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诗歌角度透视东西方爱情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诗歌角度透视东西方爱情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千百年来,在古今文人笔下,爱情一直以来就是亘古长青的永恒话题。作为一种微妙而又难以捉摸的情感,爱情也是一个高雅神圣的名词。人们在其中倾注丰富的想象力,文学艺术又以它为主题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歌。不过,由于文化差异,民族性格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爱情观念。本文对比分析东西方爱情诗歌,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东西方诗歌异同,理解东西方的爱情观念。

关键词: 诗歌 爱情观 东西方 文化差异

爱情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特别在诗歌方面,浪漫的诗人把对爱情的渴望、赞颂,对爱人的思恋,惆怅或是表达的温婉含蓄或是淋漓尽致。然而,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爱情诗歌却能体现出迥然不同的爱情观。

一、东西方爱情诗歌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在对爱的表达方式上是含蓄而又保守的,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如果男女双方对对方心生爱慕就只能藏在心中,或者以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蒹葭》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主人公反复去寻求心爱之人,可伊人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b”。恍惚迷离,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痴心的迷恋,刻苦的相思,以及欲见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被含蓄委婉地抒写出来。西方对爱情的表达上却是直露而开放的,即便是在封建时期,也是有爱,就要勇敢直白地说出来。对待爱情没有约束或是,即便是在公共的场合谈论感情,也不会遭人反感,因为对真爱的向往和执著追着是一件美好的事。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啊,我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它在六月里初开/啊,我爱人像一支乐曲/它美妙地演奏起来/你是那么漂亮/美丽的姑娘/我爱你是那么深切/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一直到四海枯竭/一直到四海枯鸿,亲爱的/到太阳把岩石烧化/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只要生命之流不绝/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让我和你小别片刻/我会回来的/亲爱的,即使我们万里相隔。诗人一咏三叹,重复示爱。而且把动人的爱融进了对美的依恋当中。让“爱的深沉”和“美的绚烂”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某种意义来讲,“美即是爱”,“爱即是美”,在爱和美的完美交融中,诗人直接自然地表达出对自己心爱的人的倾心爱意与离别的不舍之情。

二、东西方迥异的爱情观念

爱情在中国是被轻视的,中国以含蓄朦胧为美,这就导致了爱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尤其在古代封建社会,注重婚姻,爱情更多的时候成为婚姻的附属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否则被视为不孝,为人耻笑,从而忽视了爱情的重要性和可塑性。爱情在中国很少是完美理想化的,最终一度走向迷失与茫然。如《氓》中这样说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相较于中国,西方对于爱情无疑是推崇的,我们很容易便可以在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找到爱情的影子。在古希腊神话中,就谱写了很多有关的爱情赞歌,如冥王与冥后的故事,小爱神丘比特,等等。此外,在《圣经》里,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被贬下凡。可他们彼此相爱,相濡以沫,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了人类的“祖先”。这些本身就能让人们产生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之情。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兴起,倡导人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人们更加大胆地表达和表现爱,迫切地把“爱情”的美好抒发出来。

三、东西方爱情观不同的原因

1.历史背景不同:中国封建历史漫长,在封建政治的压迫下,平民百姓生活得更现实,农民劳作繁重,文人考取功名,很少顾及儿女情长。西方尽管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但相对比较自由。以航海和贸易为生,富有乐于冒险精神和享受幸福的信念。

2.思想文化不同: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纲常伦理,夫为妻纲,女人地位低下,三从四德。这使两人根本不能以爱情为目的一起生活。换句话说,婚姻远比爱情重要。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倡导男女平等,爱情至上,爱人双方相互扶持,遇到困难共同解决,一同经营美好生活。这样,对方都不把彼此视为负担,有利于感情的保鲜与发展。

3.民族性格不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比较保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对于爱情只能是委婉含蓄,欲语还休。西方人热情奔放,朋友见面都是“吻面礼”,对于爱情更是爽直率真,直抒胸臆。

中国的诗歌以含蓄委婉取胜,西方的诗歌则以热情奔放取胜。中国诗歌以微妙曲折取胜,西方诗歌以深刻通达取胜。东方的爱情朦胧,雅致。西方的爱情真诚,热烈。中西内外,爱情都是永不泯灭的文化主题,无论是含蓄委婉抑或是热情奔放,都证明了爱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是光彩夺人的永不凋零的奇葩。

参考文献:

[1]陈学赋.中西爱情诗之诗学差异及成因[J].赣南:师范学院外语学院,2006.

[2]冯国忠.浅谈中西古典爱情诗的不同[M].国外文学,1985.

[3]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冯晓丽.中西诗本质比较[J].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