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画外音叙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画外音叙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功能不应被忽视,它的作用也不仅止于对画面的补充。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画外音提供的全知视角,一方面能够完成基本配合画面表意的叙事功能,另一方面,在运用画外音进行风格化叙事,打造新的时空角度增强叙事层次方面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画外音;叙事;全知视角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88-02

2010年李少红导演拍摄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以下称“10版”)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评价褒贬不一。与八七年旧版《红楼梦》相比,新版在人物造型、布景色彩等视觉要素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演员模仿京剧造型装扮、浓郁而华丽的色调运用,都受到观众热议和关注。相较于画面来说,声音在影像作品中的叙事功能不太受到重视,一些批评家认为它只是画面的低级补充,但实际上,如同小说家兼顾故事情节的讲述和作者作为旁观者的议论一样,导演在进行影视作品创作时,也需要注意画面与声音的配合,声音特别是画外音给予创作者传情达意一个更直接的平台。平衡好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互为补充达成完整的叙事,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画外音全知视角:提供事实与“画面”

为了更准确地论述,首先需要对画外音做一个界定,我们引用莎拉?考兹洛夫的说法,将之定义为“口述,传递叙事的一部分信息,由一个处于不同时空的看不见的讲述者讲述而非同时出现在画面之中”[1]。新版《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黛玉和宝玉因为金玉之说怄气的时候,两人的心理活动画面无法表达,于是用了角色的配音。这种情况不在我们所定义的画外音范围之内,虽然此时语言并非画面人物的真实谈话,但是讲述者与画面所展现的形象是同一对象,这类旁白不能称为画外音。

在此种定义的基础上,叙述理论帮助我们把这样的画外音叙述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置身于所述故事之外的叙述者,一种则是肩负故事角色的叙述人[2]。前者提供的全知视角,正如“所有优秀小说家都知道有关其人物的一切问题”[3],它常常会介入故事的讲述当中,直接进行议论或者提供某些事实。而后者,则把议论者的角色与剧中角色合二为一,它常常更为隐蔽地通过叙述来指导观众的理智、道德和情感的进程。

新版《红楼梦》中的画外音属于前者类型,讲述者始终没有露面,由一个稳重的男声所扮演。他并不是故事中的哪一个角色,从而超然于故事之外,提供了全知全能的视角。第一集中一僧一道携顽石入红尘,后空空道人在巨石上发现的文字中有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已然向我们昭示讲述者对于整个故事了然于心。

画外音帮助连缀起整个画面铺陈的片段情节,揭示画面无法承载的信息量,完成对故事场景的连接。部分观众对新版《红楼梦》存在不满的问题之一是他们认为剧中的画外音过于密集,对于一些画面能表现的内容在旁白上也要加以重复,没有必要。编剧顾小白在回答观众对画外音的疑问时说:“《红楼梦》前两集是比较集中展现曹雪芹的哲学思想和主题,其中涉及到太多人物的出场,包括很多人从史前仙界到人间,这种转换用画外音比较容易简单地展示。[4]”他还提到,《红楼梦》有一百二十回,但是电视剧只有五十集的容量,所以只能启用大量的对白和画外音来压缩、还原更丰富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在面对小说文本叙述性语言无法通过画面展现的情况时,为保证情节的流畅,可以依靠画外音来连接。如贾雨村初仕被革职,就做了这样的处理。原著中只有简短的一句叙述:“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貌似有才,性实狡猾,又题了一两件徇庇蠹役,交结乡绅之事,龙颜大怒,即命革职。[5]”为集中叙事不旁生枝蔓,这个过程细节没有必要用画面展现,便直接用画外音讲述。编剧还提到,在小说文本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对于体现作者曹雪芹的风格是有必要的”[4],所以在画面表现的同时加上了画外音的部分。如黛玉别父进宁国府,有长达两分半中的旁白,交代别父缘由以及行程,还有黛玉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来体现了她敏感自尊的个性。

二、画外音叙事风格化的缺失

应当说,在运用画外音承担最基本的叙事任务上,新版《红楼梦》还是符合要求的。然而诚如一些批评家所言,画外音并不仅仅只是讲故事的工具,如果被正确使用可以帮助影视作品构建特殊的叙事风格。相比一般的剧情片,一些特殊的类型片如黑、准纪录片、文学改编作品里,画外音运用较多。究其原因,一般的剧情片为了使观众全身心投入叙事的幻觉中,不用或者少用旁白,而尽量运用故事中的对话去交代剧情,来避免旁白对于叙事的干预,增强图像和声音本身叙述的完整性和表达力。而一些特殊的类型片则相反,通过对画外音的巧妙运用,营造多重讲述视角,体现个人化风格,甚至可以创造复杂的叙事结构和多重时态,给作品打上独特的烙印。

《红楼梦》也正是一部典型的名著改编作品,已经被多次搬上银幕,风格化是避免作品雷同的必然选择。李少红导演在人物造型、配乐、画面呈现上所做的创新正是为了使新版《红楼梦》具有鲜明的特点。然而在画外音的使用上,它却没能突破基本叙事功能进行风格化建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同样是李少红导演拍摄的另一部电视剧《大明宫词》,剧中的画外音使用了故事中的人物视点,几乎每一集中都有饱经沧桑的太平公主画外音出现,感慨地向自己的侄子李隆基讲述她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的心路历程,或者仅仅只是自己的回忆。整个剧本的台词充满了莎士比亚式的风格,华丽且具有音乐美和形象美的文字以画外音的形式铺陈开来,以一个故事中的人物的旁知视角,完成了对一个王朝兴盛衰落的领略和自身爱恨情仇的品味。诗意的语言恰好和暮年的太平公平的讲述者身份贴切地结合在一起,树立了这个作品特有的抒情特色[6]。而《红楼梦》中的画外音则是超然于故事之外的全知视角,台词严格忠实于原著,客观与权威不容置疑,它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观者,冷静地讲述这个发生在富贵温柔乡中的故事,但同时他也失去了任何主观评价的可能性。因此,它很难像《大明宫词》一样借助于画外音赋予作品鲜明的风格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