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评价儿科门诊用药处方,以改进合理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调查方式,随机抽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门诊处方5265张,根据药物说明书、医药学书籍及国内外文献等资料,对儿科门诊处方中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查的5265张儿科处方中,口服用药为主要的给药途径(3904张,占74.2%),联合用药明显普遍,占抽查处方的79.7%(4195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0%(4265张),抗菌药物应用排名第一位的为头孢克洛片(1685次,占抽查处方百分比的32.0%);不合理用药处方共2689张,占抽查处方的51.1%。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在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仍存在重要问题,药房及儿科应在儿科合理使用药物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更规范儿科用药。

【关键词】 儿科;门诊处方;药物使用分析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速度与成年人不尽相同,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1]。如何有效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增加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法律赋予每一位药剂师在临床调配处方时的权利。为了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处方药物使用的情况,使临床用药更趋于合理化,本研究从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门诊儿科处方随机抽取5265张,对儿科门诊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门诊处方5265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儿童用药指南》《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说明书对儿科处方药物品种、联用药物、用量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联用药物的统计方式以每张处方药品种类数来计算(不含溶媒和大输液)。

2 结 果

2.1 给药途径 5265张门诊处方中,3904张(74.2%)为口服给药,1361张(25.8%)为静脉给药,静脉给药的处方中附带有72.4%(985张)开具口服用药。其余的给药方式有雾化吸入(268张,5.1%)、灌肠(76张,1.4%)和外用(89张,1.7%)等。

2.2 抗菌类药物使用前5名情况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处方4265张,使用率为81.0%,排名前五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克洛片使用次数1685人次,占总抽查处方的32.0%;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使用次数516人次,占总抽查处方的9.8%;头孢羟氨苄颗粒使用次数565人次,占总抽查处方的11.0%;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使用次数370人次,占总抽查处方的7.0%;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使用次数195人次,占总抽查处方的3.7%。

2.3 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抽查处方中有80.1%(4264张)存在联合用药情况。其中,2联用药处方557张(10.6%),3联用药处方1193张(22.7%),4联用药处方1829张(34.7%),5种及以上685张(13.0%)。

2.4 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 不合理处方928张,占总抽查处方的17.6%;联用不当326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5.1%,占总抽查处方的6.1%;配伍不合理126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3.6%,占总抽查处方的2.4%;用法不合理235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5.3%,占总抽查处方的4.5%;重复用药4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5.3%,占总抽查处方的0.9%;用量不合理19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0.7%,占总抽查处方的3.6%。

3 讨 论

3.1 我院门诊儿科处方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 我院儿科患儿绝大部分采用口服给药方式(占74.2%),静脉给药方式占25.8%,严格按临床用药管理规定的药物使用要求。

3.2 抗菌药物的选用符合规定 从抗菌药物使用前五名的统计来看,我院门诊儿科应用最多的为一、二线用药,头孢菌素类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约占37%左右,符合《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2]。从药品种类看,抗菌药物中无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符合儿童用药的安全规范原则。

3.3 联合用药比例过高 联合用药率高达80.1%,说明门诊儿科处方中联合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后,因理化性质的相互作用,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联合应用药物种类越多,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就越高。应深刻认识到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在确保能有效治疗疾病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联合应用的品种,尽可能地减少联合应用药物带来的危害。

3.4 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儿科处方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3.4.1 联用不合理 儿科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尤其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少数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经对抽查处方检查,有超过65%的感染性疾病处方有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或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反映出预防性用药过于泛滥的趋势[3]。而对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根据血常规检验结果等检验手段,可以明确患儿为哪种感染,明确用药指征,针对性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可使患儿及早康复,尽可能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4.2 用法不合理 我院儿科的静脉给药方式中,较多使用的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抽查中发现,有59.4%的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进行静脉滴注时存在1d给药1次的情况,既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和较好的疗效,又易使细菌产生耐药[4]。原因为一天多次给药,患儿要多次静脉穿刺,尤其对于婴幼儿及家属普遍难以接受。

3.4.3 配伍不合理 我院门诊儿科在使用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时,多次发现溴己新与热毒宁及磷霉素等注射剂合用时,如果不对输液器管道进行有效冲洗处理,会在输液器管路内发生混浊现象。为此,使用溴己新、热毒宁等容易出现配伍禁忌的注射液时,严格要求护士在两组输液的中间用0.9%的氯化钠冲洗管道,以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3.4.4 用量不合理 在我院门诊儿科常使用的200余种药品中,有一部分药品说明书中无小儿用药剂量。一些医生根据成人用量折合为小儿用量,或者根据药品广告、药品临床资料给药,易造成用药过量或不足。某些临床医生则习惯性应用较大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经常超说明书使用,造成用药过量[5],也是造成医患纠纷的原因之一[6]。

综上所述,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以口服用药为主,在抗菌药物的选用方面符合要求,但存在联用药物比率过高,在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药房及儿科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执业,明确用药指征,根据药敏试验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陈兆波,张振海,胡家全,等.某院门诊儿科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4):313-314.

[2] 梁佩红.2010年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19):63-64.

[3] 刘莉.门诊儿科处方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837-838.

[4] 朱家勤,江警予,毛德莉.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4):1221-1222.

[5] 易洁梅.儿童用药状况与安全性调研[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1):43.

[6] 王灵波.我院儿科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7,24(z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