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高校人才流失现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一五”期间河北省高校人才流失现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十一五期间河北省高校人才流失中多为中青年骨干,性别相当,学历层次表现不一。人才流失既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还有个人原因。因此,应注重改善人才生存环境,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投入,搞好统计分析。

关键词:“十一五”期间;河北省高校;人才流失

中图分类号:F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3—0101—04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等院校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科学人才观不断深入人心。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河北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加之河北省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加大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全省高校人才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壮大和结构的优化,为提升高校的总体办学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绩固然可喜,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河北省高校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其中人才流失问题已经上升到高校的人才战略层次。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某五所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简称“五所高校”)中人才流失445人①,给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应引起重视。

一、人才流失状况

(一)人才流失多为中青年骨干,且数量呈增加趋势

统计显示,五所高校人才流失年龄结构为:1939—1949年出生的为78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17%;1950—1959年出生的为39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9%;1960—1969年出生的为94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21%;1970—1979年出生的为151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34%;1980—1985年出生的为83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19%。其中30—50岁是人才流失较多阶段。

(二)人才流失性别相当,学历层次表现不一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五所高校人才流失在性别方面差别不大,其中,男性为219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49%;女性为226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51%。在学历上表现出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占比较大,博士研究生次之。具体而言,硕士研究生有172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38%;大学本科生有173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38%;博士研究生有83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19%;专科生有16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4%;博士后有1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0.2%。

(三)学科差异较大,理学最为突出

在教育部规定的一级学科中,工学、理学人才流失最为严重,其次是文学、管理学和经济学,而法学、医学人才流动性较小。在五所高校具体表现为:工学有116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26%;经济学有36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8%;管理学有67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15%;理学有84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18%;文学有79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17%;教育学有27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6%;农学有25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6%;法学有6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1%;哲学有3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0.6%;医学有2人,占人才流失总数的0.4%。

(四)人才流失去向不一,校际间流动特征明显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五所高校人才流失去向中有165人属于高校间流动,占人才流失数量的37%;选择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有54人,占人才流失数量的12%;到公司工作的有13人,占人才流失数量的3%;出国有5人,占人才流失数量的1%;其他情况有208人,占人才流失数量的47%。

二、某五所高校人才流失主要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 人文环境。由于行政区划的变迁,河北省的一些大学几度迁址,致使河北省历史上一些名牌重点大学分布分散,有的还留在其他省市(如现在天津市的河北工业大学),影响了文化氛围的形成和积淀,使文化人才成长缺乏沃土。在中国校友会网与《21世纪人才报》的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河北省高校无一进入前50强。排名最前列的燕山大学排名为第90位,河北大学排名为第118位,河北工业大学排名为125名,河北师范大学排名148位。虽然这一排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河北省高校综合实力在全国的位次。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欲在事业上追求突破的高层次人才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人心思动。

2. 经济环境。河北省属于沿海省份,但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由于地缘关系,京津位于河北省境内,河北与京、津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差距十分明显。没有充分利用京津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河北省高层次人才在工资收入、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与发达省市的差距较大。在同等条件下,高层次人才向京、津等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省份的流动也就不足为怪。

3. 政策环境。近年来,河北省制定了一系列实施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出台了《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认真做好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智力引进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河北工作和为河北服务的暂行规定》《关于面向京津等地引进“一高两型”紧缺人才的实施办法》,成立了“河北省院士联谊会”,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河北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会,积极向海内外招聘留学人员,设立了外国专家“燕赵友谊奖”,建设了石家庄博士专家楼、院士园区、廊坊大学城等。但这些政策的配套、衔接、具体落实相比其他省市缺乏明显优势,人才管理体制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活力不足。

4. 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深入人心。一方面,高校之间为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和扩硕争博,人才争夺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企业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也把目光投向高校,他们不惜提供优越条件和优厚待遇。这对高校教师而言,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在比较收益下,人才往往会离开自己现有的单位到自己能更好发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