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应该点亮智慧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应该点亮智慧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台湾傅佩荣教授说,哲学的原意是“爱智”,爱智是人的天性。然而爱智并不等于拥有智慧。它强调的是“过程”,要求保持开放的心灵,不停地质疑与询问,在探寻中才会发觉前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继而犹如拂晓冲破黎明,“豁然开朗”,思维获得质的飞跃。

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人生之路该往哪里走。而哲学是普遍存在的,作为语文教师,我想结合语文学科来谈谈语文学科中存在的哲学思维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智慧,如生存智慧、处世智慧,使其在人生之途中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明是非辨事理,获得智慧人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是要学生用脑袋“装”,而是引导学生用脑子“想”,不是学习课本,而是学会生活。

如课文《斑羚飞渡》,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狩猎队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山如笔削的伤心崖上。要逃生必须能凌空跳跃到隔河对峙的另一座山峰上。两峰相距约六米,而健壮的公斑羚最多也只能跳出五米远。此时镰刀头羊迅速作出判断,指挥老年斑羚自动列出一队,甘当生命的跳板,几乎同时与半大斑羚纵身一跳,在半大斑羚从空中最高点往下坠落的一刹那,老年斑羚的身体恰好位于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羚羊的四蹄踏在老斑羚的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上,而老年斑羚作为空中的垫脚石,则摔得粉身碎骨。

此文教师不讲解,学生也会被老年斑羚甘于牺牲的崇高精神所震撼。但教师更应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生存智慧,镰刀头羊之所以能指挥群羊成功飞渡,是基于所有老年斑羚甘当“羊梯”基础上的,它们共有一个目的,即将生存机会让给其他年轻羚羊,于是团结合作,最终将生命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这是生存的本能,更是生存智慧。舍己为他的崇高美,震撼人的魂魄,应引导学生汲取,浸润他们的心灵,内化为其精神品质;而生存的智慧更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冷静、团结、合作、奉献,以求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进入文本,又走向生活,提升实践能力。

再如,柳宗元的《哀溺》,说的是: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暴涨,五六个人乘小船渡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人们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人尽全力游泳但仍达不到平日的水平。同伴问他:“你最擅长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腰间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又问:“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头。一会儿,他更疲惫了。已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他还是摇摇头。于是淹死了。

读了这则故事大多人会认定善游之氓溺死,是因为贪婪的性格。但这样的解读,对当局者乃至我们这些目前的旁观者、以后的当局者来说,都不具有实际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这样读书,无法学到实践的智慧。

为什么这样说呢?细想一下,善游之氓腰缠千钱,游水时速度迟缓,就应立即扔掉钱吗?假设氓腰缠千钱,同伴劝告后丢弃了钱,最终还是淹死了,还能说他贪婪吗?再假如氓腰缠千钱最终历尽艰难,安全抵达彼岸,我们会认为他贪婪吗?显然不会。因此善游之氓不是因为贪婪而丧命,而是腰缠的千钱太重,危及生命,他仍未抓住最后时机,采取正确的策略,结果溺死。如若未达到危及生命的险境,轻易抛弃金钱也是愚蠢和草率的。由此,我们从中学习到,简单地认定喜爱金钱,或说过度地喜爱金钱乃是一种罪恶,进而不再喜爱金钱,不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所应采取的策略。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本应当喜爱金钱,对金钱表现出应有的珍惜也是应该的。如此解读,对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对待金钱,都有了明确的指引。

语文,不仅可以开启人的生存智慧,还可教给人为人之道,处世哲学,指引人如何成长,如何做人,如何应对复杂的人生。

还从教学实例来谈,如研读《鸿门宴》,可学习交友之道,做人之理,察人成功、失败之源,引以为鉴。如刘邦为人圆滑,能随机应变,与张良交谈片刻,便迅速做出判断,设定了化险为夷的计策,邀项伯,“吾得兄事之”,见面之后,奉酒祝寿,约为婚姻,用联姻方式拉拢并挟制项伯,为己出力。而项羽“为人不忍”,优柔寡断,轻信于人,率直坦荡,心无城府。他的弱点造成了他的失败。为政者,探究此二人成败之理,便多了一分为政的经验。我们为人也可学其优点,摒其弱点,完善自身。

从项羽身上,我们可学其率真、对亲人宽厚、对英雄相亲相惜等品质,交友要交项羽这样的好汉,做人要做项羽这样的“人杰”。他面对叔父项伯的出卖行为,表现出极度的宽容;对无理闯帐、言语不逊的樊哙,英雄惜英雄,赞其“壮士”并“赐之卮酒”,当樊哙把斗酒一饮而尽,吃生肉后,项羽再次由衷赞叹樊哙是真壮士,并问其“能复饮乎”。读者看到的是勇武、豪爽、口快的樊哙与另一个项羽,一个爱才惜才的项羽,一个和善而温情的项羽。而他的性格缺陷也导致了他的失败,这就告诫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扬长补短,不让自己性格的缺陷贻误自身。

从项伯身上,我们应学其义气,真心为友,告诫张良不要送死;在危急时刻,拔剑起舞,以身庇护沛公。但他身为项羽的叔父,却为了朋友的情谊,毫无原则地出卖了项羽,也是我们应当警戒的。

项羽的亚父范增,对项羽爱之深,怒之甚,责之切,体现了他对项羽的无限忠诚。他对刘邦的野心洞若观火,在鸿门宴中几设奇计,为项氏基业殚精竭虑、不离不弃,然而最终空有满腔热血、百般谋划,事业付之东流,自身落得个疽死乞老途中。我们也该深思:怎样才能使“好心”“忠心”成就“好事”?

而张良为刘邦之谋士,运筹帷幄,颇得主公青睐;却从不过于亲近刘邦,他与刘邦若即若离,却赢得了刘邦一生的尊重。其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疏不问亲等处事原则,依旧值得我们借鉴。

语文,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还能点亮我们的心灯,学到人生的大智慧。教师引导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得到趣味和智慧,学生便会爱语文;爱语文,才会更容易获得智慧;获得了智慧,人生才会更精彩,获得大境界。

如陆蠡的散文《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因为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作者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他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地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

“它……伸开柔软的卷须,攀柱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下雨的时候……在婆娑的摆舞。”

这是圆窗外自然状态下的“绿藤”的“表现”,这是没有压抑、没有控扼的自由生存的状态。如李白对坐敬亭山有诗云“相看两不厌”,辛弃疾有词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种物我两相知,都是极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美妙的想象世界。

把“我”怀着爱与“绿藤”“凭窗对语”的“表现”联系在一起时,我们能悟到什么处世哲学呢?――爱,带来和谐,带来的是“相看两不厌”。

而作者再“凭窗对语”时,“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这时的爱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异化的变了味的爱。它变成了“为我”,具有了强烈的“功利”意味,而不再是“相看两不厌”的境界。这种“为我”“功利”指什么?“囚绿”,是“装饰”我的房间,“装饰”我的心情,“比喻”我的幸福,“比喻”我的年华,让“绿藤”来“为我”作“无声的歌唱”。这怎么说是爱呢?这不是地地道道的占有吗?

在这种充满“占有欲”的囚禁之下,“绿藤”的“表现”如何呢?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把“绿藤”牵进小屋这一“表现”与“绿藤”发生病变这一“表现”,两者联系在一起,我们从这些“表现”中看到了什么人生哲学?这就是――当“爱”异化为“自私”的占有欲时,就会构成伤害。爱,过了头就会产生悲剧。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有关“爱”“占有”“尊重”等生存命题中,人们所具有的共相。所以,深入解读《囚绿记》,我们应该把握和认识这样的道理:人要自我地在内心善与恶的矛盾对立中反省、创造、发展自己。认识生命的尊严,尊重不同生存者的权利,健全自己的人格。“我们是什么”将决定“我们做什么”,我们把这个人生的信条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便获得了智慧的人生。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