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欧元兑美元长期汇率走势及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欧元兑美元长期汇率走势及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摘要:自欧元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开始,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便表现出时起彼伏、不稳定的一面。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率、利率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欧元兑美元长期汇率走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欧元影响因素汇率波动

一、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如上图所示,自1999年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以1:1.18高位起始,一路下行至最低点1:0.82,比1999年初跌幅超过30%。第二阶段:2000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这个阶段里,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大体上快速攀升,先于2000年10月至2002年2月的盘整期后持续升值,虽经过2005年下跌至欧元最初推行时水平,但后于2006年稳步回升且在2007年7月一路飙升为1:1.60。第三阶段:2008年7月至今,虽然此阶段内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较大,但仍可看作震荡下行,从2008年7月的最高点下行至1:1.30―1:1.40之间。

二、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原因分析

第一阶段:

(一)经济增长率

一种货币的汇价归根结底依赖于本国(或地区) 正常经济增长的支撑。如果一国(或地区)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或地区)货币汇价高。欧盟和美国是两个总量相近的经济体,1999年至2000年,美国的GDP增长率分别达4.20%和4.40%,同期欧元区的经济表现稍弱,GDP增长率分别为2.30%和3.40%。美国较欧盟稍优的经济表现,导致“美元走强,欧元走弱”。

(二)利率

实证研究说明:利率高,汇率上浮;利率低,汇率下浮;利差扩大,汇差也增大。1999年至2000年,为防止美国通胀抬头,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连续6次升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升至6.50%,而欧洲中央银行利率先降后升,由3%升至4.20%,较高的利差吸引大量国际资本从欧元区流入美国,加速了欧元汇率的贬值。

(三)欧元区成员国发展不平衡

由于欧元区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不尽相同,处于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也存在差异。因此,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引发了矛盾。同时,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等方面的矛盾亦不可忽视。这一系列因素的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欧元的稳定性和投资者对欧元的心理预期。

(四)欧元区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推行

欧元启动后,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元区各国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然而财政政策却是欧元区各国的,由各国的财政部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被各成员国独立的财政政策效果所抵消,同时,各国独立的财政政策也可能失去货币政策的有力配合。二者的配合优势不能有效发挥,从而导致欧元区的宏观调控绩效欠佳,对欧元汇率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阶段:

(一)2002年至2005年,由多因素导致的欧元持续升值

1.国际收支

美国长期持续着巨额的“双赤字”,从根本上说,美国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的恶性膨胀必然会使投资者对美元信心下降,进而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货币汇率的调整。由于存在产业转移、美国居民高消费与低储蓄的习惯以及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等主要原因所造成的贸易与财政赤字,美国政府只能通过不断借债来弥补这些赤字,而美元随之贬值。

2.通货膨胀

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等于两种货币购买力或两国物价水平变动之比。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另一个国家时,该国的汇率将下跌。由于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物价稳定为主要任务,欧元区的平均通货膨胀率自欧元启动以来便一直维持在2%左右。2003年,欧盟区通货膨胀率为2.80%,2004 年降为1.80%,2005年略微下调。而美国在结束了新经济的增长时期后,2000年至2003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80%、2.40%和3.20%,均高于欧盟,且呈上升趋势,因而导致美元贬值,欧元升值。

3.利率倒转

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利率差,在2002年至2005年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持续上升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2001至2003年,在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后,联邦基金利率降至45年来的最低水平――1%,使得欧盟利率反过来远高于美国,进而导致相当部分资本从美国流向欧盟,其结果是美元疲软、欧元坚挺。

4.外汇储备

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约占五分之一,与欧元建立联系汇率制国家的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是欧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欧元作为国际融资货币的作用日显突出。2003年,欧元在国际债券存量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20%左右增至30%以上。而美元面额债券的比重维持在45%。同年,欧元在国际债券发行额中的比重约为39%,接近美元的45%。由此可见,欧元确立了它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投资者对欧元抱有较好的心理预期。

(二)2006年至2008年,由次贷危机为重要因素引发的美元探底

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一场“次贷危机”,无疑是一个导致欧元一路上扬的重要原因。

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其经济受到重创且影响很大,严重打击了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导致美元严重贬值,使得持有美元的风险溢价突然大幅增加,投资者出于回避风险的需要,抛售美元,从而导致美元过分低估。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两度降息加速美元汇率在震荡中一路走低,与5年前相比贬值超过40%,次贷危机使部分国际资本撤出美国,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

第三阶段:

(一)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欧元大幅下挫直至筑底

美元已经开始走出“独败”的尴尬局面,而欧元区经济数据开始恶化,在2008年9月至11月这两个月里,多方面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当欧元区各国还在商讨救市计划的规模和方式之时,美国抛出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进一步奠定了美元上涨的基础。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利差因素为欧元大幅下挫的主要原因。由于在金融危机中,全球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因此迫使投资者必须不断削减风险资产并转移到安全市场,而高息货币欧元相对于几于零利率的美元来说还将有很大的降息空间,因此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欧元并买入美元以寻求避险。由于相比其他各大央行,美联储先一步大幅降息,使美元成为在七大工业国中央行基准利率仅次于日元的低息货币,因而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倍受投资者的青睐,因此资金大量转移至美国市场,从而进一步增加美元的需求度,使得欧元兑美元大幅走跌,从1:1.60一带的历史高位最低一度下探触及1:1.23位置一带,最大跌幅近25%。

(二)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由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

2009年12月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引发了欧元兑美元汇率的下跌。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在2009年12月先后下调希腊评级,标志着希腊债务危机的开始,也意味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正式爆发。

受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冲击与影响,欧元兑美元汇率从1:1.50水平见顶回落,跌至1:1.43,下跌幅度约为4.89%。2010年初至2010年4月,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陷入债务危机,德、法等欧元区强国亦开始感受到来自欧洲债务危机骤升的压力与影响,欧洲债务危机开始在欧元区蔓延。期间,欧元兑美元汇率又从1:1.43一路下跌至1:1.33,下跌幅度约为7.64%。在欧元区启动首次救援机制,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援助希腊之后,欧洲债务危机得到缓解,欧元兑美元汇率触底反弹。

参考文献:

[1]张国红.欧洲债务危机对欧元波动的影响.商业研究,2010;12

[2]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3]闾海琪.世界三大货币汇率走势朝哪里去.上海证券报,2010;4

[4]李卓.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

[5]张强.欧元诞生以来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及分析.长春大学学报,2006;5

[6]赵翊.欧元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