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凤翔:拒绝“血铅”重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凤翔:拒绝“血铅”重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有企业的区域上规划园区成为我国西部县城发展工业的唯一选择。

闫录科端起了茶杯呷了一口茶,冒烟的喉咙得到了短暂的滋润。他抬头看了看办公室墙上的石英钟,时钟显示是上午11点40分,他向门口挥了一下手,示意门外的人可以进来了,这些人是他今天上午接待的第四拨上访者。

这是近段时间这位凤翔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下称工信局)局长上午最主要的工作。这一拨一拨的上访者大多是半年前关闭的几家小水泥厂的职工,由于补偿金迟迟没有到位,他们都来找上任仅仅4个月的闫录科讨说法。

这一切都缘自一年前的“血铅”事件引发的治污大行动。

陕西凤翔,这座因为2009年近600名儿童血铅超标被贴上“血铅”标签的西北小县城,在时隔一年后,其水泥产业聚集的川口河地区所有的小水泥厂也因为污染严重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而全部被关闭。

这座依靠丰富石灰石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的县城,在环境和经济面前,面临着重新抉择。

积怨的产业

“原来我们的几家水泥厂污染严重,经常遭受媒体的曝光,而当时在乡镇领导岗位上的我,最难应付的就是你们记者的采访。”2008年前在川口河地区乡镇工作的闫录科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

“当然,川口河的群众也是怨声载道。川口河地区经常烟雾弥漫,粉尘扑面呛人,天空灰蒙蒙,看不到太阳,区内植被被破坏得也非常严重,空气、水体和土壤都遭到了污染。”今年40多岁的闫录科一直在川口河地区生活,川口河水泥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他可以现身说法。

记者在对规划中的川口河工业园走访时发现,当年的污染痕迹依稀可见。在路两旁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本翠绿的青草叶片上覆盖着厚厚的灰白色粉末,灰蒙蒙的草地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不幸。“前几年情况比这更严重,现在这些都是路过的拉水泥和白灰的车飘落的粉末造成的,原来这一带空气中都是粉末,很多的时候连眼睛都睁不开。”陪同记者采访的凤翔工信局主管工业的副局长邰少华对记者说。

在去往冀东水泥在凤翔投资的生产线的路上,记者看到了两座废弃的水泥厂,这两座废弃的水泥厂曾经是川口河地区的支柱企业,而现在矗立在路旁,更像是一种对屈辱历史的见证。

“这就是我们县属的国营水泥厂,曾经也非常辉煌,它生产的‘雍山’牌水泥在西北地区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就是污染严重。虽然有污染,但这家能吸纳近500人就业的水泥厂在当地老百姓的眼里仍然是好单位。可观的收入、国企的身份,都是人们期望进入该水泥厂的主要原因。”凤翔工信局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凤翔水泥行业的发展更多地是依托其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凤翔川口河地区的水泥行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上述凤翔县国有水泥厂就建成于1969年。改革开放后,川口河地区的糜杆桥镇建成了凤翔县雍川水泥厂;糜秆桥镇西白村建成了村集体企业凤翔县雍东水泥厂。至此,凤翔水泥产业三足鼎力的局面形成。虽然在企业格局上,有国企、乡镇企业还有村办企业,企业形式结构还算合理,但因为这三家都采用的是机立窑的水泥生产工艺,污染严重,对于当时的农业大县凤翔而言,其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也随之而来。

“前几年根本就没法到地里干活,烟尘熏得你都睁不开眼,地里的麦子也长得不好,所以后来家里的地就让亲戚种了,我们家的几个壮劳力也都出去打工了。”川口河地区的一位农民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污染让自家生活苦不堪言的状况。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我国农村经济一直摆脱不了的发展惯式,对于原本是农业大县的凤翔来说,它要发展工业更是如此。在环境污染与低投资成本之间,凤翔无奈地选择了前者。

被动的选择

“不是不想做大水泥项目,但仅靠县里的财政投资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关停3家水泥厂,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就更大了。”闫录科向记者坦言,凤翔近10年来一直想依托川口河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建一家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大型水泥企业。用他的话讲,这不仅仅是县政府的需求,更是52万凤翔人的意愿。

但在相关淘汰落后的产业政策没有出台前,凤翔主动寻求投资做大水泥企业的意愿没有那么强烈,随遇而安的小农意识在一直以农业大县自居的凤翔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没有强制你关停,谁会主动关停?这毕竟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这是除了资金瓶颈以外最大的问题。”闫录科认为缺乏打破当时利益格局的勇气和缺少资金一样,是凤翔水泥产业当时做不大的主要原因。

凤翔的心理瓶颈终于在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的一纸文件所打破。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凡是年产量不足20万吨的机立窑水泥厂一律关停。”这让凤翔县仅有的3家年产量都仅有10万吨的水泥厂同时面临关停境地,也让凤翔水泥产业面临生死大考。

“当时国家是有奖励政策的。因为关停的企业要面对工人安置、债务化解、企业转产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当时国家给的政策是一吨奖励25元,实际上就是补助,年产10万吨的企业就是补助250万元。”闫录科对记者解释当年的政策。

但由于当时国家采用的是逐步关停的政策,所以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眼里,这个政策显得不是那么坚决,致使很多必须关停的小水泥厂都在拖着不关。这也使得凤翔仍然没有下定决心关停这3家小水泥厂。但随着国家发改委奖励政策的逐步调整以及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机立窑水泥工艺必须拆除政策的出台,“死去”成为了凤翔3家小水泥厂的必然选择。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停小水泥厂的奖励政策, 2008年的奖励金额就降为了每吨20元,而到2009年,奖励金额就变成了每吨15元。每年50万元的补偿款的损失无疑加大了凤翔财政对于这3家小水泥厂关停补偿的成本,而在工信部的文件出台后,让这3家小水泥厂生存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闫录科对记者说。

今年6月15日,凤翔的3家小水泥厂的5条机立窑生产线全部关停,随之这3家水泥厂也寿终正寝。“好在我们提前知道了一些消息,所以我们3家水泥厂的关停在去年就上报了任务,如果把关停算在今年,我们就一点奖励款都拿不到了,这些企业人员安置就成了大问题了。”闫录科认为,虽然发改委的奖励款不足以支付企业关停后的人员安置等费用,但毕竟能缓解一下县级财政因此而遭受的压力。

“县里的财政资金紧张,能借力国家多少就借力多少吧。只有发改委看你的立窑拆除了,它才认定你是关停了,奖励资金才会到位。但至今为止,奖励资金仍没有到位,这也让我们工信部门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总有这3家关停的水泥厂的职工向我们要钱,要不就上访,真的很难呀,希望奖励资金能早点到位。”闫录科表示,由于相应的奖励资金一直没有到位,已经失去工作的这3家水泥厂的职工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金。“早知道国家会如此坚决,我们就应该早点关停这3家水泥厂,300多万的奖励款就这样没了,那么县财政对于这3家水泥厂关停的支出就增加了300万元,这对于我们这些西北的小县城来说是很大一笔钱呀。”

其实凤翔关闭这3家水泥厂除了主观上要搭上国家补偿的末班车,客观上最大的因素就是来自于2009年的“血铅事件”。600多名孩子因为冶炼厂污染导致血铅超标的事件给这个西北小县城敲响了环保警钟。而“血铅事件”的曝光也让凤翔的工业污染问题彻底暴露在公众的视线里,拆除这些污染严重的水泥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接力的冀东

如果说关闭小水泥厂显示了凤翔拒绝血铅事件”重演的决心,而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冀东水泥)的进驻,则成为凤翔水泥产业重新发展的原动力。

实际从2007年国家发改委的关停命令下达后,凤翔就开始考虑建设新的水泥项目取缔原有的3家采用落后生产工艺的水泥厂。凤翔也把引进大型水泥项目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册,在国内许多省市进行宣传。就在发改委关停命令下达不久,凤翔县招商局就捕捉到了紧邻凤翔岐山县的陕西天柱水泥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天柱水泥)有到凤翔投资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意愿的消息,凤翔相关负责人也立即与天柱水泥方面进行了洽谈。当年,天柱水泥就决定在凤翔投资4.8亿元建设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的生产线。

“天柱水泥厂是一家年产30万吨的水泥行业骨干企业,它的生产工艺要比凤翔原有的3家水泥厂的生产工艺先进得多。当时和它谈,就是因为它要的是凤翔的石灰石资源,当然也有凤翔给它的一些优惠政策。而我们对它的要求就是要它按照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建生产线。”邰少华对记者说。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受金融危机影响,天柱水泥资金调度出现问题,而原定的投资项目一时间也骑虎难下,凤翔的这次招商工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当时,天柱水泥把川口河的地都占用了,如果天柱水泥不进驻凤翔,县里将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一旦与这次机会错过,凤翔川口河的水泥产业将错过一次千载难逢的转型机遇。”闫录科说。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导致的天柱水泥投资受阻,也没有后来凤翔与冀东水泥的牵手。正在这时,事情出现了转机,在投资面临资金短缺的时候,天柱水泥找来了行业伙伴冀东水泥。冀东水泥也正好有占领西北水泥市场的意愿,两家一拍即合。

2008年10月,冀东水泥在凤翔投资建设的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的项目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冀东水泥独有的低温余热发电工程也开工建设。

“冀东水泥的低温余热发电工程是我们希望引进冀东水泥的另一关键因素。它可以在我们未来的川口河工业园提供一个循环经济示范样本。这对于一个县域工业园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县城工业园是有很好的示范效应的。”闫录科向记者解释引进冀东水泥带给凤翔工业发展的另一大作用。

可以说金融危机让凤翔错搭上了冀东水泥,而冀东水泥在凤翔的项目接力,也让凤翔水泥产业的转型迎来比预想更好的机遇。虽然天柱水泥可以让凤翔的水泥产业转向正轨,但冀东水泥这样一家中国500强的上市企业,带给凤翔的不仅仅是产业转型,它让凤翔整体的工业发展都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本来只想招个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进来,改变凤翔原有的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没想到能招到冀东水泥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冀东水泥带给凤翔的不仅仅是资金优势、税收优势,更带来了先进的企业经营模式和正规的管理经验。这都可以给凤翔工业的发展提供企业范本。”主抓冀东水泥引进项目的凤翔县政协主席宁永哲这样解释引进冀东水泥项目的诸多益处。

虽然冀东水泥的进驻给凤翔的工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对于当地百姓而言,除了居住环境得到了保证以外,并没有多少其他好处能够体现出来。相反,在原来的3家水泥厂上班的职工大部分都失去了工作。水泥厂关闭后,他们没有被冀东水泥接纳,被重新推回了社会。

“不是我们不能接纳他们,我们在凤翔只是一个分公司,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是由公司总部的人力资源部招聘进来的,他们有统一的招工标准,不是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人根本就不会收。”冀东水泥凤翔分公司的相关人士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目前冀东水泥能为凤翔解决的劳动力就业也仅限于一些最基础的服务领域,更多原来的水泥厂职工被拒之门外。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不可能要求一家各方面管理都规范的企业为我们地方政府开这个绿灯,毕竟人家是投资的,而不是扶贫的。”邰少华对记者说。

“倒置”的园区

记者在凤翔县的政府网站上看到凤翔县的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长青、柳林、川口河三大工业园区。长青工业园是东岭集团东岭冶炼厂的所在地,柳林工业园是西凤酒厂的所在地,相对于上述两个成熟的工业园区,川口河工业园区一直因为没有一家知名领军企业而处于弱势。

“实际川口河工业园并不能称之为工业园区,它并不具有一个园区的功能,只是因为其有石灰石资源,所以形成了一个水泥、白灰等粗放型生产企业的聚集区。”一位熟悉川口河地区的人士对记者说。

“原来的川口河园区只是一些企业的聚集区,并没有形成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相关规划。真正的川口河工业园区规划正在实施中,《川口河建材工业园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正在准备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闫录科向记者表示,正因为冀东水泥的进入,才使川口河工业园的规划和建设步入了正轨。

“我们和南方发达区县发展工业不同,我们没有经济实力先规划建设好一个园区再招商,我们只能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先把企业招进来,然后再依靠企业的支持把园区一步步建设起来。当前,许多西部县城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闫录科认为,先有企业再建园区是像凤翔这样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县城要发展工业园区的唯一选择。

据记者了解,当前规划中的川口河工业园除了冀东水泥以外,现在有采石厂和粉石厂小企业41家,绝大多数都是个体的。由于园区规划之前,这些企业就已经在其中生产了,所以准入和整顿就要同时进行。对于新进入的企业,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同时还能够吸呐大量劳动力和为地方财政贡献大量税收的企业。对于现有这些规模小的企业,在其营业执照到期后,就不再批准生产。

“川口河之所以要建建材工业园区就是因为它有企业基础,但这些企业是在没有规划的时期发展建设的,都是粗放型的生产企业,对于它们我们只能采取整顿淘汰的办法。”闫录科对记者表示,川口河工业园区不能用一套明确的准入办法对待所有的企业,那样很可能造成川口河园区的产业真空,无论对产业还是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将造成很大的打击。

对于这些需要重新布局的企业,压缩原材料供给,使其逐步搬迁也是凤翔逐步实施川口河园区规划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关键是老板把钱挣到了他才会走,他如果没挣到钱,是不会走的,你用政府指令也无法完成,只能用政府调控的手段逼迫其搬迁。你需要原料10万吨,我只批给你5万吨,慢慢你就搬迁了。就川口河而言,符合产业政策而不符合园区规划的企业没有一家,所以这种政府政策调控手段是一个好办法。”闫录科说。

对于并非是经济强县的凤翔而言,川口河工业园需要依托冀东水泥建设已经明确的写在双方的合作协议里。协议里规定,应当属于政府需要解决的进厂公路建设的600多万元资金由冀东水泥出,同样,这些资金将在企业上缴的税收中,逐步返还给企业。

“对于凤翔而言,除了有石灰石的资源优势以外,并不具备其它明显的优势。有了冀东水泥后,我们园区的产业布局就是以冀东水泥为核心建立了。川口河工业园规划是长条型的,由于冀东水泥是没有污染的,也是园区的领军企业,对于白灰企业而言,虽然符合国家环保政策,但多少还是有一些粉尘的,所以它就不能在冀东的风向上游生产,这也是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邰少华对记者坦言。

经历了去年的“血铅事件”,凤翔所有工业项目的招商都把环保达标作为了最重要的门槛。“引进的企业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就是你对地方税收贡献再大,吸纳的劳动力再多,你也不能进来。”闫录科的表述也代表了凤翔的承诺,这种承诺正是为了避免“血铅事件”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