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学数学中的价值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学数学中的价值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所有的教育都必须包含价值教育的成分,学生价值品格(如务实、创新、诚信、仁爱、公正、勤奋、严谨等)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一线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迫于各种现实压力,价值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目前,在教育实践领域,人们对价值教育如何实践主要有以下两种态度和认识。在第一种理解中,一些人认为价值教育是与课程教学相平行的教育活动,是通过班会、课外活动以及班主任工作等来实施和完成的;另一些人认为价值教育应该和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应该将其与课程教学平行起来,更不应该将价值教育的任务完全通过班主任工作等途径来完成。在第二类理解中,有的教师认为,价值教育不适合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实践,因为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客观性、程序性和价值中立性较强的知识,很难将价值导向渗透到这些客观和价值中立的知识内容当中去,认为价值教育更适合在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依托教学内容来展开。那么,价值教育是否与课程教学是平行的?价值教育在教育实践能否在自然学科的课程中开展呢?

其实,价值教育是可以和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并且价值教育也可以很好地和自然科学的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一 、价值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从大的背景上来讲,中学数学教学作为整个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价值教育这一时代使命的承担当然是责无旁贷的。

从具体的学科来看,数学知识作为解决很多自然科学具体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个人数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可以说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深入程度;数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科学素养的高低。而数学素养除了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更体现在数学思维之中。所谓数学思维,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利用数学知识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创新的能力。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数学学科教学目标提出以下两点要求,这两点要求可以说是数学素养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以思维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二是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和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和分析。形成创新意识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价值品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两点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在价值目标方面的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务实、学以致用的价值品格。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就是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的价值品格。务实与创新这两种价值品格对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方面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培养的人缺乏这两种价值品格有直接的关系。

二、数学课堂是价值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对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特性而言,数学知识更为抽象、基础。学习数学可以说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整个自然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数学素养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人科学素养高低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曾经说过,一门学科的成熟程度就在于这门学科运用数学的程度。可见数学学科在科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更多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价值品格与钻研一题多解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体系,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介绍一个数学知识点和前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而非这一知识点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功用。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倾向于把某类数学问题与某种解题策略做最优化的组合,使学生最终形成特定的解题思维定势,以便使学生节约解题时的思考时间。教师要转变观念,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地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将价值教育引入中学数学教育,不仅不会给现在的教育教学带来负担,相反,价值教育的引入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务实而辩证的数学思维、培养其创新的价值品格,价值教育的引入将会有效地帮助教师进行更有质量的数学教学。

三、价值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实施价值教育可以考虑下列两种主要的实践策略。

1.通过实践背景知识的补充介绍培养学生务实的价值品格

数学是对现实实践问题的高度概括、抽象与总结。人们运用数学知识、理论和模型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数学知识的发展不仅有着理论上的延续,更有着实践上的演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针对性地把数学知识的实践背景向学生做清晰的交代,那么这对培养学生务实的价值品格是十分有利的。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向学生说明某一知识与理论产生的社会实践背景,即这一知识为什么会出现。恩格斯说,社会的需求比一百所大学更能促进科技的进步,这一论断在数学领域尤为明显。中学阶段几乎全部的数学知识和理论都是直接针对某一实践领域出现的难题而产生的。在介绍完数学知识产生的实践背景以后,教师还可以继续说明这些数学知识和理论对于解决实践问题产生了哪些积极的贡献。如以三角函数为例,古埃及人己有三角函数的粗略概念,用三角函数来保持金字塔每边都有相同的斜度。至公元前150年,希腊人热衷天文学,开始研究三角函数,于是三角函数渐渐有了雏形。后来印度人吸收了希腊人在三角函数方面的知识,再加以改进,也把它当成研究天文学的利器。16世纪的欧洲,由于航海、历法计算的需要,更凸显了三角函数的重要性。如今,它不但成为应用于天文、地理,举凡航海航空、建筑、工程、体育等学科的一门基础学问,甚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成为不可欠缺的知识。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容易理解并且是喜闻乐见的,这些背景知识的交代说明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践功能,对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2.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的价值品格

和其他自然学科比起来,数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数学问题经常同时有好几种解决方法,不同的解题方法最终都会得出正确的答案。不同的方法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思考、分析和解决的路径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一个问题,运用一种方法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解、思考、分析才能解决,而运用另一种方法可能很快就可以解决。数学大师华罗庚在中学学习的时候,常常把数学习题册涂改得面目全非,教师在认真审阅后发现,华罗庚每次都是因为试图找到最简洁的解题方法而不断修改,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钻研和追求,才帮助华罗庚在数学研究的道路比别人走得更远。

同样的一个数学问题,可以用纯代数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复杂计算来解决,可以借助解析几何上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也可以用纯几何的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代数方法强调的是对问题的数学抽象、有条不紊的计算、环环相扣的逻辑;而纯几何的形象(空间、立体)的解题方法更多是鼓励学生直观化、立体化的思考,运用其发散的逻辑和想象的能力。其实,对于科学应用而言,对问题的数学抽象、有条不紊的计算、环环相扣的逻辑是至关重要的。但相对于科学创新而言,形象、直观、立体、想象的思维模式是更为重要的。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更看重帮学生总结某种题型适合某种解题策略,某种解题策略最适合哪类问题的解决,某种问题和某种方法是最优组合,以便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取得更高的分数。这种方法固然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解题效率,但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安徽省寿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