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随文识字中的起承转合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随文识字中的起承转合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随文识字”就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所谓“随文识字”,就是把生字教学渗透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从具体的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笔者曾听过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许老师所执教的《乌鸦喝水》(第一课时)公开课,受其启发,笔者在上这堂课时就将“随文识字”贯穿于语文课堂的“起”“承”“转”“合”环节之中,旨在有效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堂教学目标。

一、“起”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识字教学中的“起”即是业界所说的导入。对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起”要做到引人入胜。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情境片断。

(一)师生对话,故事引入

师:小小多媒体,故事多又多。大家边听边看边读。乌鸦妈妈整天找虫子给小乌鸦吃。(演示老乌鸦喂小乌鸦的画面)

生:响亮地跟读。

师: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演示老乌鸦飞不动的画面)

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

师:那谁来帮助老乌鸦呢?请看:小乌鸦找来虫子,喂给妈妈吃。(演示小乌鸦喂妈妈吃虫子的画面)

生:反复朗读,融入情感。

师:真聪明。把后两个句子连成一句来说。

生: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找来虫子,喂给妈妈吃。(学生富有感情地说完整了)

师:小乌鸦关心长辈,很有孝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只有孝心的小乌鸦。

(二)标本激趣,认识乌鸦

师:(多媒体演示小乌鸦的特写镜头,同时出示乌鸦的剥制标本)瞧,这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有孝心的小乌鸦。大家仔细看看,小乌鸦长得什么样?

生:它黑黑的。

师:是啊,乌鸦浑身都长满了乌黑的羽毛。这“乌”字就是黑的意思,比“鸟”字少一点。乌鸦是一种鸟,所以“鸦”是鸟字旁。(边说边板书“乌鸦”)

师:这堂课,我们要再学习一则乌鸦的故事,题目是《乌鸦喝水》。(边说边板书“喝水”)小朋友看这个“喝”字,我们没有学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喝水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右边是……(学生遇到困难,不知怎么说)

师:右半部分很难说,没关系,让老师来帮助你们,大家跟我一起写。(老师带着学生写“喝”的右半部分)

师:大家记住了吗?喝是什么旁?

生合:口字旁。

师:在乌鸦喝水的故事里,我们又会认识一只怎么样的乌鸦呢?

【反 思】课堂伊始,教师以乌鸦反哺的故事导入,其间教师已在慢慢渗透本课需要小朋友掌握的汉字“乌鸦”。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孩子受到多种感官的刺激,不但理解了故事情节,而且急切想知道这只有孝心的小乌鸦该怎么写,所以在学习“乌鸦”这两个字时就特别认真。孩子们心中不仅刻下了“乌鸦”这两字的正确书写,而且内化了情感。随着点题,教师又顺势导入“喝”的写法,不但巧妙融入了识字教学,而且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

二、“承”

“随文识字”简单的导入后,应立即进入正题,即围绕教学预设目标整体推进。苏教版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在一下教材中就已出现许多形近字,易错字,我们提倡“随文识字”就是为了降低孩子学习的难度。在掌握了“乌鸦”和“喝”字的书写后,教师要顺势对形近字进行层层深入的教学,以转入教学环节“承”。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音(略)

(四)读课文,逐步识字

1.师:原来是小乌鸦口渴了,才去喝水的啊。(板书:口渴了)我们看这个“渴”字,你觉得它和我们刚才认识的哪个字很像啊?

生:“喝”。

师:这两个字的右半部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左边的部首。渴是什么旁?为什么呢?

生:“渴”是三点水旁,因为没水才会渴。

师:对啊,缺水就会有口渴的感觉。每个字的部首都和这个字本身的意思有关。

(师生借助生字卡片互动游戏:缺水才渴,用嘴才能喝,三点水旁的是渴,口字旁的是喝。渴是什么旁?三点水,喝是什么旁?口字旁。)

(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渴”。)

学生一起在课文纸上书写“渴”。

师:现在,咱们把这两个相像的字放到句子里,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学生逐步读得连贯)

2.师:乌鸦到处找啊找,老师也来帮他找。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把右手遮在眼睛上方。)左看看,右看看,近处看,远处看。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乌鸦找。(所有小朋友都激动得把手遮在眼睛上方,跟随老师做出看的动作)。这个动作变成文字,就是古时候的“看”字。(板画:古汉字“看”)现在的“看”字就是由古时候的字演变来的。跟着老师一起写。(在田字格里范写“看”)注意啦,“手”字变成“手字旁”的时候,要把竖钩变成撇哦!

(学生一起在课文纸上书写“看”)

【反 思】在教学“渴”和“喝”这组形近字时,紧扣文本,采用边讲边问,学生边听边答,边认识生字的方式,孩子们兴趣盎然,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了容易混淆的两个形近字。之后小游戏和琅琅上口的“顺口溜”、游戏情境中巩固了生字。当然,把字词放到句子语境中会更有效果,这样的随文识字教学才能顺应文本脉沟,更加圆润。

此后“看”字的教学则充分挖掘了汉字本身的文化符号意义,通过做动作这样一种学生所喜爱的教学

方式,使学生在认识“看”字的过程中对汉字的造字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既了解了“看”的含义,也准确的书写了“看”。

三、“转”

犹如戏剧故事中的序幕、发展、高潮与结局,没有高潮的戏剧故事是平淡的,没有高潮的识字课堂也是无味的。随文识字教学中的“转”就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高潮,常常是伴随着若即若离的状况而展开。《乌鸦喝水》一课中出现的高潮如下:

(五)随文识字,高潮迭起

师:小朋友快看,魔法一变,老师的手变成了小乌鸦的。(教师用手指示意乌鸦的喙)注意看,小乌鸦用嘴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瓶里。瓶里的水渐渐升高到瓶口时,孩子们都忍不住站起来,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瓶里的水慢慢升高了。

师:课文里哪个词语是“慢慢”的意思啊?

生合:渐渐。

师:对啊,“渐”也是一个生字,两个字叠起来就是“渐渐”,也就是慢慢的意思。(出示生字卡片:渐。学生看卡片读字、词)

师:瓶子里的石子慢慢变多了,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小乌鸦是怎么做的呢?

生: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师:就是这句话。用嘴夹住石头,这就是“叼”,我们一起来做做“叼”这个动作。(举出生字卡片:叼,师生做动作)

师:叼起的“起”也是一个生字,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个新部首。谁认识?

生:走字旁。

师: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共有几笔?

生合:7笔。

师:课文是怎么说小朋友刚才看到的画面的?(多媒体演示:乌鸦喝水的经过。)

【反 思】不同于高年级学段教学中的词语解释,低年纪的学生在理解词义时要注意形象直观。教师将生活中孩子体验过的瓶里放入石子,水会升高的原理巧妙地转化为一个演示实验,把课堂推向高潮。当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意犹未尽时,顺势引导学生进行随文解“叼”“渐渐”之意,师生一起通过做动作来理解“渐渐”与“叼”的含义,体现了新课标“做中学”“学中做”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理念。

四、“合”

随文识字教学中的“合”是指课堂结尾的总结。利用“板书”而“合”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方式。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让孩子们利用板书准确回忆出本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和需要掌握的重要生字,而且给学生留下再现、思索的时空。

本课板书设计见右框:

乌鸦喝水

口渴了

找水喝 看

喝着水 渐渐

【反 思】随文识字教学中的“合”,可利用“板书”而“合”,还可通过“结语”而“合”。总结语可以是探究性的话语,也可是对本堂课的提升。如《乌鸦喝水》的总结语可这样设计:小朋友们,当你和这只小乌鸦一样,口渴了,想要找水喝,会怎么样?别急,先到处看看,再想想办法,相信你一定能喝到水的哦!那么这只小乌鸦你认为究竟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家伦.论语文课时教学的起承转合【J】.中学语文教学,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