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老年人交往行为需求的老年公寓设计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老年人交往行为需求的老年公寓设计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现存的老年公寓有的是在之前的养老院或敬老院基础上改造而来,有的则是在没有较完善的建造规范下建立,且早期兴建的大部分老年公寓的设计原理已经不适应当代老年人的需求。本文对南京市高淳武家嘴老年公寓工程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同时在对相关文献、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需求、居住的研究与分析基础上,从老年公寓交往空间、室内环境角度分析了南京市老年公寓在设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老年公寓 老年人心理需求 交往空间 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独生子女制度使得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结构模式逐渐解体为4-2-1模式 。由子女赡养和照顾老人的传统养老模式使现代年轻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失独老人、独居老人、留守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等诸多问题呼唤着我国养老方式必须由传统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方式的转变。

城市家庭的独门独户模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这增加了老人孤独感,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老年公寓作为社会养老模式的重要载体,可以让更多的老年同龄朋友聚在一起,得到更多的交流机会,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在社会大环境不断进步的条件下,老年公寓应以老年人基本需求为出发点,以为老年人构建高品质、有品位的生活空间为追求,以老年人的交往行为需求为着力点,赋予前沿的设计理念,进行有效设计。本文以南京高淳武家嘴老年公寓为例,对方案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相关设计方法,为老年公寓设计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2 公寓类型

根据老年人自主能力的不同,老年公寓可划分为:

1、独立型老年公寓:居住对象一般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工作人员仅仅需要给他们提供少许的帮助和必要的监护即可。

2、服务型老年公寓:居住者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介助型老年人,服务人员需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监护和帮助。

3、护理型老年公寓:为智力尚建全,但生理机能衰退严重的介护型老年人设计建造的。公寓除了提供基本服务外,还会对老年人提供全天监护照料。

3.面临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为了继续维持自身生命的价值与人生追求而对交往目标产生强烈的渴求或欲望,它既是老年人产生外在交往行为的内驱力,又是影响其心境和情绪波动的深层基础。由此可见,在老年公寓环境设计过程中对于老年人心理需求因素的考虑程度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南京市老年公寓的抽样调查,发现老年公寓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多样性:不同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同,一些特殊需求要特殊对待;一些老年夫妇同时入住,有的则是单独入住,现行老年公寓提供的多是双人间,属于传统的养老院模式,对老年人私密性、安全性、独立性等需求考虑较少。

2、缺乏温馨感:现存老年公寓中,一类由于建筑设计的缺陷,阴、阳面的差异对老年人身体、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另一类新建老年公寓过于追求高档化,高昂的入住费让普通人难以支付。

3、缺乏精神关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需要,大多数老年公寓都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物质需求,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互设计显得尤为缺乏。

4、缺乏安全便利的细节设计:基本的无障碍设施已经能够满足需要,但在细部设计上还有待提高。

4.设计实践

针对南京市老年公寓现存问题,本文对南京市高淳武家嘴老年公寓工程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4.1平面布局

老年公寓设计是间于酒店和医院之间的一种室内设计,在设计时要将酒店与医院的功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又保持空间层次的丰富性。本公寓分主楼和附楼两个部分,主楼呈“L”形,附楼与主楼连在一起组成一个“C”形,“C”形的中央区域是一个开阔的庭院。出于对居住者的健康考虑和便于管理,食宿空间在布局上相对分开。主楼为居住用楼,提供特护、标间、介助、介护、休养、套间(含厨、卫、厅及卧)等服务,交通流线呈“L”形,为保证住宿用房可以便捷地使用配套设施,护理人员可以快捷地为每个房间提供服务,护理工作室安排在“L”形拐点两侧,阅览、康复、活动、门诊及治疗等配套设施则沿“L”形交通流线与居住用房对应安排。

附楼为厨房、公共食堂、接待、办公及公共活动提供空间,附楼与主楼通过无障碍连廊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C”形的无障碍通道,主楼的老年人可以便利地进入附楼用餐以及参加各类活动,这将公寓生活大大便捷化,这也是本公寓布局的特色之一。(图1)。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一般都会不同程度的患有各种疾病,家庭护理水平则体现出很大的局限性。本公寓在布局上留有充足的医护用房,将医护配套服务融入到老年公寓之中,它具有医护型老年护理中心的特点,从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也是本公寓布局的另一特色。

4.2空间设计

大楼内部中庭最初的结构为平层结构,这样的结构虽然使用空间多一些,但底层空间的视觉感不佳、采光不足,给人以压抑感。通过对结构的研究、咨询及征得原建筑设计单位同意,本方案将一层楼板打开,单层大厅空间变成了具有双层层高的共享中庭,空间尺度得到向上延伸,比例更加协调,空间更加开敞,采光更加充足。中庭采用方圆结合,叠级造型的吊顶形式,传达出团聚的主题思想(图2)。中庭是一个人流聚集的地方,选择质地坚硬的米黄色石材饰面,显得明亮而温暖,而且经久耐用,便于清洁。

居住空间以干净、轻松为设计主题,白色墙面结合木色地面,显得干净整洁。护理床采用蓝白配色,床位之间设有拉帘,满足了老人对私密性空间的需求(图3)。外部过道地面铺装采用灰色和蓝灰色PVC相结合的方式,显得淡雅而安静;红木色房门在色彩上与跑马廊扶栏相呼应,扶栏扶手、玻璃断面、窗户边缘都用金属条收口,避免了所有的锐利边缘(图4)。

图2 图3 图4

4.3提供服务

本方案避免了大多数老年公寓存在的功能单一的问题,充分考虑到老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生活、休闲、饮食起居等一般,还以老年人的使用特点作为设计标准,提供了全面的医疗硬件设施,将医疗护理服务融合进日常生活中,为老年人营造出一个安全、方便、舒适、亲切的生活环境。公寓为老年人的交往和活动提供了充裕的开放空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自然美景,保障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

5 设计思考

合理的规划、宜人的环境间接促进了老年人的交往行为发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会使老年人产生抵触心理,宁愿足不出户。老年公寓规划要注意区分开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四个不同性质的空间层次,把握好空间的节奏与韵律。优秀的空间规划应该是在尊重空间特质基础上,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营造出拥有丰富交往空间层次的宜人环境。

5.1 门厅

公寓门厅是整个居住环境中最活跃的区域,是每位居住者每天必经之地,老年人多在此进行聚集、等候、休息等常见交往行为。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把门厅作为交通功能空间外,还要注重对老年人交往行为的推动。所以,在设计门厅时既要保证足够的空间尺度、充足的光照之外,也要在合理规划老年人休闲区时,保证室内外景观的过渡与渗透,。

5.2 走廊与楼梯

走廊与楼梯作为公寓中每间居室的直接连接部分,不仅仅起到水平、垂直的交通作用,还是老年人与其他来往者的交流互动空间。走廊作为半私密空间,在方便老年人直接到达的同时,可在合适位置适当放置临时休息的座椅、观赏的花卉盆景等来增加走廊的趣味性与舒适性。

5.3 餐厅

餐厅是老年公寓中交往行为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老年人用餐前后往往是交往行为发生较频繁时段,在老年公寓餐厅规划设计中,要针对老年人交往行为特征,合理规划空间。餐厅除了有满足多数人一起用餐的大厅外,还要合理划分出较私密的小空间,方便老年人私密交往或与家人团聚用餐等。

5.4 庭院

庭院是老年人进行室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一些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聊天、下棋或打牌等,一些老年人喜欢独自相处,他们会选择一个较私密的,由其他介助物或者绿化植被围合而成的区域,但其视野往往要非常开阔,能够确保观赏到公寓内其他老年人活动或者公寓外的景象。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在庭院规划设计中,除了要营造利于聚集性活动的空间,还要创造一些“私人空间”,丰富空间层次性,满足不同老年人需求来促进室外活动。

6 结语

老年公寓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老年公寓的发展水平体现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设计师在从事老年公寓设计工作时需要认真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强调需求化设计。现代老年公寓的室内设计应该是在遵循老年人居住建筑规范的同时,深切关照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使设计的空间符合老年人的行为模式。 老年人喜欢家、喜欢回忆、喜欢熟悉的环境,害怕孤独、害怕寂寞等的心理特征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引入智能化设计。 为了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更方便、安全,要考虑智能化设计原则。老年人反应慢,容易出意外,所以老年公寓必须安装紧急呼叫设备、防盗设备、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的设施。此外,设施的使用方法要简单、明了,方便老年人操作。

3、重视适应性设计。一方面,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后,会对室内空间的设计提出不同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不同阶段身体衰老程度不同,对室内空间需求也会不同。因此,适应性设计原则也是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的原则,在最初设计规划时应留下可改造空间,以便适应不同需求。

注:南京市高淳武家嘴老年公寓工程设计及工程作品照片提供:赵宏仁,南京环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参考文献

[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

[2]曲海波.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长春1990.

[3]南京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N].南京社区网.

[4]南京城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N].南京统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