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地方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影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路径:加强教育引导,转变思想观念;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体系;完善配套政策。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 青年教师 工程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赵金瑞(1955- ),男,北京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李守玉(1982- ),女,河北保定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李大伟(1977- ),男,黑龙家七台河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办公室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北京 10004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团队计划)“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phr20090730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076-02

依托行业、凸显实践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工科院校的特色所在。纵观特色鲜明的地方高等工科院校,无一不在本行业、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都拥有一大批引领行业发展、解决本行业乃至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教师。青年教师要成为“中坚力量”,就必须要注重行业背景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仅要具备全面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把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自身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内容。

一、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地方工科院校应成为工程师的“摇篮”。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知识构成综合化,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入职后能够很快在岗位上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和造就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工程思想、原理和方法体系,加强工程训练,促进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塑造。青年教师现已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提高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目前,青年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人才培养要求的差异已经显现,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2.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地方工科院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特色是它存在与发展的前提,特色的基础就是行业特点和实践能力。没有特色,不能解决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在行业和地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就不可能有事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职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要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与管理服务的特色;科学研究要坚持依托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解决行业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社会要坚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以自身学科优势服务社会,将科研成果在行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运用推广转化为生产力。履行这些职能均需要实践技能予以支撑。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时调整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掌握产业发展新动向、新方法、新技术,站在应用学科研究的前沿,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满足工科院校事业发展的新需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3.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工科院校教师,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部分青年教师不仅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工作的需要,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长远的发展。对青年教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在参加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也是深入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对他们国情认识的加深、意志品质的锻炼、职业道德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

二、影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1.高校扩招带来的教师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过程中,师资短缺是突出的矛盾,大量的青年教师进入到高校师资队伍。这些新增教师大多是从学校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系统的业务技能和专业实践的培训。由于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展,工科院校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使得青年教师仅有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与提高。

2.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不健全。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要通过工程实践锻炼来获得,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不健全。首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职责体系不明确。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涉及方方面面的协同配合,但各部门职责不明确,使得培训工作出现未能进行科学规划、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的目标不清晰、培训考核指标和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其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政策不明确。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另外,实践中鼓励政策不足较为突出。

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基地不落实。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有相对稳定的培训基地作保障,但目前培训基地问题已成为制约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校外培训基地比较适宜的是相关行业的企业(或相关业务部门)。但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接收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不但在经济上没有什么效益,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企业缺乏积极性。在校内建设工程实践实训基地,存在建设资金、建设用地、人员编制、运行管理等许多具体问题,工程实践实训中心建设比较滞后。

4.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意识缺失。近些年来引入的青年教师,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正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同步,他们受教育时经历的就是“偏重理论、缺少实践”的培养模式,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这导致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致使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旧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缺乏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和动力。同时,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科研项目、论文、学术获奖对他们现实利益和长远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使得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向这些方面,缺乏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在动力。

三、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师的能力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育引导青年教师转变观念,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思想,将仅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转变;在自身成长上要将仅注重学术水平提升向学术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双提升”转变;要将工作的主战场由教室的小课堂向生产实践的大课堂延伸;以开放办学的态度,注重教学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立足行业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

2.建立长效机制。构建教学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成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建立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激励机制;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引导教师结合工程实践选择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题目,使实践教学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与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构建教学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成果并重的评价制度;支持青年教师与企业联合承担科研课题,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掌握生产实践的新动态;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和职称聘任条件,将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作为职业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必要条件,并将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和工程实践的业绩作为职称聘任的条件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调动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和实践锻炼的主动性,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营造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

3.构建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体系。(1)职责清晰的管理体系。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要以职责清晰的管理体系为保障。这一管理体系是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监控和评价,它包括组织架构、培养规划、计划执行、制度建设和咨询指导等方面。(2)全面系统的内容体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涉及的专业领域更广、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更深入、操作水平的要求更高。因此,要根据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和教学、科研的需要确定实践技能培养的内容。在确定培训内容时要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全面发展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要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把师德培养与实践技能培养融为一体,力争做到实践技能和师德素养“双丰收”。(3)校内外结合的培训实施体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才能提高,要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实施体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实施体系,应该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由高等学校(不仅指本校)、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门培训机构等组成的“共同体”,各组成部分根据承担培训任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4)科学的培训评价考核体系。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要紧紧围绕实现培训目标(效果或质量)这个核心问题,同时,既要注重对培训效果的考查,也要兼顾对培训过程的考查,使评价考核对培训工作具有指导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和实现预期目标。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数量和质量标准为基础,评价考核体系要重视对问题的反馈,建立对问题分析处理流程,通过评价考核改进培训工作。

4.完善配套政策。(1)合理确定实践锻炼期间的工作量和相关待遇。要更多地从工作需要的角度解决好教师实践培训期间的待遇问题,合理确定实践培训期间的工作量标准,处理好由于实践培训期间教学、科研工作量不足所带来的待遇无法保障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在实践培训期间面临的其他困难和问题(经费、劳动保护、保险、交通、食宿),采取一些适度从优政策给予扶持。(2)支持青年教师获取相关行业的执业(或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学校不仅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和获取资格,还要支持他们利用取得的资格在产、学、研中发挥作用,同时为他们青年教师获取资格后的注册、年检(审)等事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3)切实建设好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锻炼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和实践单位为主体、遵循生产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好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赵良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

[2]曲昳.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8).

[3]柳宏川.谈高校校外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探索,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