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丰富素材让习作花艳果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丰富素材让习作花艳果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留心观察、静心阅读、用心体会,是积累丰富的素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习作素材;留心观察;静心阅读;用心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45-02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中不乏存在的问题:内容上枯燥、虚假;表达上了无生气、夸夸其谈。学生习作脱离生活,不会挖掘丰富的素材,而这种现象的产生,让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为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寻觅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我们就要探究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习作素材的方法,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小学阶段,根据写作的主要内容,一般可以分成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别。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素材库,它将为我们平时的习作、考场上写作、甚至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的源泉。因此,平时必须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静心阅读、用心体会,一旦发现了有价值的“佐料”就记下来,从而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陶行知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是的,写作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真正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学生才会不怕动笔,喜欢写作。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小学生虽然经常接触自然、社会,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但有些学生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教会他们关注身边的小事、平凡事,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以触发写作灵感,提高写作兴趣。其次,要引导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多进行思考,去进行比较,去感受与体味。例如,我们对身边的老师进行比较观察,就可以发现同是关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言语十分严厉,有的却十分温和等。通过比较,就能找出老师的特点。如果写成作文,就能清楚地揭示老师的不同类型及其个性特征。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文章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在丰富的经历中撷取生活里精妙的语言,在深入的感知和丰富的体验中积累习作的素材,积蓄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珍惜每一个生活细节,用乐观的眼睛去留意世间的一切,让作文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一是留意家庭生活。如父母的外貌、神态、行为有无变化,家里的动、植物有无变化,邻居的孩子上幼儿园了没有,生活的小区有无变化……家庭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父母亲都是不一样的,教会学生去观察、发现,写出家庭的趣事,自己对父母的情感就是好素材。二是留意校园生活。如学校的滚动字幕今天是什么内容,学校花园的桂花谢了长苞了,池塘的金鱼长大了,校园的小道上铺满黄叶,班级的软包今天又换了内容,老师上课时的风采,校园的保安顶着风雨坚守岗位的形象……三是留意生活感悟。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的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我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然后就是引导如何学生巧妙地摄取有用的素材,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当学生胸有积蓄,自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高年段的习作要求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当程度的阅读能力,根本就无法进行写作;而写作的提升,也总是在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水涨船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还能解决语言枯燥乏味,行文平淡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指导,使学生从读中学写,教会学生从课内阅读中积累作文的材料。新编语文教材多为文质兼美的佳作,研读课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作者观察的方法,写作的思路,也可以模仿作者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行文方式,达到读写结合,由模仿到创新,逐步提高的效果。其次,我们应当配合单元训练重点,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从课外阅读中获取习作素材。近几年我校进行了“自主阅读”的课题实验,每周安排两课时的阅读时间,为学生大量阅读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在指导学生读课外读物时,要注意层次性、系统性和选择性。教师可根据年龄学习阶段,由浅入深,由自然到人文,由现实到历史,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小说、科普作品,一个学期推荐2-3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读物,并逐年要求、逐年提高,努力把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能。只有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文章来才有话可说,有言可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着作文本、咬着笔、苦思冥想的不佳状态,使学生变得爱写、会写作文,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读书贵有所得,作文贵有所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高年段的习作要求中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经调查,大部分学生对于优秀作品都很有感触,但常常是感动过后便算了,过后放一边就忘了,印象不深,要使用时自然也就无迹可寻。由此可知,读书指导很重要,要有所得,并养成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平时,我们要指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精选好文章、好段落、好词、好句进行阅读,反复读,反复记,并做好笔记,分类整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日记,是自己把每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等有选择地记录下来的一种应用文。学生坚持写日记,更有利于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发展。相比于日记,随笔更显得不拘一格,只要在你身边发生令自己有所感触或你觉得对写作有帮助的事情,都可以用笔记下来。随笔不受字数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的长短可灵活设定。随笔的形式不受体裁的限制,可以是一事一议,可以是观景抒情,可以是睹物谈看法,可以是读书谈感想等。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会有明显提高,且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表达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教会学生留意了身边的一草一树,一花一水,留意了身边的一人一物,一景一事,并能静心、潜心的阅读和联系社会实际的深入思考,如此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作文就一定会花艳果香

参考文献:

[1]谭庆娟.有效读写,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素材的能力[J].语文月刊,2011,(2).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