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邓朴方、张为民纵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邓朴方、张为民纵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香港文汇报记者:请问邓主席,我刚才看到材料,这次调查得出的残疾人人数比1987年的第一次调查人数有比较大的增长,您能说明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邓朴方:这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人数比1987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是很引人注目的。这次是8296万,1987年的标准时间也是4月1日零时,当时调查的人数是5164万,总的增加量是3132万。初步分析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1987年时,我国人口不到11亿,大概10亿多,现在已经到达了13亿,如果按照当时的残疾比例4.9%算下来,19年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因素应该是1252万人,如果比例不变,就是人口增长的因素,也会增长1252万人。二是中国人口的老龄化。2005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是11%,比1987年增加2.5个百分点。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增加了2365万,占到总的增加人数的75.5%,这是最大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残疾标准的修订、测试的手段、社会环境的变化因素等等。

新京报记者:请问邓主席,这次调查的结论是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残疾人比例大概是多少?您刚才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基于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有哪些针对残疾人的政策建议?另外,随着现在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多,这次抽样调查也调查了致残的原因,请问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在致残原因中占多大的比例?经常在北京街头的天桥和地下通道会遇到一些残疾人乞丐,给人一种他们被忽视的感觉,我国政府针对这些残疾人有没有一些救助的措施?

邓朴方:你一下子提了4个问题,我只能简单地回答你。80年代初期,联合国做过有关残疾人数量的世界剖面调查,联合国提供的数据是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现在许多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一般的说法,都说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10%,都援用这个数字。但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状况不同,所提供的残疾人数据差别是非常大的。如香港的残疾人占到人口总数的7%,印尼占3%,一些发达国家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而且随着这几年的调查和他们设立的一些福利政策,比例还是在升高的。比如英国,1987年是7.1%,1994年是15%,2002年是18%;美国1991年是12%,2001年是18%;澳大利亚1976年是4.8%,1993年是18%;但也有的非洲国家,他们的残疾人只占1%。我们国家的数字6.34%,是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比例。从工作的经验上来说,工伤事故、交通事故、体育运动伤等等所造成的残疾肯定是在增加的。发给大家的材料中提到,肢体残疾大幅度上升,从这样一个现象来看,这些因素肯定是造成残疾增加的因素。但是,我现在还不能确切地给你一个数字,哪种因素增加了多少,因为我们还没有算出来。我们还要经过将近一年或者是不到一年时间的详细计算,才能拿出详细的数据,那时我们才能够提出一个关于残疾人工作改进的综合政策建议。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这次进行的抽样调查的结果,不只是对残疾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对国家总的政策也会提供数据的支持。

中国社会报记者:邓主席您好,刚才您在讲话中谈到中国进入老龄化是这次残疾人口增多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我想请问,我们国家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和残联在这方面有没有粗略的措施来应对?第二个问题,刚才您说了一系列的像发达国家和非洲不发达国家残疾人数量的比例,请问残疾人的比例跟经济状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邓朴方:关于老龄化的统计是非常突出的,这方面国家统计局最了解情况,请张为民副局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张为民: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残疾人的比例和经济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应该说确实有关系,但是现在还很难讲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数量的关系,因为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残疾人口的比例来看,一般来讲,经济发达或者说社会经济都比较发达的国家,残疾人的比例相对来说要高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相对来说残疾人的比例要低一些。

张为民:为什么会导致这样一种现象呢?还是要从导致残疾的原因来看。从致残方面来讲,有的叫先天性的、医源性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后天性的、后发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多,面临致残的风险也在增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残疾人口的比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肯定是有关系的。

张为民:关于第一个问题,刚才邓朴方主席所谈到的,这次中国残疾人总量增加、比例上升,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口的老龄化所导致的,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刚才邓主席已经介绍过,在保持残疾人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仅仅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残疾人的数量也会增加。但是中国在这十几年中,不仅仅是人口总量的增加,更大的变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可以讲,残疾人口的老龄化或者说老年人口所面临的残疾的风险增大,这样一个现象应该说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张为民: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积极地应对。比如说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来保障对老年残疾人的照料、扶助、康复等等一系列措施,我想还是要在进一步详细的汇总资料出来之后,政府会制定出一系列非常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郭卫民:我请教了一下邓朴方主席,发达国家残疾人人数比例比较高,还有一个原因,这些国家社会保障能力比较强,所以他们制定的标准也不一样,门槛或者说残疾人的范围门槛更低一些。

邓朴方:各国在制定自己残疾人标准的过程中,跟社会保障政策有关系,如果有更多的能力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障,比如说保险、政府予以的照顾,覆盖面比较大。我们现在调查的残疾类别,西方很多都没有,比如说发达国家把糖尿病算进来,这次中国没有算进来;还有很多脏器移植,就是心脏不好到一定程度;甚至有些国家还提出来,过度肥胖也算残疾,当然比例就越来越高。当然,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比我们更严重,这也是事实,但是比例差别这么大,主要是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保障能力及残疾人标准认定的问题。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请问邓主席,残疾人的增加,特别是老年残疾人的增加会对中国的医疗和社保体系带来什么样的压力?中国每年投资多少钱来帮助残疾人?对这个数目您认为应该增加多少?

邓朴方:我想,残疾人比例的增加、残疾人总数的增加,这个现象既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社会前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样一下子增加3000多万残疾人,包括他们的家庭,总数要接近3亿人口,为残疾人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我们国家对残疾人工作一直是非常支持和重视的,我认为今后更应该呼吁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务,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基本认识应该普及到每个人的心中。人道主义更应该深入到中国的人心当中,要更加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劳动,尊重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邓朴方:政府是不是应当作出更大的投入?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我相信通过这次抽样调查,我们一定会取得社会各界及政府对残疾人加大投入的支持,增加对残疾人事务的理解和支持,制定真正切实的措施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在座的都是有影响力的记者,希望大家也帮助我们呼吁一下。

新华社记者:这次调查掌握的主要数据和1987年相比,能否反映出我国残疾人的状况有些什么样的变化?除了进步以外,有没有值得我们担心的问题?

邓朴方:回答这个问题稍微有点难度,因为所有数据的计算还没有完成,所以我不能给你一个定量的回答,我只能给你一个概念性的回答。一般来说,残疾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国家太穷,贫穷、饥饿或者应对灾害和地方病的能力低等所产生的残疾。另外一种是国家富裕,富裕产生的残疾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比如说工伤、交通、体育、社会压力大、药物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说还有一些国家有吸毒的情况等等。这次整个看来,我们调查发现,因为贫穷所产生残疾的数量在减少,而走向城市化过程中导致残疾的因素在增加,城市化、工业化的因素在增加。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是在进步、在发展,但是也提醒做残疾人工作的人要怎么应对这种发展和变化,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中国网整理,本刊略作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