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文生产力:生产力的一个维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文生产力:生产力的一个维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对生产力各个层次及相关概念梳理基础上,提出人文生产力这一新的概念,并概括分析其特征及作用,以期引起理论界和全社会对发展人文生产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关注。

【关键词】人文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人文素质

一、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

“生产力”的概念一般有两种看法:狭义理解与广义理解。狭义的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即“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可用数字量化的显性生产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其作为考察对象。广义的生产力,是大生产力观。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该需要可以分解为人们对丰富的物质文明的需要和对于高度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前者主要由物质生产来满足,后者则主要由精神生产来满足。所以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分析,生产力由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构成。不少经济学家均有论述:德国国家经济学派创始人李斯特独特的"生产力学说",把国家生产力区分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并强调精神力量以及脑力劳动者的重要性。马克思则认为, “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由“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构成。

物质生产力已为人们理解和接受,这里简析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文化也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物质、制度、精神等三种存在形式或三个层面。狭义的文化主要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具体包括文学、艺术、哲学、道德、宗教等纯意识形态的东西。这里所说的文化指狭义文化,主要是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新概括,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生产力首先是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这些产品包括两类,一类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精神产品,另一类是文化、艺术、宗教、道德等精神产品。这两类精神产品都需经过转化过程。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第一类精神产品经物化过程,直接进入物质生产中,推动物质生产迅速发展;第二类经过内化过程,影响生产力各要素,直接或间接推动物质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过程,集中体现在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科技知识与智能含量的提升上,也是劳动者生产中“输出”素质的过程。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相应地,文化生产力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两个方面:科技生产力和人文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文也是生产力。

二、人文生产力的内涵分析

人的素质分为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人的生理机制、人文科学知识与能力、个性修养和人在思想、道德、感情等方面的精神风貌(其中生理机制是人文素质的基础和物质条件,其它是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归纳为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一是人文知识,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等方面,以及获取人文信息的途径;二是人文方法,包括直觉体验、领悟能力等;三是人文精神,如公民的法律(规则)意识、环保意识、以人为本精神、集体观念等。

据此,人文生产力的内涵界定如下:人类生产人文精神产品和提供人文服务的能力。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看,人文生产力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与科技生产力共融于文化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旨在生产出丰富的物质成果,科技生产力旨在发展科技,促进科技成果的物质转化,而人文生产力则旨在“生产”人文素质,形成一社会特定价值判断和社会规范,营造以真善美为内容的价值世界,进而附加或辅助于物质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力,影响其发展方向与速度,促进多元社会和谐发展。

人文生产力作为人类所创财富的一部,萌芽并孕育成长于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伴随着脑体分工,人文生产力从物质生产过程的母体中相对独立出来,并引导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走向开化文明。

三、人文生产力的特征与作用

1.人文生产力的特征。人文生产力具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一般属性,也具有自身个性特征。(1)从人文生产力的目的分析。塑造人性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是人文生产力本质属性和目的。它着重于人的精神世界,创造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文化的、艺术的、哲学的、宗教的以及道德的“养料”, 从而形成某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导向;人文生产力不断扩展人的精神自由,给予人类终极性关怀,引导并推动人的动机远离物质,趋向于人类的本质需要,由此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从人文生产力构成要素分析。人文生产力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包括自然界中可用于文化生产活动的各种物质、环境、条件,如用于雕塑雕刻的石料,用于文化旅游和摄影的自然景观、古迹遗址等,也包括用做文化产品物质载体和生产手段的纸张、磁带、摄影器材、印刷机械以及剧场、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和设备。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的、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重要内容和形式。文化人才资源包括从事文化产品创造、生产、经营和提供文化娱乐的各级各类专门人员。在诸要素中,物质因素是形式,精神文化因素是内容。(3)从人文生产力发挥作用的特点分析。人文生产力的作用具有潜隐性。人文类精神产品往往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信念、政治取向、道德操守、、审美情趣、生活观念、人生境界等,它们可以附着、也可以不附着于一定物品上,所以人文生产力的构成主要不在于外在的实体(硬件),而在于内在要素(软件)。它是社会精神方面发展的成果,通过代际相传等诸教育形式作用于人脑,传承与再造,外化于物质与科技生产过程。人文生产力的效用具有持久性。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科技产品,随着消耗性消费,其生命周期很快终结,或者由于替代品的问世,其价值快速下降甚至完全消失。相对而言,人文类文化产品尤其是一些内容丰富价值深刻的文化思想,魅力持久,价值意义可超越种族和时空限制,甚而与人类社会相始终。

2.人文生产力的作用。人文生产力塑造文明,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1)人文生产力的发展直接满足个体与社会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文素质和社会精神文明水平。首先是满足个体精神需求和提升个性素质。个体休息身心、调节精神和培养情趣等方面,人们精神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提高,个体素质的提升与人性的完善与发展,均赖于人文生产力的发展,且又反作用于人文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人文生产力的发展可推动一民族道德、思想、创造性与团结进取精神,对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模式、经营管理及领导决策等方面产生重大改造,从而形成新的社会风尚,直接提升社会的文化生产力水平。(2)人文生产力的发展间接提高物质生产力水平。文化与人文是一种创造,自然科学技术在改进劳动工具、拓展劳动对象、提高劳动者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文生产力的发展成果,提升着人文素质与人文环境,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得劳动者能力表现出倍加的“溢出”效应,进而可以理顺生产关系,协调利益分配,促进物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了物质生产力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客观物质世界的进步与发展。(3)人文生产力的发展,愈益赋予物质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赋予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其应用以合乎真善美的价值规范和人性化方向。

随着现代人对精神自由日趋强烈的渴望,文化因子与文化元素广泛渗透到物质产品中,进而艺术的、美学的等文化因素融入物质产品和科技产品中,使商品获得了“文化附加值”,实现了其价值的“提升”,从而使人们在消费物质产品的同时,获得了某种精神的满足和文化的享受。 真善美的人文化产品提高科技与物质产品的人文属性,降低并直至消除物质与科技生产的外部负效应。人文生产力对物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的序曲。进步的社会制度取代没落的社会制度后,新的先进文化环境与意识形态又会极大地解放思想,促进生产力质的飞跃。

物质文明是人的生存之本,是发展人文生产力的基础。然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最高需要是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文生产力才是人类社会的灵魂。在今天,人类正面临着物质主义与精神滑坡的尴尬,重视并发掘人文生产力显得尤为迫切。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科技生产力和人文生产力,它们各具独立性,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只有实现它们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才能使人类社会走向全面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 考 文 献

[1]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1:126~12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胡惠林,李康化.文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