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坐井观天的穴居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坐井观天的穴居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在那些公鸡异常热闹的唱歌比赛声中醒来的,推开门终于看见峰岩洞村的真面目,实在有种井底之蛙的感觉。硕大的洞口在头顶上,是一方天空,洞壁上满是螺髻状下垂的钟乳石,下面是倚洞而建的房舍,都没有屋顶,高低起伏四通八达的石阶小路走着挑水的村民,鸡在屋顶走,狗在路上睡,牛铃四方响,小猪到处逛,已经有一些炊烟如玉带横亘在房屋之间久久不散。顺着梯子走到二楼,实际就是一个晒台,木梁铺竹篱笆的地板走起来让人担心。上面也有床、缝纫机,更多的是铺满地上的苞谷和悬挂的腊肉,二楼四周用一人高的篱巴围起来与其说是墙更像栏杆。举目四望,洞口附近的房子非常密集,空间和采光不好,我住的周家位于洞底,有大的院子,饲养着家畜,这是在洞里,着实让我惊叹。可以看到他家不远就是洞里的擎天一柱,足有五六十米高,因为洞口像一个朝天的大嘴巴,即使洞底也能照到天光,清晰可见,发现洞底几家都是泥巴墙,其它地方大多数是篱笆墙,木板墙是极少数。

我们拜访了村中活字典,老人娓娓诉说:两百年前,一支李姓的家族为了逃避战乱,从江西一路来到云南广南县,发现深山中一个大洞,洞口古木参天,洞内宽敞明亮,既不易被外人发现,住在里面又挡风遮雨,四季宜人,于是定居下来,峰岩洞村就这样形成的。

他们用满山的竹林编制篱笆建房子,砍柴生火,在山坡上种苞谷和蔬菜,因为气候湿润温暖,虽然没有水源,农作物长得很好,蓄积洞顶钟乳石的滴水和洞外的雨水解决了生活饮用水,在自家门口圈地饲养牲畜,改善生活质量。后来又逐渐迁入了周、徐、何、任、唐姓人家,慢慢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洞中村落。数百年来,人们过着并不富裕却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生活,生生不息繁衍了七八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62户286人。仿佛一个大家庭,峰岩洞是人们共同的家,每到晚上洞里非常热闹,伴着牛马鸡犬的鸣叫,回荡着生活的交响乐。村长开会不需要聚集群众,更不需要话筒,只要坐在自家二楼晒台喊话,全村都能听见,谁有意见也可以在家里大声提。长期的朝夕相处,邻里亲戚关系异常亲密,见面互致问候,随便去哪家都有茶饭款待,没有红脸争吵的事情发生,据说一吵全村都听到了,渐渐形成和善的民风。没有偷盗,因为每家都知道每家的底细,同一屋檐下,你的就是我的,何必偷偷摸摸?因此家门是不上锁的,路上是不拾遗的,偶有外人来盗窃,洞口一堵,如瓮中捉鳖,小偷插翅难逃,只要把东西留下,并不打骂小偷而放行,足见村民与人为善的性格。

洞中群燕栖息,蝙蝠众多,所以没有蚊子,又因为洞崖上有猫头鹰,洞中没有鼠害。倒八字的洞口开阔,充分吸收洞外自然光线和偏西阳光照射,除了洞口几家,大部分房子二楼不设屋顶。山高路长,运送好的建材不便,建屋基本就地取材,最早都是篱笆结合木梁,因为洞底多泥巴,下面几家后来用泥砌墙,从表面看,村子破破烂烂,和棚户区一样,实际上山洞是个天然的庇护所,没有日晒雨淋,冬暖夏凉,住在里面是很享受的。

正是黄昏夕阳时分,村民们从四面的地里收苞谷回来,身后的竹筐里装满了金黄的玉米棒,筐上还绑着一蛇皮袋玉米,足有百斤重,即使七八岁的小孩子也背稍小的筐,有三四十斤重,走这样的山路我即使空手也吃力。他们走累了就把筐靠在山坡突出的地方站着休息,老人一时背不起来年轻人会接过去,妇女休息后因为筐重站不起来旁人会主动拉一把。眼前是忙碌而疲惫的人流,毕竟是丰收时节,大家都喜气洋洋,高声开着玩笑,山谷中不时回荡笑声……

背包里的小情报:

峰岩洞位于滇东南,火车坐到昆明或南宁,都有长途大巴直达广南县,广南每天有往广西去的车,去八宝的比较多,在马街下。运气好会碰到赶集,除了一睹乡土气息的热闹场面,还能尽览少数民族眼花缭乱的服饰,最主要会碰到峰岩洞村的老乡,跟他们的卡车一起回去,若是平常时候,只有包车进去了,十几公里的山路,按我们城里人的速度,步行需要四五个小时,必须找到认识路的向导。村中生活比较艰苦,主食为玉米。

Rio说三道四:

这是小时候一直梦想的生活,像原始人一样居住在岩洞里。没有想到在不远的云南,在切近的现在,竟然还有穴居生活方式。旅行往往出人意料,会触动你深藏的梦想。遇见了奇异的地理人文,催促脚步,再次上路,去看下一个童年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