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方剑乔运用针灸分型治疗颈椎病经验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方剑乔运用针灸分型治疗颈椎病经验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颈椎病 临床经验 方剑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由于电脑、电视的普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轻化程度增加。颈椎病一般可分为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交感型等,除交感型外,其它四型均为临床多见,有时混合出现。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疗法,治疗各类颈椎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但总体而言,目前针灸临床对不同分型的颈椎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尚未引起十分的重视。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剑乔教授在长期的临证中,已基本确立了对颈椎病不同分型的针灸治疗方案。笔者根据跟师临证体会,现就方师运用针灸治疗颈型、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颈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颈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方师认为此型以颈部症状为主,一般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情加重。由于此型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也是针灸治疗效果最快最好的一型。

因为此型颈椎病的病变部位在局部软组织,因此方师治疗此型颈椎病基本选用局部穴位,一般为颈部夹脊穴和颈百劳(经外奇穴)。根据颈项部肌群紧张和疼痛情况,选用不同节段的颈部夹脊穴,选穴比正常夹脊穴位置旁开0.5寸左右,采用1.5寸毫针刺入,深度0.8~1寸,留针20~30分钟。双侧颈百劳穴采用2寸毫针刺入,深度1~1.2寸,并加用温针灸1~2。针灸毕,一般在颈背部加拔火罐2~4只,轻症以充血为度,重症可拔成瘀血罐。因为颈椎病变主要影响局部肌肉组织的痉挛缺血,所以方师认为应以局部穴位加温灸为主要的针灸方法,加拔火罐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此类颈椎病一般起病相对较短,又多见于年轻人群,因此针灸治疗一般起效快、疗效明显。治疗过程或治疗结束后,患者可自行结合手掌心反复摩擦颈项部肌肉,达到提高和巩固疗效的目的。对于存在颈椎生理弧度变直甚至反弓的此类颈椎病患者,可嘱患者经常作颈部后伸活动,以尽量放松颈项部肌肉,防止反复发作。

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除表现有颈肩痛外,还经常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及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等症。一般系钩椎关节侧方增生,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方师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可能是大脑缺血出现的前庭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可引起血管性头痛,同时由于椎动脉分支枕动脉支配枕大神经,椎动脉痉挛缺血引起枕大神经缺血时,可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的头痛症状。耳鸣耳聋是颈椎解剖位置改变,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内听动脉血流减少,所引起的迷路症状。

因此,方师认为由于此型颈椎病的病变部位往往在颈椎上段,主要的原发病灶是椎―基底动脉和枕大神经,故选穴一般应是后枕部和颈部上段穴位。具体方法是:以枕下7个穴位点(风府、双侧天柱、双侧风池、双侧乳突)为基础,结合上段颈部夹脊穴,再根据临床表现加用穴位。如头晕明显加百会,头痛明显加枕上正中线、太阳,耳鸣明显加听宫、翳风,视物不清明显加枕上旁线。其中百会穴针刺方向沿督脉由后向前,得气后一般施予抽气手法(即轻插重提),以升提气血。风府、天柱、风池、乳突以及太阳穴可采用中等偏强刺激,颈夹脊穴、听宫、翳风等采用中等刺激,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可采用抽气法。针灸治疗此型颈椎病的留针时间一般不宜太长,以20分钟左右为好;但对于头痛患者,可延长至30~45分钟。运用百会穴治疗头晕可采用长留针,一般以1~4小时为度。

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除表现有颈肩痛外,还经常出现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甚至肢冷,上肢发沉、无力等症状。一般系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出现颈丛或臂丛神经根症状。方师认为,目前针灸临床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患者较多,但不少针灸医生不太注重病人出现手臂或手指麻痛是哪一段或哪几段神经根出现问题颈椎,其实应该正确诊断神经根受压迫的位置,从而有助于针灸选穴。

因为此型颈椎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下段颈椎,所以选穴的基本原则是下段颈部夹脊穴为基础,因一般影响至肩背和上肢,故结合肩井和项根穴(经外奇穴)。在此基础上,根据病变位置及相应的放射部位,增加邻近或远道穴位。如颈椎4~5间隙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5神经根,病人常常感到疼痛经肩顶部,肩胛骨内缘上部、肩部,放射至上臂外侧,可加臂、曲池;颈椎5~6间隙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6神经根,病人除颈部、肩胛骨内缘、肩部、前胸部及前臂桡侧疼痛、麻木外,还可放射到上臂外侧、前臂桡侧以及拇指和食指,可加肩、曲池、合谷;颈椎6~7间隙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7神经根,病人感疼痛沿颈肩上臂放射至前臂背侧、食指及中指,可加肩、曲池、外关;颈椎7与胸椎1间隙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颈8神经根,病人疼痛在颈部、肩部、肩胛骨内下缘,并常沿上臂内侧和前臂尺侧放射至无名指和小指,可加肩前、天井、后溪。

对此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方师推崇电针法。根据神经根受压迫位置和上肢麻痛部位,选用一侧颈部相应夹脊加项根穴,和上肢一对穴位进行电针刺激,刺激参数为:疏波(2Hz),强度5±2mA,时间20min。方师认为,此型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恢复相应颈椎节段脊神经的兴奋性,故除局部夹脊穴外(可适当结合温针疗法),应选用相应的远道穴位,并运用低频电针进行刺激,根据低频电针短时间激活神经兴奋性和长时程抑制神经兴奋性的特点,电针刺激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

4 典型病例

耿某,女,65岁,退休教师。2008年9月12日初诊。自诉近1年来渐感颈项疼痛,时有头晕和头痛。现时头晕时作时止,尤以转颈时为甚,经常在起床后头晕头痛感觉明显,头痛部位以后枕部为主,看电脑或电视1小时左右后颈项部渐感不适,无上肢和肩背疼痛和麻木表现。曾相继服用丹参片、尼莫地平片等而未见明显效果。否认既往有头晕和高血压、低血压病史。检查:颈上段肌群强硬,颈3、4棘突有轻度压痛,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眩晕感,坐侧压头实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阴性。放射学检查(CR)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环枢关节左右不对称,第三、四、五颈椎增生明显,左斜位片示第四、五椎间孔变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加快,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变慢。诊断为颈椎病(椎动脉型)。方师施予针灸治疗,选用百会、风府和双侧天柱、风池、乳突、颈3、4夹脊、新设,百会穴沿督脉经方向由后向前针刺,意取迎随补泻中的补法之目的,以醒脑开窍、升提阳气,其他穴位采用毫针直刺0.8~1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法操作15秒。诸穴均留针20分钟后起针。隔日治疗。

隔日二诊时,患者主诉头痛有明显改善,头晕有一定改善。在首诊治疗的基础上,百会穴采用长留针,瞩患者在留针4小时后自行拔针。三诊时,头晕也有很明显的改善,在过去2天仅出现过1次短暂的头晕,头痛基本控制。方师按此法继续给予患者治疗3次。针毕,患者除颈部时有轻微疼痛外,无任何不适而停止治疗。约5个月后,此患者陪其好友因患颈椎病而前来就医,得悉其近半年来无头痛头晕发作。

收稿日期 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