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勤工助学对学生就业促进作用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勤工助学对学生就业促进作用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分析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点入手,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勤工助学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勤工助学有利于缓解学生经济压力,对学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这些因素的提高符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趋势,表明勤工助学对学生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 勤工助学 就业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勤工”和“助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勤工”既为“助学”提供经济、物资上的支持,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从这点讲,“助学”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当代社会和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该群体大学生在家庭背景、综合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相对薄弱,也是高校就业帮扶的重点对象。

研究主要讨论勤工助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数据来源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南京林业大学550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一、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难点

1.就业期望值过高

高校的逐年扩招使得大学生已经从“天之骄子”变为“大众化劳动力”,然而高等教育的高额学费对于大多数经济困难大学生和家长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因此都期望毕业后能够“走出农村”,找到一份薪水较高、地域较好、单位性质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却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更多的毕业生只能进入社会的一般岗位或者边远地区就业。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所能提供给大学生就业岗位之间的巨大差距,成为阻碍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2.经济条件限制

随着毕业生招聘工作市场化发展越来越深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大学毕业生必然要制作精美的简历、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频繁参与各种跨地域甚至跨省市的招聘会。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作为基础来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往往无法获得与其他同学相等的机会。

3.综合能力欠缺

由于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的差异,许多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学时的知识面、计算机水平、英语能力、文体特长等方面比较薄弱。而在大学期间,由于经济和心理等方面因素,许多经济困难学生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际交流能力方面,经济困难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不善言谈,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很少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主动担任学生干部,从而失去很多锻炼自我,获得认可的机会。这些都阻碍了他们完整人格的培养。由于综合能力的欠缺,该群体学生往往容易表现出自卑、消极、悲观的心态,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社会关系薄弱

目前,由于充分平等的用人机制尚未能完全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对于毕业生就业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简单,很多都是来自农村、山区、偏远地区家庭,他们在社会上所能获得的帮助极少。在自身能力无法做到突出的情况下,获得理想就业岗位的机会要比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少很多。

二、勤工助学对于就业促进作用的分析

毋庸置疑,在大学生就业竞争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特长爱好等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勤工助学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管理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降低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同时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提供了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

1.有助于缓解学生经济压力,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

从调查数据看有62.7%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是为了缓解自己大学期间的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每月可以获得200至300元的劳动报酬,加之国家助学金等各类形式的助学金,经济困难学生每月能够确保有400至500元的生活费。完全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要求,做到生活上经济的“自立”。这有助于学生减轻思想压力,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是学生未来良好就业的基础。

从就业地域意向看,他们对于相对热门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以及出国就业意向比例相对较低,而对于中小城市、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意向比例相对较高。这体现出该群体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更为实际。从就业方向意向看,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考虑毕业后出国深造的比例明显较低,同时,有考研意向的比例较高,而对于其他的就业方向他们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岗位普遍接受度较高,没有大多数学生那样“挑剔”。

从统计数据分析,参与勤工助学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包括就业薪水期望值、就业地域和就业方向期望值都较为合理,也更接近市场对于大学生普遍价值的认可度。学生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实践,可以真实的体会参与劳动、管理和获得报酬的过程,能够更实际地面对以后的就业,同时,在确定就业期望值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多地考虑到自身家庭条件的现实因素和社会需求的实际,从而确立自己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流能力

有研究表明,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己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而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从本次统计数据看,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中72.5%的学生认为勤工助学提高了自己自强自立的意识;68.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自己性格更加开朗,结识更多的朋友;69.1%的学生认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有60.6%的人对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非常有兴趣,并愿意积极参与。而且从图4中也可以看出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对于参与大学期间义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资助他人的意愿也更强烈。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有利于完善自我人格,改善个性,提高沟通能力,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且学生的感恩意识也在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些能力的提高都符合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素质的需求。

此外,从学校勤工助学管理角度看。一方面,与申请勤工助学学生数相比,大多数高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数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学校会采取岗位面试招聘、勤工助学双选会等形式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各岗位的参与学生,这就给广大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上岗”的机会,让他们在校园内就体会就业竞争的压力,进而培养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以及工作关系中的压力。需要他们去处理和协调,这对锻炼学生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利。

3.有助于培养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

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不仅关注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薪水期望值,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也非常重视。而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大多数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上,学生无法获得真实的感受。勤工助学作为一种较规范的校内实践活动,不同的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岗位的负责人会根据参与学生的工作表现,对他们进行考核。同时,每一个岗位都会根据参与人数情况分成若干个小组,每月对各小组工作进行评比和考核。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真正“工作”的感觉,并在参与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为学生日后适应就业岗位提供经验。本次统计数据也证明这一点,85.6%的参与学生认为勤工助学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增强做事的责任心。

理论和实践证明,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勤工助学体系,逐步增加勤工助学工作的技术含量,努力拓宽岗位设置的范围,积极保障相关经费的落实,从而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Z].教材[2007]7号.

[2]张艳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构建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2004.7.

[3]孙军.推进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72.

[4]南宫鸿.论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M].北京林业大学,2009.6.

本文为“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校企构建特困生学业――就业资助体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ZKT0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