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泛积累 下笔有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泛积累 下笔有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借用在学生作文这一事体中,很能说明问题。只有满腹经纶,才可能一挥而就。所以,只有大量而广泛积累好的材料,增加自身“营养”,才能在作文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因此,要搞好作文教学,首先应指导学生做好“厚积”的工作,只有广泛吸收,才谈得上运用。蚕不吃桑叶难以吐丝,蜜蜂不采花蜜难以酿蜜。同样,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材料搜集和深切体验,又如何能够写出漂亮的文章呢?

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过好积累和收集材料这一关,帮助他们练就写作入门的硬功夫,如此作文教学才可能有改观的机会。

现实生活是写作的“大观园”,“生活是花,务实是根,如果要欣赏花的美丽,必须加强根的牢固。”(爱默生)脱离生活写作,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作文这棵苗就难以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作文这潭水也无法变成汹涌澎湃的大海。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用生活新鲜的营养去浇灌作文这棵急待成长的树苗吧,在生活积累上努力下功夫吧,这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根本途径。

指导学生积累材料要突出“多多益善”,因为“多”是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所谓“积之愈厚,发之愈佳”,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量的比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想拿出一杯水,选预备一桶水,则能临危不乱,游刃有余,得心而应手,茅盾形象地将积累材料要像“奸商”,囤积货物,不厌其多,只有多,才便于比较,才便于筛选,才容易生发,才能够左右逢源,所谓“厚积言有物”,要做到多,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街上每个人”,切入体验,勤于阅读,经常进“货”,补充仓库,天长地久就会成为一个材料“富翁。”积累材料的途径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三条:①留心观察事物。②切身体验生活。③勤于阅读佳作。

一、留心观察事物

心理学家说:观察是对认知对象自觉的有目的的感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空气,水分对于儿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科学证明,人通过五官从外部世界接受的信息量85%通过眼睛看到,这就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可见,观察是获得写作材料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学生学得知识的基础,获取材料的源泉,没有观察就会掐断写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多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开阔其视野,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的习惯和能力。

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获取材料要做到事无“拒”细,否则,大而化之,掉以轻心,在写作过程中,常会因为材料笼统而卡壳,为细节左右,以致抓耳挠腮,张冠李戴,信口胡谄,闹出笑话。如果在写作中出现这种情况,不要硬写下去,而是必须去重新观察,直到看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精品,否则,狗头上长了一只长长的雉鸡尾,风马牛不相及,写出的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毫无价值。在一次作文课上,一位老师问学生:“两头牛抵架的时候,尾巴是一定翘得老高对吗?”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费那样大的劲,肯定翘得老高。”老师笑了,说:“牛在抵架时,尾巴是夹在两腿之间的。”显然,粗枝大叶地扫描,走马观花地掠影,向壁心造地悬想,都无助于把写作引向成功。这位老师之所以高明,首先在于他没有孤立静止地向学生宣讲观察重要的空洞教条,而是结合现实,使学生明白不细致观察的弊端。这样才能逐步地培养他们精细观察、准确捕捉、逼真再现的观察品格和写作能力。

二、切身体验生活

体验就是用身心去揣摩、感受事物,它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能动的透视、挖掘和提取。生活在同一学校的不同学生,尽管生活环境、条件、活动内容相同,但写身边的事情,写眼中的事物,有的同学写得洋洋大观、栩栩如生,有的则空洞无物。为什么会“眼前有景道不得”呢?原因是不善于体验。一方面,由于缺乏体验,感受肤浅,无法透视事物背后深刻内涵,难以领悟生活真谛,无法激起写作“意兴”,形不成内在冲动。总觉得生活平庸,无甚可写。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体验,客观的见闻不能经过心灵的消化,无法在经验系统中找出位置,不能使客观事物向心灵转化,使材料在心灵中“到位”,不能形成有效的材料积淀。

要想深入体验,必须修炼“内功”,学会将客观向主观的转化、融汇。一要焐,即文火慢功的细细烘烤,不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理解较感觉要难得多。二要多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认识的感受性就越敏感”。亦如王安石所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鱼虫,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可见要想有得,须“求思之深。”作文本身就是表现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自身的思想感情,若不指导学生修炼“思想”、“体验”,如何能使学生“往往有得”呢?所以要让学生多观察更要多体验多思考。培根说过,“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就能迎来一线晨曦,见到万顷光明”。“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要想让学生突破“无甚可写”的境界,必须要思索,以争取获得“万顷光明”。

三、勤于阅读佳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产生的作用之大。古今中外的书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读的文章多了,潜移默化,很自然的就能体会到文章的妙处,学会作者的潜词造句,写作技巧,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做好阅览笔记,摘抄精彩词句,鼓励做的好的同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而且,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要求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得有效的信息,这也是我们获取丰富材料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一个人经历,阅历有限,不可能事事都亲历亲见亲闻,阅读就可以弥补人受活动范围限制的缺陷。它可以帮助我们间接地获取同样丰富的客观材料。广泛阅读能开拓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阅读时注意“于切要处用心力”,潜心思考,深入理解,将阅读和体验结合起来,书本知识照样可以逐步转化为自己笔下的写作材料。如此,广大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倡导学生大量阅读,但考虑实效起见,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读,即非独追求数量,更要强调一个熟字,不熟则难以提取使用,要避免那种贪图数量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浏览,而是应“研读”,看透其中的门道,所以朱熹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其次,重复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同时期的阅读,由于生活经历不同,体验和理解会相应不同,往往对同一材料阅读会取得更多更新鲜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强化记忆的一种必要手段,它能使记忆更深刻,使用更熟练。古人强调“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确是经验之谈。所以要积累,一定要在熟上下功夫,唯其如此才能深、透;才能让精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左右逢源;才能呼之欲出,不召自来;才能推陈出新,渐入佳境;才能真正做到“我口写我心”,空灵倜傥,挥洒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