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好莱坞携林奇跟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好莱坞携林奇跟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好莱坞用嘴在“反战”,却用实际行动为美国正在进行的战争提供着巨大的精神支撑。

3月23日,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隶属于美军第507军械维修连的一等兵林奇和她的一些战友,在伊拉克南部重镇纳西里耶附近误入伊军的伏击圈。由于伊拉克电视台播出的战俘画面中并没有林奇,美英报章纷纷配图报道了这名19岁姑娘的遭遇,并猜测她可能成为此战中阵亡的第一个美军女兵。于是,一身迷彩服映衬下的一张稚气未脱的脸,深深地刻在了世人的心中。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几天之后,美军一支特种兵分队在一场突袭行动中,却又变魔术般地从纳西里耶附近的一家医院里找到并救出了被俘的林奇。

营救林奇让好莱坞获得灵感

“死”而复生的林奇,很快成为了美国的英雄。当她仍惊魂未定地躺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赞誉之词便已如雪花一般地飘了起来。五角大楼称她是在打完了所有子弹后,才被伊军俘获的。媒体引用军方人士的话说:“她准备战死在战场上,她不愿意被敌人活捉。”多家大学纷纷向她提供了各种极具诱惑力的奖学金计划,欢迎她完成大学学业。而最有渲染力的声音却来自好莱坞――众多电影制造商从美军特种部队营救林奇的“戏剧化”过程中获得灵感,决定在年内投拍一部类似《拯救大兵瑞恩》般气势恢宏的“英雄主题”影片,并已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好莱坞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善于推波助澜的地方。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当今时代,这部可能被命名为《拯救女兵林奇》的好莱坞大片一旦出笼,十之八九将在全球风靡一时。林奇,这个原本只想借参军来筹集大学学费的美国女孩,将因为在伊拉克一个多星期的战俘经历而大出风头。

然而,这样的一部大片所影响的将绝不仅仅是林奇。好莱坞试图通过拍摄这部电影,让所有到伊拉克参战的美国士兵大出风头。换言之,它要借林奇身上发生的故事,来宣扬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色彩。正如NBC的一位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从这场战争中能挖掘的故事再好不过如此,它既具有振奋人心的英雄主义主题,又充满了戏剧性的特点。”

好莱坞追求的不仅仅是艺术魅力与商业利益

好莱坞如此之快地将触角伸向伊拉克战场,不免让人觉得这个号称“娱乐之都”的地方充满了矛盾的心态。人们还清晰地记得,就在战争爆发前夕,一大帮好莱坞大腕明星还曾发起过一个颇有声势的“反战阵线”,又是集会,又是签名,为好莱坞贴上了一块醒目的反战标签。而在伊拉克战争尚未结束之际,好莱坞的内部居然为了同一个与这场战争有关的题材而展开激烈竞争。这是一个多么明显的反差,但仅以此来讨论好莱坞究竟“反战”还是“好战”,恐怕还是会引起无休止的口水之争。

但是,有一个事实却根本无须争辩,那便是战争片一向在好莱坞占有重要的位置。据统计,美国历史上发生的每一场战争,几乎都有相应题材的影片现世。既如此,最近的这场伊拉克战争自然不会而且也没有理由被好莱坞所抛弃――尽管事先它一再反对这场战事的发生。林奇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特点,适合入戏,卖点突出,票房有十足的保证,所以被广为看好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好莱坞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艺术魅力与商业利益。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将几十万大军派遣到了海湾。他们离别亲人、远征他乡,其中不少人对战争的正义性持有异议,甚至明确表示反对,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或者军律的威严而不得不踏上征途。比如林奇,她的梦是想当一名幼儿园的老师,但在她的家乡,失业率一直相当严重。去年高中毕业后,林奇选择了从军的道路,目的就是希望依靠军队的高额津贴来攒足上大学的费用,以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美军当中,像林奇这样稀里糊涂上了战场的人不在少数。这样的一支部队,尽管装备精良,尽管被赋予“铲除邪恶政权”的“使命”,却先天性地缺乏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力。好莱坞明确表示要从林奇参战、被俘、获救这一连串的经历当中开掘出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的故事,这显然是想为美军打气,让所有参战的士兵找到一种“作为英雄”的感觉,那便是荣耀与自豪!与此同时,这样的一部影片,在渲染“英雄”的同时,将自觉不自觉地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产生这样的影响,即:美国发动的这场战争,确实是在同邪恶的势力作战。

“英雄主义”:一个永恒主题

事实上,回首望去,好莱坞近年来所推出的战争题材的影片,“英雄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条延续的主线,是一个鲜明的标灯。1998年囊括奥斯卡多项大奖的《拯救大兵瑞恩》,在标榜美国人珍惜自我生命的同时,反映出美军在完成任务时“不遗余力的执著与坚定”。根据1993年美军特种部队在索马里执行秘密任务时被围困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黑鹰计划》,将索马里人描绘成“凶残的野人,甚至根本不是人类”,以突出美军在战场上的英雄主义色彩。2001年为纪念“珍珠港”事件发生60周年而推出的大片《珍珠港》,以气势恢宏的场面将美军士兵在熊熊战火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精神,渲染到淋漓尽致的地步。9.11事件后上映的影片《深入敌后》,所提供的背景和当时美军正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相类似,勾勒出美军临危不乱、机智英勇的形象。就连曾经被好莱坞多次讥讽的美国战史上的“伤疤”――越战,在去年推出的影片《我们曾是战士》中也有了全新的演绎,充分地展示了美军士兵直面死神时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可歌可泣的军营友情。

所有的这些影片,推出后都曾风靡一时,都创造了巨额的票房收入,同时也一次次地重复着对美军的美化,将他们勇敢、坚强、执著、团结、机智等美好的品质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些浓墨重笔打造美国“英雄”的战争片,无疑会极大地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激励美军在战场上更多地去考虑如何争当“英雄”而不是战争的性质问题。

所以,好莱坞用嘴在“反战”,用实际行动却在为美国正在进行的和将要进行的战争提供着巨大的精神支撑。这也不足为怪,毕竟,它是美国的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