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设“海上浙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设“海上浙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展海洋经济是缓解我省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之一。2009年5月31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省政府作了关于我省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情况的报告。

现状:海洋经济实力增强

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677亿元,占全省GDP的12.47%(2005年为1077.7亿元,占全省GDP的8.06%);产业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宁波、舟山为中心,温台、杭嘉为两翼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从2005年的13.8∶38∶48.2调整为2008年的9∶42∶49。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沿海基础设施以及要素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港口航运业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47个,新增吞吐能力17395万吨。到2008年底,全省沿海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28个(不含洋山港区),港口通过能力5亿吨;全省运力总规模已达1291万载重吨,运力总量居全国各省市第3位。2008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5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中宁波―舟山港达5.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47万标准箱,居全国第4位。

临港工业快速发展

石化、钢铁、修造船、重型机械、电力、水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临港工业格局基本形成。宁波、乍浦两个临港石化专业园区初具规模,炼油、ABS、MDI、PX、PTA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2000万吨/年、80万吨/年、24万吨/年、65万吨/年、38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的产业链初步形成。

2008年全省海洋旅游总收入1544亿元,同比增长19%;渔业经济总产出1293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1029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3.7%和39.5%。

沿海基础设施日趋改善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洞头)半岛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三大对接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华能玉环电厂6号机组、台州电厂五期3号机组、乐清电厂1、2号机组等270万千瓦机组按计划建成投产,已建成110千伏及以上高压输变电线路1702公里,变电容量1424万千伏安。

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高

海洋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土地、水资源等要素支撑显著增强。至2008年底,全省用于临港工业、交通运输、渔业等海域确权面积累计达到123万亩;全省每年海涂围垦造地10万亩左右;每年直接利用海水120亿吨以上;涉海产业新增就业岗位180万个,对改善沿海地区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标: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优化

通过规划的引领和控制,加快要素集聚,优化产业布局。目前,以宁波航运、石化、钢铁、船舶,杭州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装备,舟山、温台船舶、生物制药,舟山、宁波海洋旅游,宁波、温台、嘉兴能源电力等优势产业为代表,一批重点海洋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

重大项目实施

推进和应用清洁生产工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创新资源使用方式和机制,对符合我省优先发展目录的重大项目,强化政策扶持。目前,三门核电一期已正式开工,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基本确定,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工程、中石油2000万吨炼油和120万吨乙烯工程、宁波临港钢铁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梅山保税港区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

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沿海及海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中,安排沿海及海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达3000多亿元。

科技兴海

突出构筑科技创新载体和攻克关键共性技术两大重点,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十一五”以来,省级以上海洋科技经费投入超过8亿元。为积聚海洋科研资源,成立了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建了中国水产科学院海洋贝类实验室,与大院名校、名牌企业共建的海洋科技创新载体达到32家。

海洋环境监测

全省沿海18个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成立运行,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全面开展近岸海域海水、生物、沉积物等海洋环境趋势性监测、重要海洋功能区(海水增养殖区、海洋自然保护区、排污口区及滨海旅游区)专项监测、重大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重大涉海工程监测评价、生态监控区与赤潮监控区监视(调查)监测等工作。

从源头治理污染

陆海联动治理海洋污染,围绕流域水环境、工业点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四大重点,加强监督监管,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和削减机制等,狠抓陆源污染整治,较大幅度地减少了陆源污染物排海,2007年、2008年两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同比分别削减4.89%和4.51%。

修复海洋生态

实施“310海洋环境修复工程”。近两年来,仅省级就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60多个海洋生态环境专项项目,已建立了温州西门岛、舟山嵊泗马鞍列岛、宁波渔山列岛、普陀中街山列岛等4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温州铜盘岛、台州大陈列岛两个省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成了7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增殖放流区,完成了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和管理评估。

相关链接:我省主要海洋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海岛。据2008年初步调查,我省海岛2869个,约占全国的40%,居全国首位;其中无居民海岛2625个,占全省海岛数的91%。从区域分布看,舟山是全国海岛数量最多、分布最密的海域,共有海岛1290个,其后依次为台州(603.5个)、宁波(537个)、温州(418.5个)和嘉兴(20个)。目前,我省已有300多个无居民海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

岸线。我省海岸线长达6696公里(包括大陆岸线1889公里,海岛岸线4807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常规条件下适宜开发的岸线资源761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06公里,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我省新一轮发展中最大的自然资源优势所在。从区域分布看,舟山、宁波分别占全省深水岸线资源的48.6%和28.5%。2008年底,全省已累计开发岸线280公里,占适宜开发总量的36.8%,其中深水岸线145公里。全省岸线资源开发中,公共码头泊位、货主码头、船舶工业和其他分别占18%、52.5%、24.1%、5.4%。目前,全省规划可供开发的岸线尚有481公里,但由于涉及腹地资源、航道锚地、区位交通以及抗风浪条件等,真正在经济上、技术上适宜开发的深水岸线资源并不多,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统筹规划。

滩涂。据2004年调查,我省滩涂资源面积为391万亩,其中适宜围垦造地的有262万亩。《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明确在2005―2020年全省规划围垦滩涂192.26万亩,空间分布上以宁波、温州、台州为主,分别占总量的31.56%、25.02%、24.67%。2005―2008年,全省已完成滩涂围垦40.71万亩,在围面积58.42万亩,两项合计占围垦规划总量的51.7%;目前,全省可供利用的滩涂资源潜力约为163万亩(包括列入围垦规划还未被开发的93.13万亩,适宜围垦但未被列入规划的70万亩)。由于三峡大坝建设导致输沙量减少,以及“截弯取直”等围垦方式对滩涂生成带来的影响,今后新增滩涂速度将大幅趋缓;在不考虑滩涂“自然生长”情况下,按目前年均10万亩的围垦速度,预计到2025年前后,全省适宜围垦的滩涂资源将基本用完。

渔业资源。我省近海渔场面积达22.27万平方公里,近岸浅海可供养殖海域面积约60万公顷;鱼类品种多、世代更新快、质量优,资源蕴藏量丰富,年总产量稳定在400多万吨(其中海洋捕捞300多万吨,海水养殖近100万吨),近海渔业资源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