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育,冲破课堂局限,让学生走进浩大的语文世界,广泛地摄取文学作品中的精华,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它的奥秘和美,实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其次,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学鉴赏能力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

一、从文学作品的具象性、艺术形象的整体性出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学作品总是通过作者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觉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选择、酝酿,以鲜明独特的感性形象来反映透视整体。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要从这一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具体领略感知作品所描绘的那些生动具体的艺术画面,入乎其中,进乎其境,从有机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感受能力。

二、根据文学作品蕴藉性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学作品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这意思是说文学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的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中学生寡于阅历,缺乏情感体验,这些“先天不足”使他们的想象在鉴赏中难以张开舒展的双翼,因此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觉培养学生想象的直觉性、敏感性、多向性和广阔性,领略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体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奥妙。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文学鉴赏的根,根越深,树的枝叶才会越繁茂。文学作品鉴赏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文字中“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或喜或怒或愤的丰富而深刻感情。要善于激发学生感情的火花,增强其审美的内趋力与激动强度,使学生从作品外显的或潜藏于字里行间的感情中获得共鸣。

“动情”是审美鉴赏的基础。要让学生“动情”进而提升审美情感,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精心设计欣赏导入语。通过导入语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强烈感染下发生情感的同化。比如《阿Q正传》一文表层情感信息是滑稽可笑的,而在表象里透射出来的却是一个长期压抑在社会底层的畸变人格,一个浸透着血与泪的“国人沉默的灵魂”,在貌似夸张谐谑的叙述语调里包含作者沉博深广的悲怆、同情和愤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打破常规的检查预习教学模式,一开始便以深沉凝重的语调介绍阿Q的“精神胜利法”并就“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劳动人民精神的麻痹、灵魂的戕害做了沉痛的揭示与剖析,那么教师的导入语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使他们在一种同情、可怜、愤慨的情感状态下转向作品的深入阅读。其次,艺术地创设欣赏情境。在《我与地坛》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著名画家孙滋溪的油画《母亲》引领学生入境。面对油画的主人公——衣衫破碎,手擎镣铐,正在奶孩子的顶天立地的母亲形象,一定可以使学生的灵魂受到极大的震撼。教师再以深情的语调一字一句地诵读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文字。这样的一种与作品情调相一致的环境气氛,会更加强化欣赏的“心理场”。第三,表情范读。再现作品的整体情感信息,教师的表情范读往往是一条捷径。通过缘情发声,教师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立体化、形象化地传达出来,以声音媒介引导学生触摸作者的心灵,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培养灵敏的语感能力,有益于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叶圣陶说过:“鉴赏文学作品跟寻常读物不同,是非辨出真滋味来不可的,读者必须把握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旨趣的希望”。重视语感训练,要把生活的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就是要辨出语言文字的“真滋味”、“真情味”。这其中也包含着对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的把握,对语言的灵活性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的音响、色调、韵味感的敏感,对语言组合规律的融合贯通的领悟,对语言节奏明快自如的感应,对语势的强与弱、缓与急、张与弛和文气的刚与柔、密与疏、直与曲以及不同的语言风格的体察等。

赵剑,教师,现居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