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华礼:行走在背离潮流的路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的生活轨迹与大多数人背道而行。自2001年放弃工作参与环保至今,他已经连续多年过着没有工资的日子,仅靠打零工、写稿子及他人的资助维持生活,而且还要经常面对着他人的不解与疑惑,然而在环保工作上,他却始终满怀激情,不断开拓进取。因为在他看来,“做环保就如同一条射线,有起点,没终点。”他就是东莞市民间环保团体“绿色珠江”环保促进中心的创始人王华礼。
结缘可可西里,环保志更坚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它南临昆仑山脉,蔓延在青海与境内,因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被称为“生命的”。然而这个,却让我们见识到了王华礼对于环保的义无反顾与一往情深。
2001年,刚大学毕业的王华礼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执行经理,收入不错,生活平稳。不过,怀着对环保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态破坏的忧虑之心,王华礼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为环境保护奉献一份力量。早在大学期间,王华礼就已经开始参与环保工作,虽然那时做的只是派发环保宣传单、为环保组织捐款之类的小事情,但是环保的理念却早已在他的内心深深扎根。
同样在2001年,王华礼在网上看到索南达杰保护站(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长期关注着可可西里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他意识到,这一次自己非去不可。虽然此时志愿者名额已招满,亲友更是极力劝阻,但王华礼还是毅然辞去了工作,自掏腰包,坐上了前往可可西里的火车。
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作为“局外人”的王华礼格外卖力。当时,保护站要挖一个大坑,填埋垃圾,没有人愿意做这件事,因为缺氧,说话声音大了点都会接不上气,更不要说在一片冻土上挖坑了。可王华礼却豁了出去,带头干了起来。在缺氧的环境里,他体力严重透支,到了晚上,剧烈的高原反应折磨着他,让他头疼欲裂,彻夜难眠。为了不影响同屋的人,他干脆跑到户外在清冷的高原星空下熬过整夜。太阳出来后,头没那么痛了,再继续挖坑。就这样,王华礼以十足的热情投入到志愿工作中,并逐渐被志愿者们所接受,开始进行野生动物调查、做青藏线上的宣传、维护保护站的运转、接待游客……
2002年春节前夕,保护站没钱维持冬天的巨大消耗,打算降下旗帜,暂时中断工作。考虑到保护站的野生动物调查等工作应该是持续的,此时正在家休假的王华礼又冒着严寒回到可可西里,虽然保护站的创始人杨欣一再跟他强调其中的利害关系与危险程度,但这却始终没有动摇王华礼的决心。最终,在可可西里天寒地冻、艰苦的环境中,王华礼独自驻守了3个月,度过了平生第一个一个人的春节。这些经历,都使得王华礼在环保路上的步伐更加坚定。
创办“绿色珠江”,传播环保理念
2002年,王华礼被邀请和深圳志愿者一起开展一系列藏羚羊保护宣传活动。此时,在可可西里相识的一位东莞商人赞助了他们一间办公室,从此他将目光转向东莞这个世界制造业名城。
2003年5月,王华礼与另一名深圳的环保志愿者共同成立了“绿色珠江”。此时,王华礼发现目前社会上,社区、学校都已经开展相应的环保宣传及培训,但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却是一个空白点。因此“绿色珠江”成立初期的目标便是对企业开展环保培训,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于是,王华礼转变了做环保宣传工作的思路,寄希望于从民众中唤起环保意识,“我爱东莞”活动就这样应运而生。
2008年,随着国家限塑令的日渐临近,王华礼等人策划了“我爱东莞”布袋租赁环保行动,希望扩大环保的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加大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加入到垃圾减量的行动中来。其实,早在2006年,王华礼就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宣传活动,当时他带领工作人员在社区中摆放了大量包括垃圾分类、垃圾现状、电子垃圾危害、森林的保护、气候影响和如何开始行动等内容在内的展板,同时还购买了环保铅笔、本子,制作了环保的T恤、布袋,用“社区废物换布袋”的标题吸引居民参加,引起大家对环境问题、垃圾问题的关注。
2007年,活动持续开展;2008年“我爱东莞”,则把这项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一年的活动得到东莞市环保局捐赠的2万个布袋子,另有企业又捐赠了10万个布袋子,活动还让华润超市等14家百货商场与他们确认了合作协议,更让王华礼有成就感的是,“我爱东莞”招募到588名环保义工,这意味环保意识已渐入人心,他们的用心并没有白费。
另一件让王华礼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东莞有家大型的制衣企业,自2006年便开始主动联系“绿色珠江”进厂开展环保宣传。2009年的时候,该企业因为污水处理厂扩建时,超标排放被政府通报,并被登上了中国水污染地图。王华礼等人得知之后,建议企业主动进行整改,并且主动申请消除中国水污染地图上的不良记录。最终,该建议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企业老板主动联系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并按照要求一步步努力完成了相关程序,最终经过数月的审核,将其不良记录从中国水污染地图上抹去。过往很多企业请求消除影响往往是因为媒体压力,或者供应链压力。“绿色珠江”在整个活动中,是透过建议让企业面对自己过往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过。
“绿色珠江”见证了该企业从无到有的环保历程,2011年,这家企业更成为东莞优秀的绿色企业。这和“绿色珠江”的引导和努力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也使王华礼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风雨无阻环保路
在东莞城南某小区的一套简陋两居室里,若不是墙上挂着的横幅写明,很多人都想象不到这里就是“绿色珠江”的办公场所。
在这个办公室的客厅里,摆着3张陈旧的办公桌,其中两张桌子上堆满了环保宣传册、倡议书等文件,另外一张是王华礼的办公桌,上面摆放着一台电话、一部手机、一台电脑,长期以来,他是这里唯一的工作人员。办公桌旁边的小茶几上摆着一台电磁炉以及几捆挂面和几层蒸屉,这就是王华礼的厨房兼餐厅。王华礼说自己是素食主义者,所以吃饭对于他而言很简单,“一捆挂面可以吃几天,偶尔自己蒸馒头吃换换口味。”可以想象,从事环保工作的这十来年间,王华礼日子过的并不“滋润”。
问起家人是否理解他的工作,王华礼笑笑说,“家人和女友对我的选择可以说是‘时而支持,时而抱怨’。一方面,他们觉得我做的这些事情很有意义;另一方面,看到我做了这么多年,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又免不了抱怨。”“不过,做环保就是这样,是一条射线,有起点,没终点。这条路,还是必须走下去。”说这话时,他眼里透着一股坚定。
如今,“绿色珠江”的活动已经延伸到了深圳,王华礼在深圳也更进一步践行了他的环保理念,除了举办宣传活动外,他也开始关注对环保人士的培养。据王华礼说,不久前他正在深圳筹备开展对低碳环保人才的培养工作,希望能够培养一批青少年通过环保增进智慧,活出精彩的人生。这个项目受到了深圳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在面向深圳的初中生开展。
问起对未来的设想,王华礼说,希望通过展览、讲座、演出等方式将环保推向校园和社区,至少要帮助100个家庭实践低碳的生活方式。用他的话说,“这将会是一次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