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4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4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再通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在6 h内和6~12 h内以及总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主要的病发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胸痛剧烈、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动态变化。我科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48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MI患者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44~69岁,平均(46.5±9.5) 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4例,高侧壁加广泛前壁13例,前间壁16例,下壁19例,侧壁15例,下壁加后壁加右室9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AMI诊断标准[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需符合下列条件:①严重胸痛持续30 min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2 mv(胸导)或0.1 mv(肢导)。③无溶栓禁忌证。④发病时间在12 h内。两组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和发病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检查排除溶栓治疗禁忌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50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并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口服,低分子肝素2次/d皮下注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联合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降脂类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1.3 溶栓再通判断指标[2] ①胸痛自溶栓后2~3 h内缓解或消失。②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在14 h内出现。③心电图抬高ST段在溶栓治疗开始后2 h内,以抬

高最明显的导联ST段下降超过50%。④溶栓后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在以上4项中,具有2项或者2项以上者判断为再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在6 h内和6~12 h内以及总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 对照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溶栓治疗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发生溶解,梗死相关动脉血管再通,从而挽救濒死心肌。尿激酶能够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是其成为纤溶酶而溶解纤维蛋白,对新鲜血栓的效果好。但是在血栓溶解过程中,有些凝血因子被激活能导致血栓再堵塞。为要使溶栓治疗后能使血栓堵塞的血管溶开后保证持续通畅。因此溶栓治疗的同时应辅助抗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是通过较强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来达到抗凝效果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溶栓作用,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并具有轻度的扩张血管作用。本文观察组总再通率为66.67%,与国内文献报道相近[3]。观察组在6 h内和6~12 h内以及总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2):705-720.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3] 莫晓云,伍玉兰,黄锦坤,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51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8,3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