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集群式创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集群式创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世纪90年代以来,集群创新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富有实效的发展路径之一。它对于提升一个产业、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实现集群式创新,已是当代经济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集群式创新的内涵解析

“集群”(Cluster)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中,意指多个紧密聚集且共生共存的同类事物或有机整体。20世纪中后期以来,“集群”一词逐渐被用于产业组织的研究中,衍生出“企业集群”、“产业集群”等相关概念。企业集群(Enterprises Cluster)主要从微观层面考察,特定区域内企业之间因受产业、技术、市场、资源、政策等因素影响而聚集在一起谋求共同发展的行为或状态。而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则是从中观层面重点考察特定区域内多个企业因产业同类或关联度高而聚集在一起谋求共同发展的行为或状态。

“创新”(Innovation)一词具有“创意、创造、革新、出新”之意,而在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or)看来,“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并且这种“新组合”包含了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或工艺流程、开辟新的市场、开拓原材料的新的供应源、采用新的工业组织等五个方面。如果将其引入生产体系,它可以帮助企业家获得“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

本文认为,“集群式创新”(Innovation of Cluster)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相对集中的同类或相关产业进行优化组合,使其聚集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产生更强的产业竞争优势,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的发展路径。这一路径的前提条件是,如何促使同类或相关产业在特定区域内相对集中,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其关键问题是,如何推动集群式创新,即集群式创新的发展动力问题;其现实意义是,产生何种竞争优势,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二、集群式创新的前提条件

集群式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同类或相关产业的相对集中,即集群的形成。集群的形成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一般分为自发形成、人为形成以及人为和自发共同作用促成。其形成的动因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是集群可以使集群内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满足高度分工的劳动力需求,产生广泛的市场,共享共用设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在集群形成的初期,有的企业虽然因为资源、市场、交通或政策的原因相对集中在一起,但由于其产业类别差异太大,产业上构不成分工协作,形不成内在的技术创新动力,这样的集群只能说是企业集群,难以在短期内培育产业链,构筑产业经济规模效应;有的集群虽然产业相同或相关,但因集群内产业之间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未能有效地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链,产品规格、型号、外观设计雷同,商品无法形成错位经营,不仅发挥不了聚集效应,反而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有的集群虽然具有初步的分工协作,但是由于集群内外缺乏创新环境、创新理念、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机制,没有长远规划,不舍得创新投入,难以实现集群式创新。这些现象表明,集群还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注入强大的内在创新活力,急需借助有效的外部创新动力。

一般而言,集群在形成之初基本上都是企业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并由关键性企业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而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而一旦集群的雏形形成后,政府一般都会全方位地支持,想法设法地推动集群的创新。政府往往首先制订相关的产业导向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同类或相关产业“扎堆”发展。当集群形成一定规模时,政府便将这一产业聚集区设立为特色工业园区,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浓厚集群形成氛围,另一方面加强集群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产业、技术、人才引进,鼓励企业技术联盟,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促使集群良性发展。

三、集群式创新的发展动力

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实现集群式创新的内在动力,它是指集群内企业将科研成果、发明创造、新技术、新工艺引入生产体系,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制造出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并创造出比先前更高的商业价值的动态过程。在这一创新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因素,如生产工艺、产品款式等,其组合与配置方式以及结构上的差异往往决定了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

根据技术创新的方法,可将其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凭借其自身内部的技术研发与积累,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并依靠自身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新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模仿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方法,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投入一定的研发资源,进行改良和开发的创新活动。而合作创新模式则是指集群内创新主体之间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前提,按照既定的合作原则联合创新的活动。

在集群式创新过程中,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构成了集群式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自主创新者成为某一领域的技术领先者。实践证明,谁先拥有创新技术,谁就拥有先发优势。这一规律直接刺激着集群内创新主体在各自优势领域内进行自主创新,并在无形中推动着集群式创新。由于集群内企业往往无力在每一个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其低投入、低风险、耗时短、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广受集群内企业欢迎和普遍采用,并成为它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合作创新模式促使集群内企业之间形成技术联盟,组成共同的技术攻关团队,实现技术整合、市场整合、财务整合、人力整合、文化整合,构成集群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2、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实现集群式创新具有明确导向性、明显效益性的外在动力。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从中微观上来讲,企业自身及集群本身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规则、规范进行创新,以使内部制度更好地支持创新行为。从宏观来讲,为使集群式创新得以健康发展,政府需探索一条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服务产业、降低行政办事成本的路径,有效规避意识形态刚性所形成的制度性壁垒,形成优势明显的制度落差,吸引大量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人力、市场等)的定向流动,弥补集群内自身某些创新要素的不足,以取得先声夺人、快速发展的效果。同时,为避免集群内盲目创新、重复创新、创新资源浪费,政府需要对集群内创新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以及创新方式予以政策性引导。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实现集群式创新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外在“软”动力。集群式创新需要一个与之适应、互为支持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这其中包括具有创新理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文化环境。在社会文化氛围中,创新价值观往往决定着创新者的行为规范、工作动力和努力方向,决定着技术创新活动的水平、深度、方式和效果;创新行为规范能确保技术创新活动协调一致,高效规范;同时,因地缘、血缘、亲缘、朋友、同学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往往成为促使集群式创新向广度、深度、稳定度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自由、宽松、平等、互利的工作氛围,扁平、授权、协作、释能的工作机制,鼓励冒险、变革,允许挫折、失败的文化氛围,崇尚合作、倡导互信的文化理念,对于集群式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集群式创新的现实意义

集群式创新的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提升整个产业,乃至所在区域、所在国家的竞争优势,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上。具体来讲,这些优势主要包括成本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由于集群内企业基于成文或不成文的学习、竞争、协作、互信机制,基于共享公共资源和社会文化,基于产业专业化分工,基于流动通畅的人力、资金、信息和技术原因,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效益成本和办事成本,凸现了成本优势。又由于同类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大量聚集,产业的高度分工与合作,使得产业链在特定区域内变粗变长,易于打造“产业品牌”和“区位品牌”,为集群在该区域持续发展提供无形资产。还由于集群内企业的规模生产、技术领先所创造的超额利润,以及由于市场细分、错位经营、成本领先而获取的垄断利润,使得集群在市场竞争中拥有相对有利的地位。现在不妨就浙江温洲柳市镇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式创新佐证集群式创新的演进过程及其产生的竞争优势。

温州柳市人从20世纪70年代初“货郎”模式起步,倒买倒卖低压电器,到80年代初升级为“前店后坊”模式,再到1984年发展为具有1000多家低压电器门市部、5万多从业人员的集群雏形。由于集群内缺少专业人才、技术和资金,集群处于低层次恶性竞争之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虽然仍有利可图,但无法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痛定思痛,少数明智的创业带头人一方面开始大批引进低压电器技术人才,并与上百家大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筹集大量技改资金,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其它低压电器企业纷纷跟进和效仿,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把柳市低压电器产业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从1994年起,柳市一些明星企业纷纷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规模上的优势,兼并和组合了一批同类企业,实行集团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使集群结构日趋合理,生产分工与协作进一步明晰,社会化销售网络进一步形成,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新技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技术不断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家聚集,整合聚集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在产业政策扶持、技术创新融资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逐步实现了集群式创新。目前,在不过50平方公里的柳市镇上,集中了14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以正泰、德立西为首的30等家企业集团。这些企业专门从事低压电器及其配件的制造和销售,产品涉及200多个大类、上千个型号、上万种规格,囊括了所有的低压电器产品,构筑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链。最新统计表明,这个集群的低压电器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产值达130多亿元,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高达1/3以上,并提供了全国电网改造工程中低压电器使用量的50%以上。而且,该集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出口基地,并垄断了目前国内低压电器行业仅有的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分别是正泰和德立西)。同时,该集群贡献了所在地乐清市工业总产值的43%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成为集群式创新的活教材。

柳市低压电器集群式创新表明,集群式创新所释放出的聚集能量、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优势,加速了所在区域的经济乃至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在海内外产业竞争中乘风破浪,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不仅为企业自身、所在集群,而且为所在区域、所在国家,创造出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区域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副教授、武汉市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武汉化工发展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