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纯净水”说开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纯净水”说开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一篇有关纯净水调查报告的文章中有这样的阐述: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和避免不洁饮水对人体的伤害。但是,科学家却指出,长期饮用纯净水,无异于让人体的肾脏“下岗”。因为据专家分析,越是所谓“高纯度”的饮用水,越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排除干净。不仅如此,甚至还会在人体排泄系统的循环过程中,带走(或剥离或损害)人体内原有的弥足珍贵的微生元素,造成人体微生物平衡系统失衡,反而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引发多种疾病……由此,不免让笔者联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应涵盖智力、体能、审美、心理与良好的思想品德。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仅仅只满足于分数、考试和就业,却忽视了人的全面成长,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需求。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所谓教育,就是除了分数,除了知识以外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幸福和完整,在“养智”的同时,更注重“养心”。

教育包藏博爱

近日,北航最年轻的博士――16岁的张炀再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他要求和逼迫其父母为其在北京全额买房而且还在微博上发表了“白领对北京建设无用”的言论,引发网友热议。同时,北京大学在刚刚的有关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首次提出“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的禁止性规定。将两件事情联系起来,不禁让人思考:人才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家人都很冷漠的话,情何以堪?可以想见,人才的标准,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高材生”,而是“高材”的同时更要追求“高质”。的确,如今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了,公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广大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依然令人揪心。当我们的周围不时上演“扶老”事件、“碾童”事件时,应该反思,我们的道德教育多么苍白无力。回归到人才成长的层面上,只有拥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才会懂得如何更好地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否则,我们培养的人才又有何用呢?《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梁惠王上》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无疑是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可回顾我国近年来的现实情况,这种博爱思想已在人们心田荒芜、缺失乃至颗粒无收,着实在令人齿寒、心伤。

因此,教育应有“爱”,呼唤“爱”,更应培育、弘扬那种博大的“爱”。

教育享有尊严

日前,佩戴“绿领巾”被西安市某小学解释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的教育“创意”、“创举”的事件,深深地灼伤着孩子幼小的心灵,终于被叫停了。因为只有那些在教师眼中所谓的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表现不好的学生才戴“绿领巾”。这让家长和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被歧视和被伤害。

诚然,社会上某些浮躁的功利主义或已渗透到教育领域,并“绑架”了某些学校和教师。这让他们变得头脑简单,以灼伤学生心灵的方式,换取升学率,换得个人和学校的“荣誉”。甚至在少数学校、教师那里,功利主义已经成为其行动指南,并时不时变换各种面孔出现,诸如“五道杠”、测智商、按成绩排座位等把学生人为地划分成三六九等、好中差,就像鞭子一样抽打和伤害着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童年挥之不去的噩梦。

其实,不论贫富、愚智,人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受到教育,即所谓“有教无类”。教育是一种尊严的享受,平等的礼遇与共赢的合作。进入怎样的学校和遇到什么样的教师,对孩子来说纯属偶然。我们不能期望人人遇到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完全可以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足够的尊重和不被蹂躏的尊严,有一个开心快乐、健康的校园时光。

教育提升幸福

曾得到总理的青睐与推荐的《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在他的一生中此书曾被修订过六次。该书从人类的道德、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这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启发,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延绵不绝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体谅、关切,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地去对待每一刻、每一事、每一人,学会幸福地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近出版的《幸福了吗?》签名售书现场接受采访时说:“我还是很佩服鲁迅先生,他曾经说过‘救救孩子’。现在有很多家长开口就骂中国足球,一转身就拒绝自己的孩子上体育课,孩子受一点点伤就想办法帮他请假。我儿子每次上完体育课受伤回来,我都夸他特‘爷们儿’。有一次我儿子小心地问我,可不可以看一场凌晨举行的欧冠足球赛,我立即答应了。隔天我儿子对我说,老爸,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敢熬夜看球赛的。当然我并没有允许他天天熬夜,我只是想让他成长得更男人些。我们的教育应该把孩子培养得更男人点,或者培养得更像‘人’。”

是的,我们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应该是多元的:生活的体验、经验的总结、智慧的启迪、能力的提升、理想的放飞、品格的形成、精神的塑造……

回顾与思忖我们的教育,它究竟带给受教育者多少的欢欣、惬意、执着与积极、快乐、健康的心态?存在于学业、考试等的竞争固然不可避免,但是其前提必须是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并且要有个宽容、开放、万物共生共荣的和谐环境。尺有其短,寸有其长,教育的“百花园”中不应只有牡丹花儿孤傲怒放,而应是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为人谋幸福,让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自我批判和超越自我,从而得到历练和成长。新教育营造的文化家园

新教育已不仅仅是外国先进理念的引进,实际上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育思想,以及最好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实践的一个整合。它强调并重视要用我们自己民族的语言,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使我们的教育强基固本,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奇迹与骄傲。一个国家不尊重自己的教育文化和传统,那是没有前途也是没有自信的。教育不是培育那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根底,有智力没情怀的“怪物”。

在新教育氛围中的校园、课堂应积极构建并重新审视美丽、方正汉字的书写;聆听远古、优美的唐诗宋词的诵读;践行谦逊、敬畏、友爱的人际交往;展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的既无畏又博大,既刚毅又包容的文化精神。这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重新找回我们失落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家园,营造有“文化”的教育,这才是有根基的教育。

“纯净水”固然可以解渴,但假使唯其如此而拒绝其他,便会失去本不该或缺的东西。中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习俗,而且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它特别强调天人合一,从小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的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一直在不知不觉地丰富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在其中,它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与儒家文雅含蓄之美。其最高境界――茶道,则更突出“在茶事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这岂是纯净水所能蕴涵?

若从更大的范围来看,除却纯净水,还有咖啡、可乐、奶茶、果汁、豆奶等。我们不妨煮一壶沸水,或沏一壶香茗,或冲一杯咖啡,去品味个中滋味,恰如品味人生百味。

因此,学校及学校教育应炮制各味“饮料”,力争教育呈现以德育为主、各种文化渗透的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从而实现“育人”、“达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