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棚层架式袋料香菇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棚层架式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了大棚架式袋料香菇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搭建菇棚、科学选择最佳栽培节令与品种、菌棒制作、发菌期管理、菌棒脱袋转色管理、出菇期管理、适时采收、干制等内容,以期为广大菇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菇;大棚;层架式;袋料;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09-02

普洱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森林、生物资源等较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多,发展人工食用菌产业可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反季节栽培的食用菌产量高、品质优,能丰富菜篮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新兴产业。香菇属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真菌类,又称冬菇、香菇,自古以来记载,香菇营养价值高,能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抓住市场潜力大,产销前景广阔的机遇,积极引进食用菌人才、新品种,来发展香菇生产。利用大棚层架式栽培的香菇,具有生物转化率高、出菇周期长、生态品质好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是目前香菇优质高产的主要栽培方式,适时采收与掌握干制技术,也能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普洱市自2005年引入中香68香菇试种成功,历经8年来,现已在普洱、宁洱、镇沅、江城、西盟等县(市)栽培香菇150万筒,实现产值960万元,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采收完菇的废菌棒可施用于茶叶、咖啡、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沟内,作为有机肥料,培育土壤,改良土壤,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现将香菇生产整个管理过程总结如下,为广大食用菌栽培者提供相关服务。

1 搭建菇棚

菇棚要选择交通便捷、近水源、周边无污染的环境,搭建双层遮阳大棚,达到“九阴一阳”的生态条件,要求外棚高2.8 m,平顶,荫棚高出内塑料拱棚80 cm,遮阳网用高密度双层覆盖,内拱棚高2 m呈弧形盖薄膜保温,薄膜四周不固定,可掀起通风透气,菇床用竹片或沙松木条搭5层,层间距25 cm,床架宽80 cm,可同时排放2个菌棒,2个架子间留走道1.2 m,便于推车拉菌棒,操作方便,棚内悬挂观察温、湿度的温度计,彻底消毒后待用。

2 科学选择最佳栽培节令与品种

根据普洱市气候特点以及香菇的生理特性,制定最合理的栽培期,于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制备栽培菌棒,培养菌丝,10月下旬菌棒进棚上架,11月开始出菇,至翌年4月下旬结束出菇,品种选用抗杂菌强、品质好、朵开整齐、端正、菌盖平的中温偏低型,属于中晚熟品种的中香68为主栽品种,菌丝需要培养80~90 d,长满菌袋,该品种适宜于海拔1 400 m以上环境栽培,污染率低、品质上乘。

3 菌棒制作

香菇栽培原料要选用新鲜、无霉变的阔叶硬质麻栎树为主的杂木屑,用2~3目铁筛过筛后,才能应用于香菇生产。经过多年的筛选试验,摸索出能提高中香68产量与品质的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60%+棉籽壳30%+麸皮10%,料∶水=1.0∶(1.2~1.3);杂木屑80%+麸皮19%+石膏粉1%,料∶水=1∶(1.1~1.2);在培养料搭配中应严格掌握好碳、氮比,才能使原基分化成质优的子实体,应该根据原材料、当地气候条件等来决定[1]。拌料装袋,将所需要的原材料按比例称好充分混合,加入洁净的清水用搅拌机拌均匀,调料含水量为58%~60%,然后用机械装袋机装料于聚丙烯菌袋内,装入袋(17 cm×55 cm×0.04 cm)内的料松紧适宜,每袋装料1.5~1.7 kg,用绳子扎紧后,外套1层外袋,装入常压灭菌锅内灭菌。一般在常压温度下(100 ℃)灭菌36 h,待温度降低至25 ℃时迅速搬入已消毒好的接种室内,按无菌操作抢温接种,在菌棒上打穴4~5个,迅速接入原种,立即套回外袋,预防接种穴不再受杂菌侵染,外套应扎活结,以后便于脱袋[2]。

4 发菌期管理

菌棒接种后,将其搬进经过消毒处理的培养室内发菌,温度控制在23~25 ℃,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空气清新的环境条件下暗培养,一般菌袋堆放每1层码4袋,堆码高度5~6层,堆成“井”字形,接种口朝外,有利于正常通气培养菌丝,特别是高温秋季天气,当培养室温度高于28 ℃会造成“烧菌”,此时应加大通风降温,还要降低菌袋堆码高度,确保安全发菌。一般接种10 d,菌种已经吃料要翻堆,拣除被杂菌感染的霉包,然后立即烧毁霉包以免发生二次污染。接种后2周应脱去外袋增加袋内氧气,在气温适宜时,在菌丝生长线1 cm处用消毒针进行微孔增氧,可以加快菌丝生长,同时可以减少以后畸形菇的发生,气温高时不能剌孔以防污染。当菌丝培养至80~90 d,达到生理成熟时,此时温差不能太大,否则将会提早出菇[3]。

5 菌棒脱袋转色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10 d,当菌袋内菌丝转为深褐色,有明显的瘤状突起,应选择晴天、气温稳定在15~22 ℃时进行脱袋,但在脱袋以前首先应炼袋3~5 d,使菌棒拉大温差,与自然空气相适应,增大散射光照等条件,使菌棒膜呈红棕色光泽,然后脱袋后套上保水薄膜上架排放,再盖上薄膜,把温度调控在22~24 ℃,7 d后温度控制在18~21 ℃;并揭开薄膜通风换气2~3 h,可使徒长的菌丝倒装,给予散射光诱导菌棒后,当菌棒出现黄色水珠,用针刺膜放掉黄水,需要喷水2~3次,使菌棒均匀转色,把出菇棚温调在5~15 ℃,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昼夜温差10 ℃左右,并进行干湿交替管理,刺激香菇原基的形成,高温时向棚顶、四周喷水降温增湿,白天拱棚覆盖薄膜,晚上掀开棚膜,5~7 d后转色的菌棒原基逐渐发育成小菇蕾,每个菌棒留小菇蕾7~8朵,促使其发育成标准的子实体[4]。

6 出菇期管理

香菇菌棒转色达生理成熟以后就要进入出菇阶段,重点要处理好出菇时温度、水分、通风透光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要达到优质、高产的商品菇,必须创造一个适宜香菇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保证长出来的子实体菌肉厚实、菇柄适中符合出口标准,普洱市进入11月,平均气温在10.4~22.9 ℃,空气相对湿度为81%,根据此气象资料出菇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6.1 加强通风透光

香菇的子实体进入生长期,棚内氧气需要充足,如果通风不良,会导致菌盖小而薄,容易形成畸形菇,经济效益降低,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月份的气候特点,一般早、晚把棚四周薄膜卷起通风透光,使菇床之间空气流畅,使菌盖着色正常,干燥天气应先喷水后揭膜通风,降低菇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6.2 控制好温湿度

菌棒转色以后停止喷水,促使小菇蕾生长,用冷、热刺激方法使菇蕾形成品质优良的子实体,管理重点是温度控制在7~15 ℃,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控制好温、湿度可避免烂棒、烂菇等不良现象。

7 适时采收

7.1 采收标准与方法

选择不喷水的晴天,鲜销子菇实体6~7分成熟,干制菇子实体7~8分成熟就立即进行适时采收,采大菇留下小菇不采收,用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捏紧菇体基部,左右扭动拨起,采后清除残留物,预防污染菌棒及未采的小菇,当天立即分级鲜销、冷藏保存或烘烤干菇。

7.2 采收后管理

第1潮菇采收后,不喷水盖上薄膜养菌,加强菇棚内通风,促使菌丝恢复生长,7 d后要拉大温差,诱发二潮菇蕾的生成,当小菇蕾形成时,白天要喷水,晚上要盖上薄膜保温,使菇发育成标准的子实体。若菌棒失水多,应用专用补水针头给菌棒注水,或用水池浸泡5 h左右的管理,通过以上反复管理,保证菌棒湿润顺利越冬,等气温回升后再催蕾出菇,有效地完成整个出菇周期。

8 干制

一般采用烘烤法使香菇含水量在13%以下,干制后会产生浓郁的菇香,便于保存运输销售,获得盈利。将采收的菇当天分级装筛,菌柄向下放置,上层装小菇,下层放大(好)菇,放于干燥烘烤炉内待烤。干燥温度控制在55~60 ℃,开始温度40 ℃左右时吸、排气口全开3 h;中期温度上升至55 ℃左右时吸、排气口全开5 h;最后温度上升至65 ℃左右时关闭吸、排气口4 h,烘烤过程中应边检查边翻菇,使菇体烘烤均匀,当菌盖卷起呈淡褐色,菌褶呈淡黄色、形状成伞形标准,关闭电源冷却风机,取出干菇分级真空包装贮存或上市远销。

9 参考文献

[1] 李育岳.食用菌栽培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164-177.

[2] 朱兰宝,周琳.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43-49.

[3] 王贺祥.食用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76-86.

[4] 任淑艳.遵化市夏季地栽香菇的关键技术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3,29(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