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他们的望谟岁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他们的望谟岁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望谟,地处贵州省西南部,位于黔、桂、滇三省交界处,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人口以布依族为主。

“刚到望谟,我都不敢相信,这里的教育水平竟如此落后。”江西师大首届支教队员江美玲感叹,在望谟,往往一个百余户的村寨,上初中的人寥若晨星。她所带班级的56名学生,尽管已是初中生,但不少基础差的学生,连拼音都不会。

教育水平不高,与教师奇缺密不可分。而且,由于当地教师年龄相对偏大,导致学校的体育、音乐等课程形同虚设,电脑课、英语听力等课程也几乎从未开设。

支教老师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望谟的每一位支教队员都各施所长,全方位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教育技术专业的支教生张小辉、吴初平,帮助当地学校建起了广播站,指导学生自编自播节目,以此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由于不懂技术,当地获捐的电脑成了摆设,计算机专业的邹小芳、邓明星,便帮助当地学校建起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支教队员还开设了6期计算机实用人才培训班,1200多名当地青年接受了培训;音乐专业的胡媛媛在当地开设音乐兴趣班,为山区孩子点燃新的梦想;英语专业的陈蕾、汪敏晖等队员,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哑巴”英语开口说话。

“因为你们的到来,我们知道了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屈服于贫穷;因为你们的到来,我们懂得读书的意义,知道发奋图强是唯一的出路。你们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更为我们点亮了心灵的一盏灯。”这是望谟县第二中学八(四)班学生黄国芳写给支教队员们信中的话。

支教队员不仅温暖着孩子们的心扉,他们同样以真情感染着当地的百姓。

“江西来的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这是望谟二中学生袁敏父母的心里话。由于家境贫寒,袁敏的父母在她刚上初三时,就决定不再让她继续念书,15岁的袁敏只得收拾行囊,准备外出打工。支教队员了解情况后,三次登门,最终说服她父母克服困难,继续送她上学。支教队员还帮袁敏募捐了学费。支教队员的真情感动了袁敏的父母,他们说:“等孩子学好本领,一定能走出大山,闯出一番成绩。”

在望谟,贫困阻碍着人们的视野,也束缚着他们的思想,很多人只是希望孩子能尽早走出校门,帮助家庭分担生活的艰辛。为了转变当地村民的观念,支教队员不畏山高路远,走村入户宣传知识无价。经过5年的努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望谟人的支持和赞同。

支教队员张小辉清楚记得,当他们走了十几公里山路,前往者康村调研适龄儿童上学情况时,了解到有一户人家,因为贫困孩子无法上学,他们将随身带来的所有钱款留下,表示回去后将尽可能帮助他们。那一刻,真情感动了村民们,陪同调研的老村主任情不自禁地说:“你们就是江西来的‘白求恩’。”在淳朴的村民心中,“白求恩”就是最好的志愿者。从此,这个亲切的称呼成了支教团的代名词,在望谟的父老乡亲中迅速流传开来。

“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观念,点燃他们的希望,这远比我们只是单纯地教书更有意义。”回想起引导乡亲们重视教育的经历,支教队员张军华笑得格外灿烂。

在望谟支教很苦。支教队员李伟记得,第一次从贵阳到望谟,路远山高坡陡,许多人因忍受不了长途颠簸而晕车呕吐。在望谟的一年,李伟经历了人生的很多第一次:调研时第一次露宿野外,家访时第一次步行10多公里,下乡时第一次看到成片的土屋。

尽管艰苦,但支教的队员们从不后悔。“支教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的生命也因支教而美丽。”支教队员任佳说,在望谟支教,她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被人需要、被人认可的满足和快乐。她感谢支教生活培养了她克服困难的能力,在考察民生、了解民情时,让她学会了深刻的理性思索。她相信,有这种经历,未来一定有能力迎接生活中更大的挑战。

江西师大第五届研究生西部支教团队长邓明星,因支教时表现突出入选为贵州省“青春在基层闪光”优秀大学生报告团成员。当他在贵州和江西作报告时,总被大学生们围着,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邓明星说:“人总是要有一种精神的。我们的青春,因为选择了志愿服务,生命中因此有了精彩的一章!”

江西师大团委书记曹泽华说,学校每年一般只挑选5名研究生去望谟支教,但前来报名的学生每年都超过数百名。学生们志愿服务的热情,让我们看到青春的激情,看到时代的希望,而江西师大也必将让爱心支教的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