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走在城乡之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走在城乡之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语】城市或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更是每个人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基点。城市或乡村犹如一个鲜活的人,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气质:城市中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乡村中那些迷人的牛哞、袅娜的炊烟、质朴的身影……当我们行走于城乡之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下面,我们将邀请同学们一同步入名家笔下的城乡之间,领略一番风情各异的城乡景致。

【名家佳段】

例1 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开满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朱自清《威尼斯》)

例2 我最喜欢的是丽江古城里的水,在西北生活得久了,知道什么为渴望,第一回到昆山的周庄,见到流水穿街过巷,入院过墙,兴奋得大呼小叫,但周庄的水毕竟太软太柔,有一股鱼虾的腥味。丽江古城的水就不一样了,它是玉龙山上下来的雪水,经双石大桥一分而三进城的,清冷有声,洁净无泥。

(贾平凹《丽江古城》)

例3 沿着山谷,一侧是整齐的小粮库、紧闭门户的小仓房,另一侧,散落着五六家薄板屋顶的松木农舍。家家屋顶上,竖着一根装上掠鸟巢的长竿子;家家门檐上,饰着一匹铁铸的扬鬃奔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辉映出彩虹的颜色。护窗板上,涂画着插有花束的陶罐。家家农舍前,端端正正摆着一条结实的长凳。猫儿警惕地竖起透明的耳朵,在土台上蜷缩成一团。高高的门槛后面,清凉的前室里一片幽暗。

(屠格涅夫《乡村》)

例4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鲁迅《社戏》)

【借鉴点】

城乡是非常广阔的生命舞台,细节比较繁多。写好城乡景致,需要细心观察,深入体验,更需要从容的笔法。

视角:凸显城乡的“亮点”。城乡的面非常广,既要找到个性的立足点,又要选择独特的切入点,更要抓住城乡的个性点,而非人云亦云,泛泛而谈。对于举世闻名的“水上都市”威尼斯,例1就别具匠心地选择其“最热闹”“最华妙庄严的地方”,展现其建筑风格和历史古韵,也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视角。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吸引人的景致可谓不胜枚举,但例2独独关注了丽江的水,而非老生常谈其历史、布局等,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慧眼独具。

选材:抓取其间的“典型”。在人们的心目中,城市有城市的魅力,乡村有乡村的风采,它们的个性是有差别的。因此,在表现城乡景致时,要抓住最突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其特点的“典型物”来写。如例2作者就选取了“典型物”――水来表现自己心目中丽江古城清雅之韵。而例3则选取了粮库、仓房、农舍等景物,尤其对农舍进行了详写,分点介绍长竿子、扬鬃奔马、护窗板、长凳等,既表现了乡村风景的淳朴、宁静、丰饶,又显示出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色。

情感:流露个人的“喜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只有将自己的感情融进景物之中,城乡景致才变得有血有肉。无论是例1中褒义词“华妙庄严”的使用,还是例2中“最喜欢”的直抒胸臆,抑或是例4中的温馨月景,无不表现了作者对所写景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例3中尤其是对农舍的特写:屋顶上的长竿子、门檐上的扬鬃奔马、窗玻璃、护窗板、农舍前的长凳、门槛等……更是透露出作者浓浓的热爱之情。

表达:展现自己的“功力”。要把城乡景致刻画得引人注目,还需要作者精心安排,巧于表达。其技法如下:①巧妙布景,理清顺序。如例1写钟楼时采用空间顺序,由西到东,由右向前,条理清晰。②注意对比,凸显特点。如例2借周庄的水和丽江的水作对比,写出丽江水的清冷洁净,更形象可感。③写“面”凸“点”,详略得当。如例3由山谷的两个侧面到农舍一点,层次分明,相得益彰。④感官互通,妙用修辞。如例4在写乡下月景时,从多个感官――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入手,极有立体感,加之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乡村夜景的韵致。

【快乐仿写】

No.1如果院子是乡村的裙摆,那么篱笆就是裙摆上的花边;如果院子是乡村人们敞开的心扉,那么篱笆就是他们心里缤纷的色彩。篱笆和院子一起成为乡村最精致的事物。乡村的篱笆是各有特色的,就像那些各式各样的花边,有素淡点的,银灰色的树篱上缠绕着棕色的藤条,藤条上线条简洁,节奏极其明快;也有热烈些的,那都是泛青的树枝,篱笆上爬满了柔嫩的青藤,一根四处游荡的牵牛,或是一棵野葡萄、一棵扶芳藤。

(杨树培《乡村篱笆》)

No.2虫鸣蛙鼓,时不时还有阵阵犬吠传入耳中,一定是不知名的客误入了狗守卫的那块阵地。渐渐犬吠停了,青蛙也不知道隐于哪片草丛中去了,一切又陷入寂静。晚起的风总是不留痕迹地从身旁掠过,这让酷热的夜,有了清凉。拿着小凳来到院中,点燃晾干的艾草,让袅袅升起的轻烟驱散蚊虫。嗅着清新可人的艾草香味,抬头望天,星斗满天际,明天又该是一个晴天。

(杨林林《宁静乡村》)

No.3我爱法兰克福的街道,虽然不像法国的香舍丽榭那样浪漫,甚至也不及王府井的人潮拥挤,但它拥有一种酝酿已久的芳香和唯美。路面通常是用石板或青石子铺成的,清爽而整洁,也不失一种复古的韵味。道旁多为成片茂密的德国香樟,不时散发出幽幽花香。阳光透过树影会在地上留下斑斑的痕迹,偶尔还会有一辆古老的红色电车从道上缓缓驶过。

(笪然《站在城市最中央》)

No.4入冬之前的小城很美丽。每当放学,走出校门前先要经过一条林荫道,道旁高大的树木纷纷在晚风中抖擞着身体,树叶如枯死的蝴蝶般落下,在地面上铺了一层浅黄深黄的毯子,踩在上面,“沙沙沙”的声音不断击打着人的耳膜。远方的天空,正如同梵・高的《向日葵》中那绮丽的黄,添了太多的悲伤。抬首间,这余晖模糊了人的双眸,阳光朦胧地照在脸上,抵消了冬初的那份肃杀,那份寒冷。

(施展《小城冬记》)

【片段升格】

原文展示

一条泉流从小巷旁流过,隔着栏杆探头望去:哦!深秋的流水清澈而又曲折,河中的水藻碧绿而又旺盛。在水浅的地方,一个穿着雨鞋的老太太坐在小凳上洗衣服,又似乎与眼前的美景极不相称。她拿着一个棒槌使劲地敲打着那堆衣物,槌落处,水花四溅。清澈的泉水从她脚下流过,正午的阳光斜射下来,将她的身影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我出神地盯着她看,好久,心里泛起无限感慨。啊,小巷,它更像一个被世人遗忘的朴素少女,圣洁而凛然。

(万千《泉城老巷》)

升格建议

作者写泉城选取了从小巷入笔,选取“典型物”――泉流进行刻画,并汇入人物的描绘,人景相连,凸显了泉城的特点。但在细节上还有几点需略作修改:

景物需合拍。作者为了刻画泉流,引入老太太这一细节,本为景添色,互为映衬,但“又似乎与眼前的美景极不相称”一句的表述,与整体语境不符,可以删掉。

抒情再到位。文题为“泉城老巷”,所以写老太太洗衣服也合情合理,对于此景,作者顿生感慨,但没有更到位地点明,显得不够爽利,可适当写出“感慨点”。

表达要连贯。正因为抒情不到位,所以和后文连接生硬。另外,最后一句的表达,因为没有铺垫或比较,此句的“被世人遗忘”无从谈起,对此应再稍作修改。

升格展示

一条泉流从小巷旁流过,隔着栏杆探头望去:哦!深秋的流水清澈而又曲折,河中的水藻碧绿而又旺盛。在水浅的地方,一个穿着雨鞋的老太太坐在小凳上洗衣服。只见她拿着一个棒槌使劲地敲打着那堆衣物,槌落处,水花四溅,这古老的情景别有一番韵味吧!清澈的泉水从她脚下流过,正午的阳光斜射下来,将她的身影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我出神地盯着她看,好久,心里泛起一丝岁月的沧桑之感。

小巷,没有外面的盛世繁华,更没有小贩的喧闹嘈杂,也没有满地的污秽,只有纯粹的安静祥和。比起新城,它更像一个被世人遗忘的朴素少女,圣洁而凛然。

(万千《泉城老巷》)

升格借鉴

修改后选段删掉了不合拍的句子,增加了到位的抒情,注入了对比内容的介绍,这样泉城老巷的泉流之美与老人洗衣之妙相辅相成,浑然统一,形成一种唯美、淡雅的意境,使文章的抒情意味更浓。尤其是文末对比手法的运用,更强调了老巷的“圣洁而凛然”,也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泉城的由衷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