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艺术的 “陌生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艺术的 “陌生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改革运动,与其说这些运动改革了以往的艺术内容和传统艺术的表现方法,不如说它们一次次颠覆了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视觉表现形式,不断将现代艺术“陌生化”。“陌生化”主要是针对观众司空见惯的创作模式和效果而言,通过对熟悉的事物重新进行翻新,使人们眼前一亮,进而对原本习以为常的事物再度感到“陌生”,感到新鲜和好奇。

[关键词]

陌生化 现代艺术 绘画流派

“陌生化”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也被称为“非熟悉化”,是英语“defamiliarization”的汉译。“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方珊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第 11 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艺创作不能够照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要对这一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陌生化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二十世纪美学》238页,朱立元、张德兴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对于熟悉的事物,人们在感觉上会渐渐习以为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登鲍厨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在文学中,“陌生化”方式往往是通过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加以实现的,诸如比喻、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什克洛夫斯基在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发现了大量运用陌生化手法的例子。如托尔斯泰小说中常常不用事物原有的名称来指称事物,而是像描述第一次看到事物那样去加以描述。比如,《战争与和平》称“点缀”为“一小块绘彩纸板”,称“圣餐”为“一小片白面包”。可见在文学创作中,诗人和作家会不自觉地利用这种“陌生化”的创作方式,力求在有限的文字中容纳更多的内容。这样,就使读者对已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感,从而延长对之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强度,增加审美。

20世纪初,立体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画家们纷纷从不同角度探索新的绘画空间,破坏和瓦解以透视法为基础的三维空间,对平面设计空间的创造性运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图形通常都是表现在二维空间上,但空间始终是图形考虑与表现的范畴。通过改变空间的关系,从时空转换中获取灵感,营造具有趣味性的视觉形式,是图形设计“陌生化”理论在设计中的重要体现。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形成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所形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就是一幅典型的立体主义作品。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的井井有条。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体现了人类对透视空间的新探索。

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作的境界等等。达达主义反对所有的现存艺术,强调自我、非理性、荒谬、怪诞和杂乱无章的表现方法,并指出艺术是绝对的自由,不受任何规律和行为准则的限制,随意性和偶然性是创作的核心,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和不受任何法则束缚的完全自由的表现。它是一种有计划的无计划性、有目的的无目的性、有组织的无政府主义、有内容的虚无主义的特殊矛盾体,是知识分子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达达主义的创作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以后的所有艺术流派。马歇尔·杜尚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他的一幅作品是在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了两撇胡须,以此来充分表现出作者反传统意识的自由化心境。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杜尚之所以把小便池命名为《泉》,除了它确有水淋淋的外表,也是对艺术大师们所画的泉的讽刺。这一时期的陌生化手法大多呈现为:经常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加以组合,改变其通常所处的人们习惯接受的位置和环境,从而体现出新的美学价值。

如果说达达派是对社会现实的否定,那么超现实主义就是对精神领域的肯定。超现实主义在潜意识中开拓独特的幻想空间,通过发掘未开发的想象、幻想的心灵世界,全面解放了艺术家的思想,创造出具有梦幻魅力的、“陌生化”的图形样式。其代表人物达利就常从潜意识中产生意象,创造出违反逻辑常规视觉习惯的“陌生化”图形,他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就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的表扭曲、变形,用不近情理的事物表现可知的物体,传达出一种潜意识中的幻觉世界。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这一表现手法就是典型的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形象进行陌生化,让受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延长了审美的时间。

风格派1917年产生于荷兰,追求高度理性的视觉秩序。代表人物蒙德里安认为,风格派应该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在纽约时期的重要作品 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它们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分割和控制着画面。依然是原色,但不再受到黑线的约束,它们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与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看上去,这幅画比以往任何一件作品更为明快和亮丽。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风格派认为:灵活的面的分割是美学的精粹。影响到图形设计领域中,有的设计师甚至通过数学计算来达到设计的视觉平衡。图形语言具有高度理性化、数学化、功能化的特征,在视觉引导上会更加有序、平衡、明晰。

通过对现代艺术发展进程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绘画各艺术流派的共同特点是:破旧立新改变传统,在新的艺术主张、价值观的指导下创造新的造型语言、色彩、观察方法、透视方式、画面整体的构形关系、表现技法等。20世纪现代艺术绘画流派的发展,体现了传统绘画艺术在思维层面的“陌生化”。即必须经过画家的创造变形,具有陌生的新面貌。画家越自觉运用这种手法,作品的艺术性就越高。并且这些流派在思想观念和形式创新上都为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现代图形设计在这个多元风格共存的宽松艺术环境中,既吸收现代艺术的美学思想,打破传统创意和表现模式的框架,又在实践和探索中寻找自身价值和独特风格,从而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创意空间。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张德兴《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二十世纪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版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版

3、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版

4、方珊《形式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版

5、马大康《诗性语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版

6、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版

7、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