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审视田径运动本质特征及高校田径课程开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田径运动本质特征与其他项目的区别进行分析,认为要客观认识田径运动本质特征,高校田径课程改革中要尊重其本质特征,并对田径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田径;高校;体育知识;协调
1.客观认识田径运动本质特征
从运动参与形式和项目主导竞技能力来看,田径运动是体能主导类、以个人参与为主的项目,不同于足、篮、排等团体项目,非群体性的特点导致田径运动缺乏运动中的相互协作,而且很少有战术的配合,必然缺少一定的乐趣;另外,任何项目都有一定的竞争性,不过以个人项目、体能主导为主的特征,更凸显了田径运动的竞争性,导致人们谈到田径运动就认为是竞技体育“又累又难又枯燥”,对于田径运动的健身、审美等价值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
但是,以体能主导、个人项目为主的特征,竞争性突出的特点,使得田径运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拼搏、不断进取精神以及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综合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协调能力有重要作用。
从田径运动动作结构来看,田径运动以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为主,而且有些技术动作要求复杂,教学中简单的表述和示范学生难以理解,只能通过重复的练习来体会,必然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恶心理。与其他项目相比,例如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虽然这些项目也是周期性单一动作为主,但运动过程中有很多灵活的变化,随着与对手的竞争、同伴的配合等,使得这些项目在教学时练习方式、练习手段相对灵活多变,学生的兴趣性、参与性较高,相比之,田径运动在课堂的氛围,教学内容、手段上略显枯燥。
但是,田径项目作为“运动之母”,充分体现了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运动中素质与技巧的结合能充分发展人的综合运动能力,而且田径运动包含许多基本的运动形式和体育知识、运动基本规律、原理等,对于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基本体育知识的积累有重要作用,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体育锻炼习惯,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素质的必备条件。面对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大学阶段的田径课程或者说任何的体育课程,在考虑课堂氛围和学生兴趣、情绪问题的同时,更要突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基本技能、知识的传授等。
按运动成绩评定方法来看,田径运动包括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田赛项目以及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赛项目。相比于羽毛球、体育舞蹈、跆拳道等得分、评分类项目,田径运动很直观的让人想到100m能跑多少秒、铅球能推多少米、跳高能达多少高度等等,所以在学生、家长、社会甚至学校存在一种观念,谈到田径就是谈的竞技。由于竞技体育田径运动的影响,导致在学校体育中田径课程在内容、手段安排上,考核标准上都存在问题,需要改革以适应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求。
但是,田径运动竞争性强的特征体现了人类不断拼搏奋斗的精神,同时还体现了公平竞争、主体性、创新精神[1],在田径教学中应适当应用这一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自主、创新、公平等意识,对田径运动重新定位和形成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有重要作用。
田径项目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田径项目在普通高校体育的环境下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局限,田径运动在普通高校的发展,要根据学校体育的目的以及自身利弊寻求一条发展的途径。
2.田径课程改革要尊重田径运动本质特征
目前,在田径课程内容、手段等改革方面,普遍认为,应该体现趣味性、娱乐性、集体性等,旨在提高学生上田径课的兴趣。但是,本文认为,任何体育项目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对项目的兴趣以及上课安全等,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各专业的文化课程也是如此。
对于高校层面,不同于中小学阶段,不能只强调田径课程内容枯燥、教学形式陈旧等,所以在田径课程内容、手段的安排上,一方面要考虑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尊重田径项目自身的本质特征及其教育价值,失去田径运动基本标准和练习形式就失去了教育性的价值。田径课程中有些项目的内容安排、练习手段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例如跳远项目中的助跑起跳的衔接练习,只有通过重复的分解练习或完整动作练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理解技术,提高素质、协调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正是学校体育的目的的体现。
3.几点建议
3.1针对耐力跑等项目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或对耐力性教学的理解,创造性的改变耐力性项目的教学内容、手段,例如可以与目前流行的“定向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的提前下,提高学生对走、跑等基本技术动作的认识。“定向运动是一项具有群众性、趣味性、知识性、竞技性和军事意义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它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欢,适宜在大学生中开展”[2]。
3.2简化田径项目规则,科学制定学生考核标准
“将一些与学生关系不太密切的运动项目规则简化或者修改规则并创新,使规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根据需要改动田径运动项目规则,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规则。如针对不同的性别、年龄等可以将规则进行改编,以适应他们的个体或群体特征,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3]
考核标准不能以运动成绩水平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针对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适当的调整考核标准,同时考核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掌握和理解程度、学生考核成绩自身纵向的比较、对学生上课表现等,使考核评价制度更合理、科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需要。(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翟玉喜,论田径运动中的人文精神[J],科学时代,2008年第一期
[2]杨峰,高校田径教学中增设定向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6,52(25):174-176;
[3]王培林,周忠林,基于新课标学校田径课程的价值和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