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智力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改革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非智力因素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从整体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非智力因素 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调查表明,高校英语教师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占据主导地位,教师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授课,无差别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注意学生对讲课进度的跟进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况,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缺乏实践的空间,难以形成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对学习过程没有愉悦的体验,感觉到的只是压力和负担。实践证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即教学活动进程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倡导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模式应“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材料进行学习”。基于此,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二、非智力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英语的学习过程实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学习的成效,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活动,而且需要动机、态度、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这两方面因素,对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正是由于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人们的理解却不一致。有些人从广泛的意义上理解非智力因素,认为非智力因素就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有些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非智力因素。在此,我们把非智力因素看作是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起着影响作用的个性特征、动机和态度的统称,这是符合英语教学目的的。
理论与实践都一再证明,对于智力的开发,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成功与否除了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英语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使动、维持、调节、定向等多种功能的动力结构系统,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启示在英语教学中应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法和学法是学习方法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师“教”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学”,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就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是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中既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又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不仅要看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还要看学生掌握了哪些方法。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应该更多地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学会”上,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之法。具体做法上必须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压迫式教学,而应精选课时,使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基础语言知识和学习语言的方法、技能和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手段,采用激励教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潜力;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注重学生的长处,从语言、词汇、听觉、反应敏锐等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肯定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就能获得成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借助非智力因素,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班级就某一内容的教学所作的设计和准备。
利用非智力因素进行课堂教学是指通过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坚强的学习意志。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并对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活动和任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学习风格、策略及所教单元材料的性质,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或任务,并注意及时反思。
3.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要实现教学模式的明显改观,还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因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界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有这些无疑会给沉闷的课堂教学和无力的课外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4.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个性潜能。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成为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分析学生的个体特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学习强项等,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设计多样化的、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努力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借助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实现真正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实践证明,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可以使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对学生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有益的。如果教师不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才能水准,硬是一味强求基础差的同学努力学习,赶上全班,必然是拔苗助长,其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
三、结语
现代教学呼唤个性化教育、特色教育,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是一种有机综合模式,它应该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于一体的系统模式(即知、情、意、行的统一),是通过构建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促进教师、学生、内容和媒体等因素持续互动的过程。因为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课,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实际语言掌握、应用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积极性的调动。所以,我们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教育部.大学语言课程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气象出版社,1998.
[5]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6]陈放.非智力因素提高与大学英语教学优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
[7]常蕾.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影响[J].西北医学教育,2006,(3).
[8]王晓成.开发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1).
本文受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教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qx1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