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中的服饰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中的服饰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宋代的壁画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服饰文化的重要依据,服饰作为一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一定的特征。本文从宋代官服制度、发达的面料纹样工艺、多民族融合的服饰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宋代 壁画 服饰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01-01

在岱庙天贶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高3.3米,长62米,描绘了泰山神出巡回銮的盛况。此画绘制于宋代。画面中人物共691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没有一个重复的的形象。山水、殿阁、树木点缀其间,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场面宏大,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众多的人物中,服饰穿着在画面中占据了很大的面积,也是画面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综合反映的衣冠服饰,表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征。主要特征有:

1 体现了宋代官服制度的特色

中国古代传统地把服饰看作是“礼仪”的一部分。同前代一样,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建立了服饰制度,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大体上沿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乌纱帽〔乌纱帽的翅是平直的〕,名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和唐代服饰的‘华丽、清新、博人‘的风格相比。宋代服饰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服等三式。壁画中实际上表现的是宋真宗封泰山的宏大场面,其中有宋真宗、文武百官、护卫军和侍从,从他们的穿着中充分的体现出了宋代的官服文化特色。宋代官服分祭服、朝服、公服、时服等。

1.1 祭服

有大裘冕、衮冕、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体承袭唐代并参酌汉以后的沿革而定。

1.2 通天冠、远游冠服

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冠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蝉为饰,与织成云龙纹绛色纱袍,白纱中单、方心曲领(宋代的方心曲领是一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装饰,套在项间起压贴作用,防止衣领雍起,寓天圆地方之意)、绛纱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带,前系蔽膝,旁系佩绶,白袜黑舄。通天冠的形式,但宋代加了簪导和纩充耳。远游冠形状与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没有蝉纹了。

远游冠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蝉纹、余同通天冠,为皇太子所用。

1.3 朝服

由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白袜黑皮履。六品以上官员挂玉剑、玉佩。另在腰旁挂锦绶,用不同的花纹作官品的区别。着朝服时戴进贤冠、貂蝉冠(即笼巾,宋代笼巾已演变成方顶形,后垂披幅至肩,冠顶一侧插有鹏羽)或獬豸冠。并在冠后簪白笔。手执笏板。北朝至唐的方心曲领是在中单上衬起一半圆形的硬衬,使领部凸起,宋代是以白罗做成上圆下方(即做成一个圆形领圈,下面连属一个方形)的饰件压在领部。

1.4 公服(即常服)

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登靴或革履。公服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至1085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1.5 时服

在每年季节或皇五圣节,按前代制度赏赐文武群臣及将校的袍、袄、衫、袍肚(抱肚)、勒帛、裤等,用天下乐晕锦(灯笼纹锦)、簇四盘雕(将圆形作十字中分,填充对称式盘旋飞翔的雕纹的团花)细锦、黄狮子大锦、翠毛细锦(用孔雀羽线织出花纹)、宜男、云雁细锦、狮子、练雀、宝照大锦(以团花为基础,填充其他几何纹的大中型几何填花纹)、宝照中锦、御仙花(荔枝)锦等作面料,其中以天下乐晕锦最高贵。

2 体现了发达的面料纹样工艺特色

在壁画中,文武百官和侍卫们的服饰在画面中显得非常突出,对整个画面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丝织业的发达程度,纺织业在宋代占主要地位。丝织品的种类繁多,绢有五十多种,绫有二十七种。河北定州的缂(刻)丝,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织出美丽逼真的花草鸟兽。京东单州的薄缣,每匹只有百株(四两)重,望之如雾。这些都是丝织珍品。由于丝织业的发达,使之丝织技术、面料工艺有了新的提高。苏州、杭州、成都三个著名的官营织锦院,各有织机数百台,工匠数千人,规模宏大,分工细致,丝织品种类繁多,产品精致美观。

宋代的服装面料,讲究的以丝织品为主,品种有织锦、花、纱、罗、绢、缂丝等。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花纹有组合型几何纹的八搭晕、六搭晕、盘毯等。几何填花的葵花、簇四金雕,大窠马打毯,雪花毯路、双窠云雁等。器物题材的天下乐(灯笼锦,是文彦博在成都为谄媚仁宗张贵妃而创制)。人物题材的宜男百花等。穿枝花鸟题材的真红穿花凤、真红大百花孔雀、青绿瑞草云鹤等。花卉题材的如意牡丹、芙蓉、重莲、真红樱桃、真红水林檎等。动物题材的狮子、云雁、天马、金鱼、、翔鸾等。几何纹的龟纹、曲水、回纹、方胜、波纹、柿蒂、枣花等。宋代服饰纹样受画院写生花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宋代的纹样风格与唐代截然不同,而对明清时期的影响非常明显,无论从题材到造型手法,几乎都形成了一种程式。这在壁画人物的服饰中有充分的体现。

3 体现了宋代多民族融合的服饰文化特色

宋代是一个是一个多民族混杂的时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这个变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均田制及租庸调制的崩溃,私人土地占有制普遍流行及两税法的实施,生产者对国家或具有身分性的豪强地主的依附关系

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放,也就是说,严格的等级“身份”已经有了松动。二是宋代民族政权林立,北方先后有辽、夏、金,西南有大理等,南方还有大量的散居民族。各民族人民或政权间日益频繁的交往,包括和平的和非和平的,都使得宋代各民族的交融不断加深。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的体现,宋代服饰在基本保留汉民族服饰的风格的基础之上,融合了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还有南方等民族服饰特点。在壁画中这种融合的服饰特点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一仪仗队伍中有的侍从的服饰就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这种文化交流的互补性或互动性有其内在的规律。在民族交融史上,这是一个富于研究价值的课题。就服饰而言,虽然宋与周边民族的衣服在“变古”,在互相吸收,但都可以说是在顺应时代而进步。就“时代”而言:宋周边民族在向先进的中原文化寻求自己前进的落脚点而仰慕“汉官威仪”的时候,中国古代社会到宋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统治者得到了较前代为多的人身“自由”,表现在服饰上是“风俗狂慢,变节易度”的“服妖”现象大量出现。一般说来,不同民族的这种趋动均是本民族进步的体现,人类文明的这种看似相悖而实则遵循着自己前进的理路,是乃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