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幼学琼林》看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幼学琼林》看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宋代大儒朱熹曾说,小学的任务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以及“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因此,如一般的蒙学教材一样,《幼学琼林》中的内容不仅是要教会儿童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对儿童进行基本的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中国古代一直以道德教育为教育内容的主体。汉时王修就教育自己的儿子:“未必读书,并学做人。”在对儿童的教育中,主要是使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道德教育在《幼学琼林》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孝悌

注重孝悌,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培养儿童的孝悌观念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幼学琼林》的《祖孙父子》篇中就有“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这句话是说,能得到父母的欢心,顺从父母的心意,才可以称之为父母的好子女。教育儿童从小就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

如果说,孝是用以维系家庭关系起主要作用的话,那么,悌则起的是辅助作用。《幼学琼林・兄弟》篇中,开篇就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须贻同气之光,无伤一本之谊。”接着通过一些文学典故使儿童认识到兄弟之情是何其珍贵。

总之,对于儿童进行孝悌的教育就是为了使“兄弟和睦,家庭兴旺,个人日后能在社会上立身。”(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

2.节俭

为使儿童树立节俭的观念,我国古代社会特别重视对儿童的俭朴教育。《幼学琼林》中通过古人节俭的故事教育儿童,俭朴是一种美德。

3.诚信与为善

对儿童进行诚信和为善的教育是因为儿童天性单纯,只有通过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才能使儿童不失其真,养成行善去恶的观念。

《幼学琼林》的《朋友宾主》篇中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意思是说,元伯不违背与巨卿的鸡黍之约,用来说明他们之间彼此信任,诚实守信。“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教育儿童要同善良的人交往,告诉儿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一、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其道德

帮助儿童树立价值观,也就是说帮助儿童学会如何做人和做怎样的人。封建社会要求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要求儿童学会做一个符合封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符合封建道德伦理纲常,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善恶观,保养其真性情

“善恶观”就是指对事物进行“善”“恶”的判断,从而对其进行正确的取舍。这种对儿童进行的是非观的教育,是相信通过教育可以使儿童保养其先天向善的本能。《幼学琼林》一书中就劝诫儿童“铭心镂骨,感德难忘;结草衔环,知恩必报。”“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也就是说,要积德行善、知恩必报。书中还揭示了一些社会的不平现象,有助于儿童认识社会的善与恶,了解社会。

总之,《幼学琼林》集识字、历史、文化教育于一身,作为中国蒙学教材的精华,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史也证明,它是一本合格的幼儿启蒙教材,易于儿童的学习与掌握。现在重新对《幼学琼林》中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当代的教育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