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入人文教育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入人文教育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和谐的社会需要具有和谐精神的人,而和谐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人文精神,却在今天日趋功利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被忽视。本文就如何发挥思政学科的人文性,如何利用课堂这方小天地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将学生塑造成具有和谐精神的人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人文教育 人文性

爱因斯坦的《论教育》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应该首先是一个和谐的人。”所谓“和谐的人”,不仅要拥有足够的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能理解和享受生命的精神特质,如品德高尚、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责任意识等,而这些特质就是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仅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集中表现,更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祥和等标志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和摇篮,其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另一方面是人文教育,更侧重精神价值,即“对受教育者进行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1]。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是一门在素质教育中起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作用的重要课程,其本质就是人文教育。然而,目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并没能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教育层面看,在升学的重压之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围着考试指挥棒转,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思想政治学科的工具价值被强化,人文价值自然难以实现。再加上一些教师未能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从而导致学生人文知识欠缺、人文精神贫乏、人文素养不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试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谈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体验和感悟。

一、生命情感和人生价值的教育

生命情感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确认、接纳和喜爱,是对生命意义的肯定、欣赏和沉浸,是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珍惜[2]。拥有热忱的生命情感会使人富有爱心,提升幸福指数;反之会对生命麻木无望,对他人生命漠视。小悦悦事件在全社会引发的讨论及中学生自杀、斗殴致死事件频发无疑为教育者敲响了警钟。

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政治课,更应担负起激发学生生命情感的重任。当然,这种内化的教育仅靠空洞的说教会显得苍白无力,它需要借助特殊的心灵体验,需要亲身经历和自我感受。笔者在教授《生活与哲学》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正值入冬,恰逢腾讯微博开展“衣加衣”公益活动,于是组织学生参加。笔者要求他们活动全程做到“三个自己”(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自己清理和清洗要捐的衣物(强调必须清洗干净,以示对受捐者的尊重而非施舍);自己选择受捐对象;自己到邮局装包裹、缝包裹和填写邮单。活动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出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一个班50名学生捐赠的衣物整整装了十个大包裹,女生还细心地准备了全新的文具和过冬用的护手霜;装缝包裹时虽然有些忙乱,有些笨拙,但学生年轻的笑脸和一片赤诚真心感动了邮局里的每一个人。尤其耐人寻味的是他们选出的受捐对象——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查朗寺扎西堪布(转)。经过近一个月的等待,当收到查朗寺堪布的回信感谢同学们的爱心和善举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时,同学们兴奋不已,表示“内心充实满足,感觉很棒”。笔者认为,对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个理论,学生肯定能够真心体悟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身体力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情感所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心里留下痕迹。”通过亲身的实践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教材的说教会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而人文教育也随之化成润物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更会在他们心中播下“善”的种子,也许未来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教育

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弥补,但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才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文素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政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样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如何让高中学生意识到这点并初步学会运用它解决现实问题,这对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哲学功底。其次要有善于发现“小生活,大智慧”的敏锐心思,在讲授哲学时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信服。笔者曾尝试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探讨高中生的情感问题,当时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有话可说,也有话想说。经过讨论和点拨,学生初步树立正确对待高中时期面对情感问题的态度,同时理解这个原理的用法,可谓一举多得。

不仅是哲学部分,思想政治课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各具特色的学习方法的科学教育;二是思政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构建;三是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能在当前高考的思想政治科目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其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整合能力、分析和运用的能力必定是很强的。最重要的是,这种能力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人文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从人与世界的关系角度来看就是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培养社会责任感是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社会责任感表现为不畏艰辛地承担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多为他人和社会着想,勇于自我牺牲,而不是一心追求个人的享乐。[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要求他们自觉地以“人类一份子”或“自然一份子”或“社会公民”或“父母之子”等视角反观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从而走出“小我”,融入“大我”,树立民主意识、环保意识、诚信意识、爱国意识等,并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或者,可以称之为信仰。

四、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授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主体,只有培养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才是真正遵从了教育的规律[4]。“从学生自主成长的角度看,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帮助。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培养人文素质就必须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关心一切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无论学生之间先天资质差异多大,要欣赏他们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的自主发展”[5]。然而,我们当前的教育更像是机械化生产的一条流水线,学生就是生产出来的标准化教育商品。缺乏个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和激烈的竞争,他们会产生失衡感和无助感,甚至会走极端。

因此,思想政治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批判和创新,在活泼、激情、感动和想象中促进学生的自得自悟。笔者曾经把网络上热议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这个话题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扶”,也有不同意见。最后经过激烈的言语交锋,学生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老人跌倒当然要扶,即使面临可能被讹的风险,也不能因噎废食,否则社会会变得冷漠、没有人情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扶,而在于怎么扶。如因疾病发作,应当立即拨打120或找警察求助等。整个讨论激辩的过程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当然,尊重个性并非放纵个性,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教育家这样说:人文教育能给生命一种亮色,有了这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望和虚无。思想政治课作为涉及人的品格、情操、意志、理想和信念的人文学科,如能把学科知识教育与弘扬人文精神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在这个多变且复杂的社会里,它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才能照亮学生的生命路程,才能为社会塑造“和谐的人”。

参考文献:

[1]甘剑梅.关于教育起点观的哲学阐释.教育研究,2003.

[2]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1.

[3]罗李梅.当代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对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思考.2008.

[4]薛绪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

[5]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