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古“泥”之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翻开报刊和词典,常见将“烂醉如泥”一词解释成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烂醉如泥”中的“泥”成了“烂泥、稀泥”。这是望文生义的结果,虽然“普及”,却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的“泥”并非“土和水合成的东西”,而是一种水虫!
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元稹诗有“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之句,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间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语,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咏。可见,“醉如泥”一词在我国古代是妇孺皆知的。
既是民间寻常用词,那么“醉如泥”中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呢?宋入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事实》一书中,对“醉如泥”中的“泥”作如下考辨:“南海有虫,无骨,名目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明确指出,“泥”不是泥土,而是一种特殊的虫子,其特点是“无骨”,应属软体动物或腔肠动物之类,水生,离开水便呈泥状,如醉酒一般。从这些典籍中得知,正是由于“泥…‘失水则醉,如一堆泥”,跟有些人醉后的姿态很像,于是,人们就习惯用“醉如泥”一词来形容一个人醉后的形态。其前加一个“烂”字,进一步突出了醉酒的程度之深。一些人醉后的表现确如泥委地,于是便有人望文生义,误将“烂醉如泥”中的“泥”,理解成了“’烂泥、稀泥”、“土和水合成的东西”。
(玉指红颜)
蜂鸟将促进新机器人的诞生
美国最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院的研究人员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一组蜂鸟甩去水滴的镜头。在录像中可以看到,每当有水滴沾到头上的时候,蜂鸟就会快速地左右甩动脑袋来甩掉沾到头上的水滴。这个动作跟狗甩水的动作类似,但是速度却要快100多倍。蜂鸟体重只有4克左右,但是却能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产生相当于34倍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相当于每秒330米。而人通常在加速度达到5倍重力加速度时就会失去知觉。研究者说,这项研究的发现可能会应用于设计新一代的能够在阴雨天飞行的微型机器人。
结合不断成熟的纳米技术,这种微型机器人可以在极端复杂的天气状况下,执行侦察、导航、通信等军事任务。在因天气情况而导致直升机无法到达的灾区,这种微型机器人对于搜救工作的开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