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骆仙芳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骆仙芳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骆仙芳老师临床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验,并阐述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分析其主要病理因素、危险因素和辨证分型的特点,另举医案以验证。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药疗法;临床经验;骆仙芳

中图分类号:82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458-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OSAS)亦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且具一定潜在危险性的睡眠呼吸疾病。OSAS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睡眠时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呼吸及睡眠节律紊乱,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觉醒、或患者自觉憋气,夜尿增多,白天嗜睡,乏力,睡不解乏,晨起头痛、口干,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性格异常等。多导睡眠仪(PSG)检测显示每晚7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大于或等于5次/h。现代医学对OSAS的治疗尚缺乏有效药物,中医药具有调节整体功能、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弥补西药因不良反应多和治疗局限的缺点。骆仙芳老师从事呼吸病防治近20年,对中医辨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颇多验效,兹介绍于下,以飨同道。

1.中医认识

中医虽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的“打鼾、白天嗜睡、乏力、睡不解乏”等症状类似于中医学对“鼾眠”、“嗜卧”、“久卧”、“且闭”等描述。关于本证的最早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但当时并未定名称为鼾,而称其为“息有声”。鼾症的记载最早可见于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这里张氏首先提出了鼾声现象,并已认识到伴有自汗出、身重、多睡眠的打鼾属病理现象。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咽喉心胸病诸候》中对打鼾做了明确定义,指出“鼾眠者,眠里咽喉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咽喉而作声也。”另外还散见于中医“嗜卧”、“嗜睡”等病证之中。

2.病理因素

骆师认为OSAS的发生多为先天禀赋异常,后天调摄失当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痰热、血瘀、气滞,主要病机为痰湿内阻或痰热内壅,气滞血瘀,肺脾肾虚,心阳不足,尤以脾失健运,肺气不利为关键。

2.1 痰湿与痰热 OSAS患者多肥胖,古有“肥人多气虚”,“肥人多痰湿”之说。痰湿的形成与脾之运化功能密切相关,饮食内伤及素体脾胃虚弱均是形成痰湿内盛的重要因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脾功能失调则痰湿内停,痰湿日久可郁而化热,使痰热交阻。痰湿或痰热上阻于气道,壅滞不畅,痰气交阻,肺气不利,入夜益甚,使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失常,出现鼾声如雷、呼吸暂停,痰湿均为阴邪,易蒙蔽清窍,使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可出现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2.2 气滞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张景岳更明确指出:“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无论外感六淫,饮食劳逸,还是七情内伤皆可导致气机失常而致病。气滞可致气的推动和气化功能障碍,使血液和津液运行不畅,继而导致瘀血和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而各种病理产物的产生又可加重气机阻滞,互为因果。《丹溪心法》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气交阻于气道,致气道狭窄,肺气不利,出现打鼾,鼾声如雷,呼吸暂停等症状。

2.3血瘀 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肺气正常则血行无碍,若气机不畅、气阳虚衰可使瘀血内生,痰湿郁滞也可致瘀血,“久病人络”亦可产生瘀血。《灵枢》曰:“血者,神气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瘀络滞,血运不畅,使脏腑失于濡养,神明失司,睡眠时口腔内可表现为肌肉松弛,悬雍体下垂,从而导致气道狭窄,气流通过时产生鼾声,甚者呼吸暂停。此外,瘀血内阻易与痰、湿、热、气互为交阻,互为因果,更是加重病情。

3.危险因素

OSAS发病率商达2%~4%,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体重指数与颈围越大越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吸烟量与饮酒量越多呼吸暂停指数则越高。此外,先天禀赋异常、饮食不当、外感六淫、体虚病后等亦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3.1年龄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人到中年肾气渐衰,肾之阴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肾虚致五脏六腑亏虚,脏腑机能衰退,气血运行及水津输布失常,继而积聚成痰,日久瘀血内生,痰瘀互结,阻于气道,使气道壅塞不利,出现打鼾、呼吸暂停等症状。

3.2肥胖 《丹溪治法心要》中明确提出:“肥白人多痰湿”。一方面痰湿壅滞是肥胖的成因,另一方面痰湿证亦是肥胖人的主要证候特征。肥胖人痰湿的发生多与饮食因素有关,《素问・痹证》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饮多食,使脾失健运,进而聚湿生痰;另外水谷精微超过机体的生理需要,滞留体内亦可使痰湿内生。故《张氏医通》指出“膏梁过厚之人,每多痰”。痰湿为OSAS主要病理因素之一,痰湿日久可加重气滞,亦可使瘀血内生,壅阻气道,继而可出现打鼾,鼾声如雷,呼吸暂停等症状。

3.3吸烟 烟草辛温而热,其性属阳,质轻主升,易伤津液,偏嗜抽烟,烟自鼻喉而入,最易耗肺伤津,故有“久服则肺焦”、“耗肺而焦皮毛”之说。肺焦津伤,肺失宣肃,气机升降失调,日久而酌津成痰,痰热交阻,壅塞气道,出现眠时打鼾,鼾声如雷,呼吸暂停等表现。

3.4饮酒 酒为辛热有毒之品,长期大量饮酒既可燥金耗血,使肺津受损,宣肃失职;又会损伤脾胃,内生湿热;日久则可伤肾,耗伤阳气,使血脉凝涩,形成血瘀之证。《本草纲目》云:“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痰热内生,肺失宣肃,气机失调,日久痰瘀互结,交阻气道而作鼾,甚者呼吸暂停。

4.辨证论治

骆师在临床过程中对OSAS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认为主要有以下4型。

痰湿内阻、肺气壅滞:主症为睡眠时鼾声阵作,时断时续,与呼吸暂停间歇交替出现,夜间常常自觉憋气而醒。形体多肥胖,白天神疲乏力,睡不解乏,伴胸闷,咳吐白痰,喜食油腻之物,纳呆呕恶,头昏肢沉,记忆力减退,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治拟健脾化痰,顺气开窍。方用二陈汤化裁: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党参、白术、苍术、石菖蒲、郁金、旋覆花、代赭石、桔梗、杏仁、苏子、川朴、浙贝母。若痰湿郁而化热,症见口黏,口苦,痰黄或质黏难

咳,佐以黄芩、胆南星、天竺黄、鲜竹沥、瓜萎仁等;若咽中如有炙脔,胸胁满闷显著,可用半夏厚朴汤;若多食则脘腹胀满,昏昏欲睡者,可佐以鸡内金、山楂、薏苡仁等。

痰浊壅塞、气滞血瘀:主症为睡眠时打鼾,鼾声如雷且不规律,呼吸节律紊乱,夜寐不实,易憋气而醒。形体多肥胖,白天表现为神疲嗜睡,睡不解乏,健忘,胸膈满闷,咳痰白稀,头重如蒙,面色晦黯,口唇紫绀,舌质黯紫或有瘀点,舌底络脉迂曲增粗,脉细滑或涩。治拟理气化痰,活血开窍。方用涤痰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姜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石菖蒲、胆南星、郁金、白芥子、桔梗、党参、枳实、红花、桃仁、当归、丹参。若痰浊郁而化热,症见痰黄或质黏难咳,苔黄腻,脉滑数,佐以黄芩、鲜竹沥、竹茹、鲜芦根等;如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气虚症状明显者,佐以党参、太子参、白术等。

肺脾肾亏、痰瘀交阻:主症为睡眠时鼾声阵作,鼾声响亮,夜寐不实,时时憋醒。晨起头痛,白日嗜睡,睡不解乏,胸中窒闷,咳吐痰涎,气息短促,神倦乏力,健忘,腰膝酸软,伴夜间遗尿或夜尿频多,减退,面唇色黯,舌紫或有瘀斑,苔薄润,脉沉或细涩。治拟益肾健脾,祛瘀除痰。方用金水六君煎化裁:当归、熟地、陈皮、姜半夏、茯苓、黄芪、太子参、石菖蒲、胆南星、郁金、丹参、地龙、白芥子、枳实、淫羊藿、甘草。若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肾阳不足表现者,可酌情加用肉桂、川牛膝、菟丝子、补骨脂等;如瘀象较重者,则重用活血祛瘀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等;若伴有脾气急躁,性情忧郁者,可佐以制香附、醋柴胡等。

心肾两虚、阳气不足:主症为眠时有鼾声,鼾声不响,时断时续,与呼吸暂停间歇交替出现,夜寐不实而时时憋醒。白天表现为嗜睡,睡不解乏,哈欠频频,举止迟钝,神疲懒言,动则气促息短,面色蝴白,畏寒肢冷,头昏健忘,胸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腰膝酸软,减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治拟补益心肾,温阳开窍。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熟附子、桂枝、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石菖蒲、远志、麦冬、郁金、淫阳藿、黄芪、党参、五味子、桔梗。如有阴虚内热之象,可改用麦味地黄丸化裁;若见口唇发绀,舌黯红或有瘀点,可佐以紫丹参、当归、广地龙、虎杖等。

5.案案举例

史某,男,66岁,初诊时间为2004年6月9日。患者打鼾20年余,睡眠时鼾声阵作,鼾声如雷,夜间平均憋醒1~2次,白天嗜睡,头痛,神倦乏力,睡不解乏,记忆力减退,伴有咳嗽,咳痰,痰量少,舌红偏紫,苔腻,脉弦滑数。2004年6月8日PSG报告示:AHI为46.7,睡眠时血氧饱和度基线为88%,最低血氧饱和度为65%。提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伴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辨证为痰浊壅塞,气滞血瘀。治拟理气化痰,活血开窍。予以姜半夏9g,白茯苓15g,陈皮6g,生甘草6g,党参15g,石菖蒲15g,广郁金12g,桃仁10g,红花6g,紫丹参15g,全当归10g,制胆星6g,炒枳壳15g,太子参15g,7剂,日服1剂。二诊:服药7帖后咳嗽、咳痰减轻,白天嗜睡、神疲乏力亦较前改善,余同前,治拟原法出入,加灵磁石15g,7剂。此后患者多次复诊,予以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经过4个多月的中药治疗,患者鼾声明显减少,音量显著降低,夜间已无憋醒现象,咳嗽、咳痰、嗜睡、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2004年10月28日复查PSG示:AHI为18.8,睡眠时血氧饱和度基线为95%,最低血氧饱和度为71%。提示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伴低通气综合征,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