海拔2 200~2 257 m)(A);浅山地区试验4个(海拔2 300~2 490 m)(B);半浅半脑地区试验4个(海拔2 500~2 660 m)(C),脑山地区试验2个(海拔2 820 m)(D)。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大田阿勃示范田作对比的试验方法,即品种间以阿勃作对照(CK)。小区试验面积20 m2,大田示范面积666.7 m2以上,3次重复,随机排列。

1.3试验方法

不同品种播种量均为300 kg/hm2[3],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相同[4]。对各试验点的田间苗情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有关冬小麦播种期、冬小麦越冬前、越冬后单位面积总茎蘖数等大量基础数据[4]。成熟后,对小麦测产,并对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品种产量进行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海拔地区冬小麦苗情与成熟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越冬前不同品种在A、B、C区均能正常生长,田间保苗数均达到了正常范围要求,田间小麦茎蘖数无多大差异。但越冬后,由于部分苗株死亡,茎蘖数相对减少,地区间茎蘖数差异较大,A区和B区茎蘖数差异不大,各品种返青率都在93.5%以上;C区茎数差异较大:京农411正常返青,返青率为92.4%,兰天15和冬20茎数较原来茎数减少1/2以上,返青率在50%以下;D区返青率只有0.35%~1.80%,冬小麦不能正常生长,说明该区不适宜种植冬小麦。

通过生育期比较,京农411收获时间比对照阿勃提早16~31 d;兰天15收获时间比阿勃(CK)提早8~21 d;冬20在A区收获期比阿勃(CK)提早16 d,在B区和C区收获时间与对照接近。各品种收获时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推迟:A区收获时间最早(7月15―30日),其次是B区(8月1―22日),C区最晚(8月15―30日)。

2.2产量

2.2.1不同海拔地区试验地产量。从图1可以看出,A、B、C 3个不同海拔地区间产量差异明显,其中,A区产量最高,平均为6 409.53 kg/hm2;其次是B区,平均产量5 148.08 kg/hm2;C区产量最低,平均产量3 919.19 kg/hm2。A区和B区冬小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C区:京农411表现为增产,产量5 746.85 kg/hm2,较对照阿勃增加2 395.36 kg/hm2,而兰天15和冬20品种表现减产,分别较对照阿勃减产48.69、75.86 kg/hm2。各品种产量呈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2.2.2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种间冬小麦产量比较得出:京农411产量最高,平均产量6 484.12 kg/hm2,较兰天15高1 606.92 kg/hm2,较冬20高1 574.96 kg/hm2,较对照阿勃增产48.54%;兰天15与冬20间产量无明显差异,分别较对照阿勃增产11.73%和12.46%;阿勃产量最低,平均为4 365.25 kg/hm2。表明在青海省A区和B区种植冬小麦较春小麦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尤其是京农411增产率较高。

2.2.3 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5]。从表3可以看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在不同海拔地区之间、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2.4对产量进行多重比较。为进一步判定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状况,对不同小麦品种间的产量进行多重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京农411与其他3组小麦之间产量差异显著,这表明在该地区种植京农411较冬20和兰天15号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京农411在A、B、C等3类地区种植较对照阿勃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而冬20和兰天15在B、C类地区种植较对照阿勃增产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在C类地区2个品种均表现出了减产效果。

2.2.5对不同种植地区京农411产量的方差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京农411在不同海拔地区间的产量差异情况,对京农411在3类地区的收获产量进行方差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海拔地区间京农411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早熟冬麦品种京农411可以在全省B、C地区种植并可以获得较高产量,这一定程度上将青海省冬小麦种植海拔从川水地区提高到半浅半脑地区(海拔2 500~2 660 m),提高了近500 m,扩大了冬小麦种植区域和范围。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冬麦品种京农411可以在青海省浅山地区(海拔2 300~2 490 m),半浅半脑地区(海拔2 500~2 660 m)地区种植,而且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将冬小麦种植海拔提高近500 m,打破了青海省长期以来只在东部农业区种植冬小麦的格局,扩大了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和种植范围,全省冬小麦适宜的种植范围将达到3.33 万hm2 [6]。冬小麦在翌年7月中旬左右收获,收获后还有80 d以上的作物生长期,可复种蔬菜、马铃薯、绿肥等作物[7],尤其是民和、化隆、贵德等县积极挖掘黄河沿岸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将冬小麦种植区域向沿黄地区拓展,积极推广冬小麦与二茬作物、玉米套蚕豆等立体农业、瓜果蔬菜种植各占1/3的区域性“三三制”种植模式,增加了作物的复种面积,提高了耕地的生产率,为实现当地农民增收积累了经验,增添了亮点。

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分析,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和浅山地区有复种条件的地区,应选用早熟品种;没有复种条件的地区,冬小麦收获期早晚不影响任何农事,选用早、中、晚熟品种均可;半浅半脑地区,只适宜种植早熟品种;脑山地区不适宜种植冬小麦。

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有关专家通过该次试验分析:晚熟品种冬20,试验中表现出冬前生长旺盛,返青后分蘖强的特性,川水地区产量高达10.5 t/hm2,增产潜力很大。但半浅半脑地区后期成穗数低,穗粒数少,产量不太理想,如何提高其产量和种植水平,制定最佳栽培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4参考文献

[1] 伏洋,张国胜,颜亮东,等.青海省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27):13267-13270.

[2] 朱建明.华亭县2008年冬小麦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3):16.

[3] 孙军,曾晓光.冬小麦密度与播期的裂区试验及小麦植株的塑性反应[J].北京农业科学,1995,13(5):19-24.

[4] 吴晓林,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推广,2009,4(2):30-31.

[5] 南京农业大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145-150.

[6] 中国农业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 编委会.中国种植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与展望[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558-57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