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榆阳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榆阳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榆林市榆阳区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建设基地,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导致地表塌陷、地下水渗漏、林木枯死、土地沙化生态环境问题加剧,致使60多年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成果面临威胁,而补救和恢复却异常艰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提出了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是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使林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途径,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林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

1 林业产业发展成果

榆阳区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建国后,榆阳人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改革开放以来,榆阳区全面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种草面积108.6 hm2,使榆阳区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至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43%。南部山区69600hm2面积的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控制;北部风沙区380000hm2荒沙全部达到了固定和半固定,局部地区出现了沙漠化逆转,“沙进人退”的历史正在变为“人进沙退”的现实,生态环境建设处于前所未有的局面。

2 生态环境面临的困境

榆阳区作为矿产资源大市,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盐及全国少有的优质煤。1999年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大多数矿区在重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与经济利益驱动支配下,使矿区森林和林地不断受到污染和破坏,森林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多年的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受到了威胁,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群众无法正常生产、生活和生存。

3 生态产业是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3.1 生态产业的内涵

生态产业,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它是对传统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的一种挑战,甚至是一场革命。

3.2 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榆阳区经济得到跳跃式的发展,而榆阳的农民年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却始终低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研究和解决榆阳“三农”问题,成为榆阳区最大的社会课题。所谓生态产业的开发,就是通过当地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让牵头开发生态产业的企业和农民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在有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和区域发展才能真正地将农民推向市场,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生态产业开发中的基础和主导作用,让农民和企业有效地将产供销流通和加工增值的营销活动结合起来,在这种产业开发的环节中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榆阳区已建成全省畜牧业基地和饲养羊示范县区,极具特色的农副土畜产品为生态产业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玉米、马铃薯、羊子、生猪都处于低利润原料出售的现状,与产业化开发可以得到的实际利润相差甚远,为生态产业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大力发展林果、林牧、种植、养殖等林业生态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3.3 延长产业链是生态产业的必然趋势

生态产业除具有按生态经济原理和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生态功能的基本特征外,其物质、能量、资源的多级利用,主要体现在生态产业链的延长和延伸,特别是食物链在生态产业中的应用。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地进行产业研发,让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增值效益,也是当前生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目前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食品、农业产业、工业加工诸多方面农、林、畜产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从原始农产品到深加工为最终上市消费产品,从种植者、饲养者到中间流通环节再到深、精加工的过程中,如果把利润比做100,那么目前榆阳区农、牧民仅赚取了10以内(一成)的利润,贸易流通者和深、精加工企业家赚取了11~100(九成)的经济利润,而在这九成利润中,流通商和加工商的利润有的是二八、三七开成,有的甚至是对半利润平分秋色。

在榆阳区的广大农村和市场上,流传这样的俗语,“养猪不如贩猪,贩猪不如杀猪”、“种粮不如卖粮,卖粮不如加工”,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榆阳区产业化流通、营销、加工可以赚取高额利润这个朴素而普遍的经济规律。

3.4 规模化经营,是生态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理论以及实践运作,并在我国渐成气候,始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起步为标志,以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贸一体化经营为显著特色,渐渐发展成规模化、集约化。在榆阳境内,经营运作农林业产业且资产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为数极少,使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展缓慢。但榆阳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农林牧资源的多元化、多样性、总量大,以及迅速发展的工业经济,为生态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近年来所确定的草、羊、猪、薯基本上都处于原料销售的低水平上,所谓的农业主导产业大部分属于农业经济学家总结的赚取利润指数10(一成)以内的微薄利润,所得到的经济收入相当有限。

农林牧业产业化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息息相关。如果结合榆阳区实际,对农林牧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依托,企业为龙头,与千家万户小规模的农、林、畜、牧产品生产基地相结合,形成农工商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实现大、中、小型企业与小农户密切合作的增产、增效、增收的创新型模式。

3.5 生态产业,是榆阳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设榆林特色生态名市,是榆林市“十二五”规划确立的重要内容,榆阳作为这一规划施行的主阵地,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数十年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提高防沙治沙的效果,榆阳区还针对不同的沙地状况采取了相对应的治理措施。目前,榆阳区380000多hm2荒沙和66666.67多hm2荒山荒地实现了以灌草为主的低标准治理,33333.33多hm2农田基本实现林网化,基本形成了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已成为了榆阳大地的主色调。榆阳区虽然几十年来在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方面取得巨大成效,但整体上的生态系统依然是很脆弱的。因此,在搞好自身生态建设的同时,寻找一条可以让农民稳定收入、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化道路,对整个榆林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4 结论

建设绿色生态名市是榆林的战略抉择,也是榆阳的奋斗目标。只有生态产业化开发才能够达到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目的。经济效益是生态建设的原动力,如果我们能在促进生态产业规模化开发的同时,有效延长产业链,促进生态建设向广度和深度,这也将会对建设榆林特色生态名市注入强大的活力与动力,增加更深刻的内涵。

从生态产业发展的内涵来看,生态产业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三农”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政府在产业开发上必须给予政策保护、市场需求、科技支撑、投入保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榆林市榆阳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榆林科技,2004(3)

2 政协榆林市榆阳区委员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榆林

3 雷加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J].东北大学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