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连锁商业经营的必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农村商业发展的潜力巨大,但目前在建设我国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分析和注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有多种,但运用现代商业经营理念,发展连锁经营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商业 现代化商业流通体系 连锁经营
农村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繁荣农村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村商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商业发展的现状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我国农村商业发展的需求分析
1.从需求方面来看,其发展中所形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逐渐增强,消费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自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减免农业税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使得我国农民收入在近几年间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日益增加。我国农村居民2001―2005年以来收入增长情况与恩格尔系数可见下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网《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在这五年期间收入增加速度比较快,意味着农民购买力的增强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尤其是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农民的消费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化。
(2)对耐用品(如家用电器、手机、摩托车等)和质量可靠且价格合理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家商务部曾对全国1万户农民进行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想要购买冰箱、电脑、洗衣机、摩托车、空调机、手机的农民比例都在20%以上。这些耐用消费品的农村家庭中的保有量还很有限,远没有满足农村对其的需求。
(3)不同地区的农村呈现出的消费需求有很大差异,具有多层次性。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有较大差异,从而使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民对商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我国东部某些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家用电器基本已经普及、对商品的需求已转变为对高质量的日用消费品、高科技的家电产品和汽车等的需求;而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的农村家庭连普通的家用电器还不具备。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消费需求会有许多层次,呈现出不同的地区特点。
2.我国农民的消费需求函数
根据我国农村商业需求的发展情况,可以初步设计一个消费需求函数,其具体公式为:
式中W为农民的消费需求,I为农民的可支配收入,P为商品价格,C为商品质量与其价格的配比关系(性价比),A&F为地区消费观念的差异对商品时尚程度的要求(消费偏好),G为政府为农民提供的社会保障。
很明显,农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I与W呈正向变动,即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P与W呈反向变动,即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C与W也呈正向变动的关系;A&F与W的关系则体现为商品时尚程度如果与地区消费观念切合则会增加消费需求,超前或滞后都会阻碍消费需求的增加;G与W也呈正向变动关系,如果政府能为农民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如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则能明显增加农民的消费总量。
(二)我国农村商业发展的供给分析
1.从供给方面来看,其发展中所形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产能过剩,为扩大农村消费提供了新契机。目前要提高内需的众多措施中想办法满足农村消费需求则是其中较好的措施之一,试想9亿多农民只要每年多消费100元,通过大致为12的乘数效应,就能为国内增加1800亿元的内需,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为生产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十足的动力。
(2)市场提供的商品与农村需求产品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生产企业以往在设计开发商品时,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市场这块大蛋糕,而针对农村市场,企业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在城市市场生命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或已淘汰的产品投入到这一市场,无视农村对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需求特征。因此哪一家企业能根据农民需求开发出适合农民的产品,将会在农村商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3)农村商业流通体系的不健全和流通网点布局缺位,致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顺畅地通过流通环节转变为农民所能得到的商品。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其商业流通体系依然是传统的且已残缺不全或名存实亡的供销社体系。许多农村由于供销社经营的亏损,很多已经关闭或只能交给私人承包。农民消费需求的满足,往往是“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为农民消费带来了很大不便,增加了消费成本。其中很多的农家小店往往是村民“夫妻店”,商品进货成本高、售价贵,选择余地小,质量得到不保障。
(4)此外,由于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存在的缺陷,使广大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销售地。近年来商品质量案件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农村,如2004年安徽阜阳出现的劣质奶粉事件,案件的调查结果显示被查获的55种不合格奶粉主要在农村销售,同时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案件也时常可见报端,仅2004年有关部门查获的假冒伪劣农资就达22亿元。因此广大农民对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商品的渴求十分迫切。
2.我国农村的商品供给函数
根据我国农村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初步设计一个农村商品供给函数,其具体公式为:
Q=f(P,C,S,A)
式中,Q代表农村商品供给量,P代表商品价格(这一价格要使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都能获利),C代表商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S代表政府提供的政策补贴,A代表企业生产能力。
很显然,农村商品供给量的多少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联系:P与Q呈正向变动关系,P上升,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利润增加,会促进供给增加;C与Q呈反向变动关系,其增大意味着利润的减少或亏损,则商品供给会减少或停止;S与Q也呈正向变动关系,政府对向农村供应商品的流通企业或生产企业提供补贴,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从而会企业增加供给;A与Q也呈正向变动关系,但A的大小受制于需求。
二、我国农村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农村商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商品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农村缺乏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等。
我国从2005年起商务部开始组织开展“万村千乡”的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建设工程,经过近二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这些问题得到了一定层度的解决。但仍没有解决供给方面的总题,主要是:
(1)政府提供的政策补贴对弥补相应的流通成本远远不够,按政策标准,试点企业在乡镇开店补贴2800元/家,在村组开店补贴3800元/家,而开设一家乡镇店投资需数十万元以上,这难以调动商业流通企业到农村布点的积极性。
(2)缺少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发展的融资渠道,流通企业在农村进行网点布局所需资金无法得到融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因此建设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金融体系构建对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在推进“万村千乡”工程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现象,不能很好地结合地方特点,对一些不具备条件的村乡也要应硬搞,反而会导致失败。一般来说,开办农家店的村镇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农民的年均纯收入要达到3000元以上,达到5000元就更好, 农民就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就能解决价格问题,就可以注重品牌;二是乡镇村要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市场容量);三是交通要比较方便,以利于配送,降低成本。
(4)在推进“万村千乡”工程过程中,政府应对愿意在农村发展的商业流通企业有所选择,而不是什么企业都让上。江苏的苏果超市发展经验,值得各地区政府在发展本地农村商业时借鉴。目前在我国某些地区,一些既无行业经验,又没有配送中心和物流体系和管理能力的流通企业,尤其是一些县级小型流通企业,在农村中突击大搞连锁网点,其目的很可能不是想真正建设农村的现代流通体系,而是想为了套取政府财政补贴。
(5)在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何发挥农村流通网络双向流通功能的问题。农村既是产品的销售地,同时也是一些产品的提供地,现代化的流通网络应该能名将这两种功能集合起来,但是如何集合这有待于各地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积极探索。其中尤其是在收购农产品方面,政府应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以降低流通企业的采购成本。目前流通企业销售的农产品必须从农民手中征收,不能通过中介,通过中介就要被征收13%的抵扣税,而这些企业往往没有精力自己去征收所有产品,导致销售的农产品常出现断档的情况,影响了商品流通的顺利完成和农民的增收。
(6)如何充分利用传统的供销社体系为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建设服务,这还需要各地根据本地情况积极研讨。我国的农村供销社是拥有上至省市、下至乡镇的全国性网络,一些地区的这一网络,近几年经过“四项改造”,尤其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的经营网络取得很大成就。到2005年6月,全国供销系统开展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的企业800多家,网点5万多个,销售额480亿元;开展农资连锁经营的企业650多家,网点37万多个,销售额470多亿元。在全系统1500多个连锁经营企业中,有1145家县级供销社企业,他们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逐步建立起来,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以村级店为基础的网络化连锁经营网络。这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思路是一致的。因此各地区如果能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就可以大大缩短“万村千乡”工程的建设周期。
(7)政府在推进“万村千乡”工程过程中,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项目验收和复查机制还有待强化。政府商务部门要把新建和改造农家店数量、进度、质量、成功率、农民满意度等列入考核指标,经常进行检查,对存在经营风险甚至骗取补贴资金嫌疑的企业重点跟踪,采取果断措施加以防范。根据我国商务部部长2006年2月28日讲话的要求,地级商务主管部门在组织项目验收时,要成立有关部门参与的小组,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及标准进行验收。各省级商务部门要强化项目实地复抽查机制,抽查比例不能低于2%。
三、发展连锁经营商业的必要性
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建设需要多种措施和方法互相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这些措施和方法中,充分利用现代商业流通模式――连锁经营则是其建设和发展的一条至关重要的路径。其原因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连锁经营的三种模式为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连锁经营可分为直营连锁、自愿加盟连锁和特许经营连锁:对于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商业企业可以在农村建立直营门店的方式展开业务;对于一些已在乡镇布点中小型的商业企业则可以自愿加盟到大型商业企业的方式,或通过与其他中小型商业企业联合成立加盟总部再自愿加盟的方式展开业务;对于已存在于乡村的一些微型店、夫妻店则可以通过获得特许权,加盟某一些加盟总部的方式来展开业务。
2.连锁经营在农村的发展可以实现农村流通企业管理现代化。连锁经营可以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现代化的连锁经营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迅速提升农村商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对农村商业网点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此外,连锁经营总部和门店都采用POS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实现从经验管理和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管理和科学管理、数字化管理转变,迅速提高农村商品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3.有利于农村市场进一步开发建设。我国农村市场发展较为滞后,从农村商业网点数量、设置、经营组织结构等方面,远远没有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消费需要,没有达到发展农村大市场的要求。连锁经营是适应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商业组织形式。通过建立以资产联结为核心的现代流通组织,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流通效率,打破经营上的种种限制,最终形成商品流通与要素流通、农村流通与城市流通相结合的大流通格局,从而促进农村市场的全面开发与振兴。
4.连锁经营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有力杜绝假冒伪劣、质低价高商品在农村的泛滥,从商品的源头上控制好商品的质量。连锁经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特点,就使得绝大部分或全部商品的采购不再由门店具体负责,而是由总部进行集中进行,这样就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冒伪劣、质低价高商品在农村市场上的出现,从而能很好地满足农民对质优价廉商品的需求。如:湖南步步高的连锁超市在湘潭楠竹山镇开业后,当地生活用品的价格下降了10%~15%。
5.有利于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仍停留在自给经济传统模式上,流通组织设置分散,实力单薄,素质不高,没有能力保证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并且由于缺乏规范的流通规则,致使农村商品流通秩序混乱,农村居民正当的消费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发展连锁经营方式后,不仅可使原有农村国合商业重振雄风,而且可以使国有商业通过连锁经营,将经营触角伸向农村,规范了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繁荣了农村市场,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努力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部长在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N]
[2]中国统计年鉴编辑部.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6,10.
[3]黄海部长助理在安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第二次部省联席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0月13日.
[4]商业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10-20.
本文系2006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内容一部分,课题编号为06JSD630019。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