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滨南稠油郑364块热采驱油方式优化实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滨南稠油郑364块热采驱油方式优化实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基于稠油油藏的基本地质参数,建立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热水驱的油藏筛选标准,利用该标准对郑364块转热水驱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实验研究了单纯热水驱、单纯蒸汽驱及热水添加自扩散化学体系驱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郑364块热水驱的驱油效率为55.36%,热水添加自扩散体系的驱油效率达到63.78%,蒸汽驱的驱油效率达到71.83%,蒸汽驱比热水中添加自扩散化学体系仅高出8.07%;郑364块可实施热水添加化学体系的驱油方式而代替高成本的蒸汽驱开发方式。

关键词:稠油油藏 热水驱 筛选方法 开发方式 实验研究

滨南油田郑364块稠油油藏由于油层薄、非均质程度高、原油粘度高等原因,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开发的成本高,而且具有较大的风险性[1,2]。该油藏蒸汽吞吐轮次普遍高于8个周期,随着采出程度增加,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降低,蒸汽吞吐的加热半径扩大的程度有限。因此,郑364块蒸汽吞吐的效果逐渐变差,部分单元日产油水平和油汽比已降至经济极限,急需转换开发方式[3-5]。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后转热水驱同样对油藏继续续热,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地层中的残余热,增大纵向波及系数,提高稠油油藏的最终开发效果[6-8]。本文针对郑364块稠油油藏,分析了该油藏蒸汽吞吐后转热水驱的可行性,并对该油藏的开发方式进行了优化

一、油藏筛选与分析

根据文献[9]所提出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热水驱的筛选标准,建立不同有效厚度与渗透率组合时蒸汽吞吐转热水驱的极限剩余油可动储量丰度图版,形成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热水驱的地质筛选标准图版,如图1所示。当该油藏的有效厚度和渗透率对应值点位于筛选临界线左侧时,该油藏蒸汽吞吐后不适合转热水驱;当有效厚度和渗透率组合位于临界线右侧,同时剩余油可动储量丰度高于临界剩余油可动储量丰度时,适合于转热水驱,否则不适合于转热水驱。

二、实验装置及流程

1、实验步骤

三、实验结果分析

为不同驱替方式的单位时间产油量及含水率变化曲线对比图。

为不同驱油方式的驱油效率及剩余油饱和的对比图。由图可知,随着注入热水体积的增加,驱油效率先是大幅度增加而后逐渐变得平稳,至注入1.72PV时基本稳定,至5.18PV时,瞬时含水率达到98%,实验终止,此时对应的驱油效率为55.36%。采用120℃热水添加600ppm自扩散体系时,随着注入热水体积的增加,驱油效率先是大幅度增加而后逐渐变得平稳,至注入2.03PV时基本稳定,至4.82PV时,瞬时含水率超过98%,对应的驱油效率为63.76%,比热水驱高出8.4%。可见,热水中添加一定量的自扩散体系可以大幅度的改善热水的驱油效果。采用300℃蒸汽驱时,随着注入蒸汽体积的增加,驱油效率先是大幅度增加而后逐渐变得平稳,至注入2.33PV时基本稳定,至5.15PV时,瞬时含水率超过98%,此时对应的驱油效率为71.83%,比热水驱高出16.47%。将单纯热水驱、热水添加自扩散体系驱及单纯蒸汽驱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见表3。由结果可知,热水驱的最终驱油效率为55.36%,残余油饱和度为38.76%;热水中添加自扩散体系后的最终驱油效率达到63.78%,残余油饱和度为30.62%;而实施蒸汽驱的最终驱油效率达到71.83%,残余油饱和度为24.57%,蒸汽驱比热水中添加自扩散化学体系的驱油效率仅高出8.07%。因此,对于郑364块稠油油藏的开发而言,若采用蒸汽驱,其开发成本高,对油田设备要求苛刻;若实施热水添加化学剂的驱替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开发效果,并能够大量节约成本。

四、结论

(1)根据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后的渗透率、有效厚度及剩余油储量丰度建立普通稠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热水驱的地质参数筛选图版,利用该图版可筛选适合转热水驱的稠油区块。经分析,郑364块S14-5层稠油油藏符合蒸汽吞吐后转热水驱的筛选标准。

(2)针对郑364块郑36-7X9井的脱气原油而言,120℃热水驱的最终驱油效率为55.36%, 120℃热水中添加自扩散体系后的最终驱油效率达到63.78%, 300℃蒸汽驱的最终驱油效率达到71.83%,蒸汽驱比热水中添加自扩散化学体系的驱油效率仅高出8.07%。郑364块稠油油藏实施热水添加的化学体系的驱油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热水驱的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先杰,汤达祯,樊中海,等.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开发技术试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4,25(2):74-79.

[2] 张红玲,刘慧卿,王晗,等.蒸汽吞吐汽窜调剖参数优化设计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2):105-108.

[3] 蒲海洋,何中,任湘. 油层纵向渗透率非均质性对蒸汽驱开采效果的影响[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23(6):50-53.

[4] 杨春梅,陆大卫,张方礼.蒸汽吞吐后期近井地带储层的变化及其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J].石油学报,2005.26(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