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业育苗的技术与管理措施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善,我们应加大林业育苗工作的力度,提前5年下达造林计划,提前确定树种和苗木,并签订合同、提供一定育苗资金,由苗圃筹备种子、培育苗木、并由主管部门监督各方兑现合同,最终使我国林业育苗业继续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林业育苗的技术措施
1.除草剂。目前由于化学除草见效快、效果好,能有效的灭除杂草,可节约大量人工投入,在农业生产上使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林业行业的林木育苗和造林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除草剂不宜在高温、高湿或大风天气喷施。温度高有利于除草剂被杂草吸收,作用效果好。但不是气温越高越好,在使用草甘膦后连续高温导致树苗根茎部缢缩,皮层腐烂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气温过高,喷出的雾状液很快被蒸发,特别对一些易挥发的除草剂及见光分解的除草剂,会降低除草效果。②注意除草剂的使用期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定的时期,适于播前处理土壤的,就在播前使用;适于播后苗前的,就在播后苗前使用;适于茎叶处理的,要避开作物敏感期;明确所选药剂是土壤处理还是茎叶处理等。③防除多年生杂草,要适当加大用药量。④科学操作。喷洒除草剂时要认真操作、科学操作,行走速度均匀适当,喷雾器工作压力稳定适中,不漏喷不重喷,做到均匀一致。⑤喷施除草剂的喷雾器,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后,再装其它药物。
2.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系列是一类无公害、非激素的生理活性物质。它突破了国内外单纯从外界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外源激素的传统方式,是通过促进植物内源激素、内源多胺、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相关酶活性,显著影响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与代谢,从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及器官形态建成,提高苗木成活率,增加作物产量,增强植物抵御干旱等逆境的能力,明显改善产品质量。它的应用效果远远优于目前应用的植物激素及复合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且不需低温贮藏、无污染,直接溶于水,更具广谱性,使用时更简洁方便。GGR系列产品的问世,必将继化肥、微肥、激素与增产菌之后,为植物的繁殖和增产、增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对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产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营养繁殖是指利用乔灌木的营养器官(苗干、枝、根和芽等)的再生能力,繁殖成独立、完整新植株的方法。由营养繁殖所得到的苗木,称为营养繁殖苗。营养繁殖育苗能够稳定地保存优良品种及类型,获取最大遗传增益。经过营养繁殖的苗木可以提早开花结实,缩短培育周期,因此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经济林木的培育中日益重要。通过营养繁殖育苗可以进行高接换种,利用硒木的某些特性,增强林木的各种抗逆性和生长潜力,或使树冠高大、矮化。营养繁殖苗生长快,栽培初期生长也较为迅速,繁育技术简单易行,和播种育苗相比,省去了种子消毒、种子催芽等比较复杂的程序。我国现在对木材的需求十分紧张,培育大面积高产人工林的工作在林业生产中迫在眉睫。运用营养繁殖苗培育森林已成为更新造林的重要方式,这种林分成林后林相整齐,林分蓄积量高,林木品质一致,对于实施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加工利用相当有利。通过营养繁殖技术营造林木种子园,比有性繁殖技术早结实,多结实,种子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营养繁殖苗木技术在多年生果树栽培、绿化树树木的培育和经济树种的培育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林业育苗的管理措施
1.创新育苗管理机制。林业要发展,首先要调整所有制结构,采取合资、兼并、参股等形式,吸收国企、私企、个人、外资资本,改善资金紧张的状况,引进灵活机制,走向市场。要主动与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按市场机制运作,以适应苗木产业发展的新需要,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发展思路上,要积极创新,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合作组织,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在内部管理上,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在生产管理上,要全面落实生产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效益落实到地块和个人,把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苗木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产量、质量、效益挂钩。
2.抓好苗期管理工作。科学容器育苗技术的确定,为林业育苗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育苗过程的管理工作能更加有效的把育苗的技术应用于实践的工作中。首先,要做好苗木种子的处理、对土地进行整理和施肥、消毒及播种前期的准备工作,使得育苗前的保障工作做到实处。播种前,苗床要保持湿润,在出土率达到三分之一时,要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苗木出齐后要间苗,一般每方米500到600株壮苗,还要逐渐增加肥料量。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初期要多次适量洒水,保持培养基质湿润,速生期要掌握量多次少。越冬前浇水1次透水,出圃前要浇水1次。就间苗而言,每个容器内保留1株。对于在播种时漏播或出苗后死亡的一些容器,把一些出苗多的容器中将芽苗拔出,然后移栽到无苗的容器内,移栽比例占育苗总数的20%左右。除草要本着“除早,除好,除了”的原则,除草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拔除,以防松动苗根。除草时间不定,要求是保持容器内,苗床上和步道上无杂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这样才能起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当然,综合防治不单是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人工防治的结合,而是要根据实际病虫害的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一种或两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苗期的管理工作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因此要特别注意。
3.建立科学的苗木质量评价标准。苗木的质量评价指标,最为鲜明地反映了育苗理念。过去,人们仅仅根据苗高、地径、根系状况等形态指标评价苗木。所谓的“良种、壮苗”,就是苗大、地径粗、根系好。但是,同样也具备这些形态的,可能是一株未经幼化的老化苗木,或者是残根苗木。有3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的育苗观念同时也是苗木质量标准中始终被忽视,而在发达国家却是首要标准,即扦插苗是否经过充分的幼化处理,根系是否平衡,是否具备空气切根后形成的愈伤组织。这些标准有的没有办法从外观上判断。因此把以上三个方面作为重新审视苗木质量的标准将有效加强科学的判定及评价标准。
4.加强林业育苗机械化管理。面对苗圃作业季节性强、作业项目多、作业面积少、经营规模小、经济收入低的现实,如何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作业成本,使生产能力的提高超过机械本身的投资,即增加纯收入,则是当前育苗作业机械化水平的关键,为此提出如下措施:(1)政策倾斜苗圃是发展林业的基础,也是繁育苗木的重要基地,为此,国家在安排资金方面应像重视森林防火一样重视育苗机械化的投资,给予专项资金或补贴以及贴息贷款等举措;对育苗关键环节实行强制机械化;对育苗机械的生产工业给予材料上的补贴;鼓励营林工业企业批量生产、推广育苗机械。(2)应该结合目前具体情况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发挥基层苗圃自创、自制、自改的作用。一方面采用半机械化与机械化并举的办法,另一方面要整顿完善现有机具,并与苗圃现有动力搞好配套。通过提高苗圃作业机械化来增强苗圃的经济实力,促进育苗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