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幼儿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择”与“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幼儿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择”与“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应凸显审美本质的艺术教育,其核心应是审美教育,艺术审美教育所追求的是希望幼儿艺术所包含的精神、价值有所感受和体会,从而形成完整地艺术审美能力和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审美对象的建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就是自主选择,并且在审美欣赏中表现出审美惊奇。

【关键词】幼儿 艺术审美 选择 惊奇

一、 审美对象建构时的“择”

艺术作品是人的精神创造的产物,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最为纯粹和真实的反映。儿童的艺术审美活动就是儿童与这些艺术作品相互的能动交往过程,就审美活动而言,儿童的主体性表现在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建构审美对象的。这种对审美对象的建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就是自主地选择审美对象。

所谓自主地选择审美对象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直觉、兴趣等主动地把某一客体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

幼儿的审美需要是一种初始的、低层的审美需要,是一种具有普遍性、随意性和娱乐性为特征的需要。从心理学角度讲,需要直接表现为愿望、意象、兴趣,而成为行动的一种直接原因。因此,幼儿的审美需要也直接表现为幼儿的审美愿望、审美意象和审美兴趣。当教师呈现一个艺术作品时,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就会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这种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激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情趣,并使其被作品吸引,且通过形象思维活动,在情感上不由自主地去接近作品中美的事物,对客观存在的美产生一中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使幼儿对审美客体做出判断并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完全是一种自主的、自由的选择。

幼儿的审美能力在3岁左右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他们具有了“接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表现出对优美物体的偏爱,产生了最初的美感体验”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来看,儿童对形态的感知,对色彩的偏爱,对音律的喜好,是对形式的“天然”把握,凸显出儿童对世界的感性把握方式。也就是说,审美能力是幼儿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审美经验的积淀在儿童身上的显现。当教师呈现一个艺术作品的时候,幼儿会将审美客体与自己的审美经验相联系,从不同方面感悟艺术作品形象的审美特征并进行选择。总之,这种选择不受客体的局限,也不受外来律令和成人艺术范畴的强迫,只取决于儿童自身生命的内在规定性和内在结构,换言之,只是按照儿童自己的审美直觉与审美兴趣去选择的,在选择审美对象的过程中,儿童凭着自己的生命冲动,充分地利用他们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尤其是他们自发的情感力量,当外在的形式结构与内在的情感模式达成同构时,儿童享受到得是一种审美的愉悦。

总之,幼儿对审美对象进行建构时,不仅出于对美的需要和快乐经验的需要去选择审美对象,还按照自己的审美直觉与兴趣去选择审美对象。

二、 审美欣赏中的“惊”

审美欣赏是一种情感活动,人们在美的欣赏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在感情上受到一定的感染和震动,并产生一种美的愉悦之情,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

“惊”指的是审美主体的反映。“惊”的客观基础在于艺术作品或其他审美对象本身的“奇”,就其本质来说,审美惊奇就是审美主体对于有着具体可感形式趋向于完整统一和谐的突发性对立和冲突的即时反映,是第二性的。它明显地表现出人的审美能力和多方面才能。这里所说的对立和冲突,不仅指惊奇的客体与客体体系其他项的对立和冲突,而且主要是指对主体习惯经验、接纳模式的抗拒。如幼儿对蒙克的《呐喊》这一视觉艺术文本的读解活动实录。

教师:让我们来看这一幅画。(出示蒙克的《呐喊》)

幼儿:啊!(幼儿用手捂住嘴巴,瞪大眼睛)

幼儿:让我不高兴。(幼儿皱起眉头)

幼儿:鬼!(幼儿身体向后缩)

在这个案例中,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惊奇,在惊奇中,平时最平常的事物都变成了最不平常的了。幼儿头脑中那些零碎的、片段的感受都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却又与艺术文本中的整体印象产生对立和冲突,使幼儿在接纳模式上发生改变。

惊奇是一种审美发现。在惊奇中,审美主体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而作为审美客体的艺术作品里却潜藏着一个未知的世界,它给幼儿自由想象的审美空间,为幼儿提供一个表达情感的场所,使幼儿处在发现的激动之中。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规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是惊奇带来了发现,使幼儿在对审美客体的直接关注和情感体验中,强化了自身的知觉能力、洞察能力和情感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宝宏.论人的需要[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崔学勤.发展幼儿的审美感知力[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李潇云.论审美惊奇的生成原因[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王丽.儿童的审美情感与儿童艺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 2003.

[6]孔起英.浅谈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J].幼儿教学研究.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