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1世纪,我们向海洋要药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人类面临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加上过去数十年来,世界出现了不少令人望而生畏且治疗手段有限的疾病,而人类研制新药的速度却相对减慢,于是科学家把眼光对准了海洋。
住在海边当然“靠海吃海”。通常人们认为,下海打几网鱼就是“靠海吃海”的全部内涵。其实不然,海洋除了能够给人类提供传统的海洋渔业、海上运输业和海水制盐业外,又孕育了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海洋产业,海洋药物工业便是其中之一。那么,“向海洋要药物”能行吗?
不是梦想而是现实
或许,有人认为,“向海洋要药物”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实际上,这已是一个眼前的事实。早在古代,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就十分重视海洋生物,仅《本草纲目》就记载了数以百计可起重要作用的海洋药物,只是长期来陆地上可供药用的物质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以人们忽略了海洋药物的开发利用。
然而,当今世界人口剧增,陆生资源日益匮乏,陆上环境不断恶化,作为新药来源的有效资源日益匮乏,所以将海洋生物作为新型药物来源已经引起世界医药界的重视。
美日等国走在前列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海洋生物资源便成为医药界的新热点,海洋药物研发更是引起了各国的关注。1967年,在美国召开了首次海洋药物国际学术讨论会。1988年,日本设立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并投资10亿日元建立了两个药物实验室。
美国、日本等国已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至今已在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化合物数千种,在获取抗生素、抗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发达国家不断增加海洋药物研究的经费投入。据悉,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的经费为5000多万美元。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经费为1亿多美元。欧盟每年用于这方面的经费与日本差不多,由欧洲8个国家的19个海洋生物研究机构共同承担。
我国启动专项计划
与世界医药界一样,我国也相当重视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些具有远见的科学家呼吁科学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在他们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海洋生物技术于1996年列入国家863计划,同年还在青岛建立了国家海洋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863海洋生物技术计划自1996年启动以来,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果:国家累计拨款近1亿元,直接参加单位达100多个,已确立28个中试基地,其中3个成果产业化基地列为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6个项目列入国家863重大产业化项目。并且,直接带来了效益:藻酸双酯钠、甘糖脂、鲨鱼软骨胶囊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艾滋病、抗肿瘤新药脱颖而出。
我国还得迎头赶上
尽管我国开发海洋药物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是与美国、日本和欧盟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甚远。从陆地人均面积来看,我国只有0.0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以至于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今后谁来养活中国”的惊呼。但是,我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药用资源蕴藏十分丰富。
令人感到尴尬的是,我国已发现的药用海洋生物品种十分有限,大部分品种来自沿海或近海,特别是微生物、浮游生物的开发偏少,与我国庞大的海洋资源总量相比很不相称。由于我国制药工业整体科研水平较低,新药开发经费投入较少,因此我国在海洋新药开发上不能与发达国家“过招”,新药开发数量较少,海洋药物在重大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挖掘。专家认为,我国海洋药物的创新能力,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海洋药物前景广阔
专家透露,2004年全球海洋生物技术产品市场价值约为24亿美元。在以后3年里,年增长率估计可达到10%左右。专家指出,开发海洋药物前景广阔,海洋生物将成为本世纪开发新型医药药品的主要资源。据了解,在海洋中,仅较低等的海洋生物物种粗略估计就有15万~20万种,其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化学结构的多样性都远远超过了陆地生物。
在我国,目前沿海各省市以13%的陆地国土面积,养育着全国40%的常住人口,创造出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医药工业经济效益沿海地区更是大大高于内陆地区。进入21世纪,预计我国1.8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将涌现出500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或港口经济区。很显然,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将随着陆生资源的短缺而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