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精品课程的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一流的教学方法又是其核心部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有机地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提高相结合,打破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精品课程建设,体现出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创新性和辐射性。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 精品课程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24-02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是重中之重,而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其核心环节。

一、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在全国高等院校范围内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旨在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重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并有所创新,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08年国家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进行了最突出的两点改进:(1)指标体系集中体现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设计的建设思想;(2)指标体系突出强调精品课程整体的建设思路。从中可以看出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要从课程建设的目的、内容、教学场所、实践技能的培训及实施方法、解决问题等环节体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重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走进企业主动与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行业代表性、实践性、开放性、示范性等特点;同时也要把握职业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体系中也明确强调,高职院校学生重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生产实习实训以及实习产品中都能体现出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相互提高并在新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因此建设精品课程必须始终坚持把这个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学以致用。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真正使精品课程成为专业建设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和辐射性,让优良资源共享,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高端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像录音机一样被动吸收。教学上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几乎没有,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3343模式”,即通过市场调研,从市场需求出发,以行业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以校企合作开发为关键和结合点,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从而进行课程开发及教学环节设计的创新。

“3343模式”是指三个阶段、三个步骤、四个环节、三个转换。其中三个阶段是指通过市场调研,对适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从而进行课程改革。在这个环节要解决企业与学校的结合点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载体的选择,内容的重新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评价;三个步骤是指通过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发,调整公共基础课、职业平台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实践实训课程、拓展课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全方位、系统地构建保障体系。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是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各课程之间的衔接,把握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延伸专业知识出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特长来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四个环节是指通过借助企业专家的头脑风暴,对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学生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是完成课程设置、课程排序、课程教学的设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学习场所的开发和设计,教学模块的设计及完善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通过专业教师对岗位职业能力的梳理和归类,选择合适的载体,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再次通过研讨分析,确认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是否胜任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组织有深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加工”。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及“如何评价”等问题;三个转换首先是指从工作任务到实践行动的转换,其次是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最后是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即学习目标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以专业对应的职业需求为导向,按照这一系统思路开发的教学课程就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是各个转换时的衔接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完整体系来看,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学、做、研这几个方面都包含其中,多方面、多层次调动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更具有特色和示范性

在许多学校的网站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精品课程的建设,大多数都是把教案、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教学录像等放到上面,并没有真正体现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更没有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贯穿其中。当把某一门课作为精品课程建设时,就已说明这门课程在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把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依照课程学习情境,按照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学习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在职业能力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按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了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协调合作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提高创新能力。这样精品课就会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生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不仅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实践技能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从课程的设置到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教学场景的设计、教材的编制等方面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再是静态机械地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而是一个动态地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或实施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再创造课程意义的过程。也把教师从固有的教育体制中解放出来,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利,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最大化地提升了课程品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教师再学习、再锻炼自身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精品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全力投入,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更离不开教师的全程把脉。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在这方面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创造条件组织和鼓励教师进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合适的实践锻炼岗位,让教师有机会接触新技术、新设备,将新的企业文化带进校园,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又让课程充满时代的气息。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当教学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原有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已不适应现在的需要了。那么教材和教学资源是课程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体现,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建设。

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多方受益的过程,使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达到一种整体互动的局面,这正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既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发挥它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做、研一体化,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精品课程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时雨,秦传江,姜秀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职业教育,2008,(27).

[2] 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3] 赵文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13,(1).

[4] 丁伟.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及其价值观[J].职业教育研究,2012,(5).

[5] 申永胜.关于精品课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