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与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与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本文从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环境支撑视角,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对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普遍增强、梯级分明、各区域竞争优势和竞争弱势明显。建议旅游发展滞后地区采取政府主导战略、旅游发展领先地区采取市场化战略、旅游竞争优势和竞争弱势明显地区采取比较优势战略。

关键词:区域 旅游竞争力 评价

竞争力评价是旅游研究的热点。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WEF)《旅游竞争力报告》,我国在139个国家或实体中排名第39位,达到全球竞争力的中等水平。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不仅是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实力稳步增长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结果。明确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不仅是旅游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区域发展的需要。

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本文选取旅游资源竞争力、产业发展竞争力、环境支撑竞争力3个一级指标,下设 X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X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X3国家AA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量、X4旅游社数量、X5旅游业从业人数、X6旅游院校学生数、X7旅游总收入增长率、X8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率、X9旅游外汇收入、X10入境旅游人数、X11旅游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X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14森林覆盖率、X15客运总量、X16旅客周转量16个二级指标。文中数据X1取自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X7由2006-2010年《中国旅游年鉴》中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其他数据从2006-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获得。最后,选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对全国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06-2010年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

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区域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与各子系统评价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一)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横向比较可知,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梯级分明,东部较强、西部较弱、东北与中部居中。东部的广东、浙江、江苏、北京、山东等地旅游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北京在2008年国际奥运会、上海在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带动下旅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竞争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现。我国东部地区的广东省旅游竞争力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但青海、宁夏、、甘肃、新疆等西部欠发达省份的旅游竞争力较弱,始终居全国末八位。东北的辽宁省旅游竞争力明显增强,正在向东部先进旅游地区靠近。

按时间序列纵向比较可知,2008年的全国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及全球经济危机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制约着各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但在北京奥运会的拉动下,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降幅较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和2010年我国四大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仍有小幅下降,但2010年已有20个省的旅游竞争力恢复到2006年的发展水平。在国际、国内突发事件频发的环境下,在全球努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经济回升的格局下,我国区域旅游业能够经受非常态的因素影响,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足以证明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普遍增强,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内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实力。

(二)各子系统的评价结果分析

将2010年与2006年区域旅游竞争力各子系统比较后可知,有21个省的位次前移或保持不变,约占总数的70%;产业发展竞争力子系统中,有18个省的位次前移或保持不变,约占总数的60%;环境支撑竞争力子系统中,有21个省的位次前移或保持不变,约占总数的60%。这表明,我国有三分之二的省份其旅游竞争力正在提升,也昭示出我国四大区域旅游竞争力整体增强的发展态势。

引用WEF的研究方法,各子系统的位次如高于综合排名,该指标则为“竞争优势”,反之,则之为“竞争弱势”,经比较可知,各区域有明显的旅游竞争优势和竞争弱势。资源竞争优势突出的是中部的河南、安徽、湖南、山西和西部的四川、广西、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产业发展竞争优势较强的是东部的广东、北京、上海、海南和西部的云南;竞争弱势明显的有山西、安徽、江西、河南及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环境支撑竞争弱势明显的是上海、河南、山西。这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的旅游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2006-2010年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时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普遍增强,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区域旅游竞争力梯级分明,呈现出东部较强、西部较弱、东北与中部居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区域竞争优势和竞争弱势明显。

(二)启示

研究区域旅游竞争力的价值不仅在于测试各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其关键是要发扬旅游竞争优势,并将竞争劣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将区域旅游隐性的发展潜力挖掘并释放为显性的旅游发展实力。因此,正确分析区域旅游竞争优势及竞争弱势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战略选择的基础。

1.旅游发展滞后地区应采取政府主导战略。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贵州、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规模较小、速度缓慢,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和中部地区的陕西、重庆旅游发展动力不足。这些旅游发展滞后地区应以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认清“不进则退”的发展趋势,依托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可塑性,在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指导下科学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整合产业链条,挖掘竞争优势,改变竞争弱势,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尽快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2.旅游发展领先地区应采取市场化战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四川、辽宁8个省为旅游发展领先地区,应依托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生态保护为宗旨,适时、适度地调整市场发展战略,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探索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之路。特别是东部地区有较强的资本优势和人力优势,应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的国际竞争实力,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探索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的特色之路。

3.旅游竞争优势和竞争弱势明显地区应采取比较优势战略。海南国际岛是提升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的全新尝试,河南云台山的成功打造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竞争优势拓展了思路,广东旅游环境支撑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证明了外部环境对旅游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扬长避短”是区域旅游竞争力分析的目的所在,也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根本方法。确立科学、适度的比较优势战略,发扬竞争优势、挖掘竞争潜力,并提升竞争弱势、破解发展瓶颈,努力将区域旅游隐性的发展潜力挖掘并释放为显性的旅游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1.龙江智.旅游竞争力评价范式:反思与启示[J].旅游科学,2010(4)

2.WEF.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1.

3.冯学钢,沈虹,胡小纯.中国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旅游管理,2010(1)

作者简介:

赵蕾(1978-),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旅游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